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research outputs found

    Distribution and Activity of Marine Bacterioplankton at Frequent HAB Area of East China Sea

    Get PDF
    作者简介: 王新( 1979~ ), 男,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 E-mail :wxxmu@ 163. com 通讯联系人, E-mail:microzh@ xmu. edu. cn[中文文摘]于2006年4~5月对东海近海28°~30.7°N之间的赤潮高发区浮游细菌的分布、活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采用荧光显微计数法测定细菌丰度,荧光模拟底物法测定细菌胞外酶活性,PCR-DGGE分析该区域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东海赤潮高发区的浮游细菌丰度在5.85×104~9.26×105cells.mL-1之间,其中舟山外海区域较高,在整个调查区域北部海域高于南部海域.β-葡萄糖苷酶的平均活性为0.023μmol.(L.h)-1,氨肽酶的平均活性约为其3.6倍,在5μm以上颗粒中的胞外酶活性平均占总活性分别为47.4%和44.24%.细菌胞外酶活性的分布与细菌丰度的分布无相关性,在整个调查区域南部海域高于北部海域.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较大,南部海域的细菌多样性低于北部海域.人类活动和陆源输入是影响浮游细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台湾暖流对细菌胞外酶活性及其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复杂的环境条件是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海洋细菌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生态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英文文摘]The distribution, activ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bacterioplankton in surface waterwere investigated at frequent harm fulalgae blooms (HABs) a rea in East China Sea (28b23017bN ) from April to May, 2006. The abundance of bacte riop lankton was determ ined by using the DAPI (4, 62d iamidino222phenylindole) direct count (DDC) method. The B2glucosidase and am inopeptidase activityweremeasured with fluorogenicmodel substra tes. And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analyzed by PCR2DGGE. Results showed that bacterial abundance in northern of the sampling area wasmuch more than that in southern of the sampling area. It ranged from 5185@104 ce lls# mL- 1 to 9126@105 ce lls# mL- 1. And there was the highest vaue area outer the costa l of Zhou Shan Island.The average aminopeptidase activity was 316 times of B2glucosidase activity which was 01023 Lmol# ( L# h) - 1 in th is area. The B2 glucosidase ac tivity in > 5Lm fraction contr ibuted 4714% of the tota,l and that of the aminopep tidase activity was 441 24% of the tota .l Bacteria l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 had a higher average value in southern of the sampling area. This indica ted that the bacterial activity had no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bacteria l abundance. Bac terial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differed from each sampling station. Thereweremore divers in northern sampling area.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human being activity and continental inputting organic matte rsplayed a key rol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l abundance. The d istribution of bacterial extrace llular enzyme activity wasmainly a ffected by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And it was the complicated unknown factors that caus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from each sampling station. Obviously, it needed furtherwork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bacte riop lankton at frequentHABs area of the coastal water in East Ch ina Sea.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8AA09Z4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6061,40930847,30940002,30800033);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MEB200601);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40821063

    条纹斑竹鲨鱼皮多肽对人永生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生理生化活性的影响

    Get PDF
    通过细胞活力、增殖、迁移、细胞周期、胞内活性氧(ROS)和抗氧化能力的检测,分析条纹斑竹鲨(又称狗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鱼皮多肽对人永生化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多肽作用浓度的增加,HaCAT细胞活力显著提升,最大达到144%;细胞单克隆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划痕迁移愈合速率增加;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胞内ROS显著降低,最低可达49.1%;在H2O2氧化损伤下细胞活力明显恢复,活力最高达到119%。上述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鱼皮多肽对HaCAT细胞的多项生理生化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可为其开发作为功能性皮肤敷料提供理论依据。厦门海洋经济发展专项(17GYY011HJ05

    厦门西海域表层水中PAHs污染与PAHs降解菌分布的关系

    Get PDF
    在厦门西海域设置6个站位,于2001年7月和10月两个航次对各站位表层水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的含量及几种常见PAHs的降解菌的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表层水中PAHs的含量很不稳定,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在7月的调查中,表层水中能检测到的PAHs以2—3环的为主,而在10月以4—6环的为主。低分子量的PAHs—芴和菲的含量与其降解菌的数量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而高分子量的PAHs—荧蒽和芘的含量与其降解菌的数量之间没有表现出相关性

