159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石膏晶须增强PE地垫的研究

    Get PDF
    本文利用晶须等一系列纤维状或平板状结构的物质作为增强剂改善聚乙烯地垫的强度,研究了添加不同晶须形成的地垫的强度及其他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石膏晶须优于其他增强剂,添加质量分数15%石膏晶须的聚乙烯地垫性能如下:拉力扭力为118N,邵氏A硬度30.6°,拉伸强度0.61MPa,回弹系数31.7%。这个结果不仅明显优于未添加增强剂的聚乙烯地垫,而且远远超过玩具国标的质量标准

    聚烯烃弹性体与低密度聚乙烯共混高弹发泡地垫的研究

    Get PDF
    利用聚烯烃弹性体POE改善聚乙烯地垫的高弹性。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POE以及不同质量的填料形成的地垫的硬度及其他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50%质量分数的POE和2kg填料形成的聚乙烯地垫有较佳的高弹性和性价比。其测试性能如下:邵氏A硬度21.7°,断裂伸长率204%,回弹系数42%。2017年度江苏升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

    生态批评、后人类主义与有关文化的生物学思想

    Get PDF
    随着生物学领域有关其他动物文化研究的推进,我们有必要对人文主义的文化意识这一人文学科的核心观念提出质疑。文章通过探讨数个有关动物文化的生物学研究案例,提出了当今生态批评和后人类主义在文化观念上面临的问题;在追溯问题的根源的同时,指出生态批评、后人类主义乃至整个人文学科需要一个更广泛也更细微的文化观念,即一种无物种歧视的多元文化主义观念

    运化三元能量对犯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Get PDF
    为了探索元极学方法对犯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203名女犯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一个附加项目,测试结果表明:108人运化三元能量前后,上述10个方面有显著性差异;95人未运化三元能量,无显著差异;运化三元能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不受年龄、文化水平、所犯案情、刑期、入狱前职业、婚姻状况的影响。结论:元极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犯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可以推广

    控制肝脏组织发育、再生重塑与大小的关键蛋白质机器

    Get PDF
    肝脏损伤、功能衰竭及肝癌等疾病是我国重大健康问题,它们的发生发展与肝脏再生重塑及大小调控异常密切相关。针对肝脏发育、再生及大小控制机理的基础研究对于解决上述重大肝脏疾病的临床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发现Hippo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增殖及分化、干细胞命运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Hippo通路的失调可导致肝脏等器官发育和大小异常,严重影响受损组织再生与重塑,或导致肿瘤迅速发生。本项目拟以肝脏为研究对象,聚焦Hippo相关信号网络如何感知器官大小并适时调控细胞生长、分化与死亡以实现器官发育、再生重塑和器官大小控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整合基础、临床、药学领域的先进研究技术,拟通过基因编辑、内胚层干细胞肝向分化、肝细胞移植和肝脏重建、肝脏损伤修复等模型、临床病理分析、蛋白结构解析和靶向药物设计等方法,深入探讨该通路失控导致肝脏发育异常、再生重塑障碍、癌症发生的致病机理,并提出靶向干预新策略。控制肝脏组织发育、再生重塑与大小的关键蛋白质机器(2017YFA0504500

    “建筑适应性”主题沙龙

    Get PDF
    "地域建筑"是当下建筑学界共同尊重的准则,但这一术语的过度使用,也使得其内涵在当代建筑创作中逐渐模糊。本期沙龙主题"建筑适应性",是对"地域建造"这一命题的具体化。"适度"的"适应"是当下应当倡导的地域建筑设计创作原则。"建筑适应性"中的"适应",强调对历史文脉与所处环境的积极回应,研究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应答关联;除此,"建筑适应性"还强调对经济、技术、材料的"适度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Formic Acid on Pd/Ni Heterostructured Catalyst

    Get PDF
    通过两步还原法制备了Pd/Ni双金属催化剂.由于金属Pd原子在先行还原的Ni纳米粒子表面的外延生长以及其在Ni表面及Pd表面生长表现出的吉布斯自由能差异,最终导致了异结构Pd/Ni纳米粒子的形成.高分辨电子透射显微镜结果证实了异结构的存在,然而X射线衍射测量表明Pd/Ni纳米粒子具有类似于Pd的面心立方结构.制备的Pd/Ni纳米粒子与同等条件下合成的Pd纳米粒子相比对甲酸氧化呈现了更高的电催化活性,而且电催化稳定性也要明显优于纯Pd纳米粒子,证明Pd/Ni双金属催化剂是可选的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增强可能是Ni原子的修饰改变了Pd粒子表面配位不饱和原子的电子结构所致.A Pd/Ni bimetallic nanostructured electrocatalyst was fabricated via a two-step reduction route. Owing to an epitaxial growth of Pd atoms on the surface of Ni nanoparticles, heterostructured Pd/Ni nanocomposites were formed and verified by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energy-dispersion X-ray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confirmed that the as-prepared Pd/Ni nanocomposites possessed a single face-centered-cubic (fcc) Pd structure, probably due to a weaker diffraction intensity of metallic Ni and/or overlapping by that of Pd. The intrinsic catalytic activity on the Pd/Ni is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Pd. Moreover, the durability of formic acid oxidation on the Pd/Ni was much enhanced over the Pd nanoparticles. The change in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coordination unsaturated Pd atoms and the possible dissolution of Ni species from the Pd/Ni heterostructure may account for such an improved durability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No. 2012CB932800),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21073219),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No. 11DZ1200400) and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Engineering of the CAS (No. 12406, 124091231).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No. 2012CB932800),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21073219),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No. 11DZ1200400) and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Engineering of the CAS (No. 12406, 124091231).作者联系地址:1.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 20121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Author's Address: 1.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Shanghai 201210, China; 2.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AS, Beijing 100039, China通讯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国文研ニューズ No.62 WINTER 2023

    Get PDF
    ●メッセージ古典籍データ駆動研究センターが目指すもの●エッセイ五感で楽しむ文献資料調査へのお誘い共同研究のすゝめ ――われ以外みなわが師――第20回日本古典籍講習会を聴講して●書評ブックレット〈書物をひらく〉26岡田一祐著『「いろは」の十九世紀 文字と教育の文化史』ブックレット〈書物をひらく〉27齋藤真麻理著『妖怪たちの秘密基地 つくもがみの時空』●トピックス創立50周年記念展示 こくぶんけん〈推し〉の一冊 展観記第15回日本古典文学学術賞受賞者発表ないじぇる芸術共創ラボ アウトプットイベント4件2022年度第1回こくぶんけんトーク 『無門関』の不思議な成功物語令和4年度(2022年度)「古典の日」講演会2022年度アーカイブズ・カレッジ短期コース及びシンポジウム開催総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日本文学研究専攻の近況電子展示室「書物で見る 日本古典文学史」公開のお知ら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