    渤海現地観測結果による海洋環境要素の季節変動特性

    Get PDF

    厦门市某医院体检人群中有机氯农药暴露与胆石症发病的关联性研究

    Get PDF
    目的探讨厦门市第二医院体检人群中有机氯农药暴露与胆结石发生的关联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2月-8月在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经B超确诊的新发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以同期参加体检的非胆囊结石者为对照,进行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气相色谱联用电子捕获器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有机氯农药水平。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有机氯农药与胆囊结石发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中α-HCH残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2型糖尿病、血清α-HCH含量增高可能增加胆结石的患病危险,OR值及95%CI分别为5.134(1.952~13.502)、4.754(1.849~12.220)和1.357(1.094~1.854)。结论环境有机氯农药暴露可能是胆囊结石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63006);厦门市集美区科技计划项目(20142C01);厦门大学校长基金(20720152012)

    21世纪中国金融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

    Get PDF
    国家教育部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21 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1 年8 月16 日至21 日, 承担该项目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和复旦大学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了成果交流和研讨会。项目主持人、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金融学博士生导师王广谦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 全国所有有金融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有代表出席大会, 用主持人的话来说, “全国金融学界顶尖级人物基本上都到了”。出席会议的还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凤泰副司长和杨志坚处长。与会专家学者回顾了近20 年国内外金融业的迅猛发展, 分析了在21 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对我国经济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以及对我国金融研究、金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的冲击,大家认识到, 经过20 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 目前我国在这些领域虽有长足的进步, 但仍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想把我国金融学科建设成国际一流学科, 培养出一流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 还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与会专家教授根据各自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研讨会上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不时出现不同观念的碰撞和不同观点的交锋, 对推进金融学科建设十分有益。下面将著名专家教授颇具代表性的观点( 按发言顺序) 择要摘发, 以飨读者, 以推动中国金融学科的建设与繁荣

    长汀县赢坪史前遗址发掘简报

    Get PDF
    2012年福建博物院对赢坪两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包括石器、陶器、铜器、石范等内涵丰富的文化遗物,这批遗物可进一步了解闽西地区的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及文化面貌,并且对于多地区文化间的交流研究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The role of euglenoid plastids in competition and adaptation

    No full text
    裸藻类中并存着光合自养、腐生和吞噬三种不同营养类型。具有色素体的裸藻既能够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在黑暗条件下利用有机质生长。无光照时裸藻色素体不发育,以原质体的形式存在。无色、腐生型的长变胞藻具有原质体结构和质体DNA的残余,永久性地失去了由原质体发育成为色素体的能力。长变胞藻原质体结构的生理功能尚属未知。RAPD和1 85 rRNA序列分析结果都显示长变胞藻和纤细裸藻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ofl0Xacin处理得到了性状稳定的纤细裸藻退色突变株,光学显微镜观察、色素吸收光谱扫描及叶绿素自发荧光、DAPI荧光染色、全细胞蛋白质SDS-PAGE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证明细胞中无质体或类囊体结构,不存在DAPI荧光染色可以检测到的质体DNA,无叶绿素的合成,全细胞蛋白质组成也发生了改变。为比较完全失去质体结构的突变株和野生型的适应力,我们对二者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野生型与突变株的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培养液中差别微弱,质体的丢失并不产生显著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设置了光照与黑暗环境以及不同的培养基浓度条件下突变株与野生型之间的生长竞争实验。在光照情况下,当营养物质成为限制因子时,由于具有光合能力野生型生长受影响较小,在与没有光合器的突变株的竞争中很快地显示出优势;在黑暗中二者均只能以异养方式生长,但突变株仍然处于竞争弱势,显示原质体结构对于生存竞争的作用。在先期实验中以SDS-PAGE观察到野生型和突变株各有特异表达的蛋白带。为探明质体在光合作用以外的其它生理功能,检查了核编码基因的转录表达差异。发展了一种快捷的差异显示技术-选择性cDNA3'-端片段的差异显示(Selective Difterential display of3'-end restriction fragments of cDNA),在我们的条件下能够以普通EB染色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直接观察到一些可能反映差异表达的PCR产物带。尝试了10条(T15)cNN选择性引物共观察到15条差异显示的DNA带。将这些带切割、纯化、再扩增,并克隆、测序。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以RT-PCR检查这些墓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证实其中至少有3个在无质体的突变株中转录水平有显著提高,将野生种和突变株在光照或黑暗培养时均如此。原质体在竞争中可能以两种方式发挥作用:1)在原质体内进行的某种反应对异养代谢或细胞分裂有微弱促进作用;2)原质体调控某些核基因并影响细胞的生理状态,从而间接地对异养代谢效率或增殖产生微弱影响。SDS-PAGE与选择性cDNA3'立湍片段的差异显示结果都表明,失去质体之后,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和细胞核的基因表达发生了改变。这说明细胞核和质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质体的发育受细胞核的调控,另一方面,某些核基因的表达也受到质体的控制。在质体被去除时,细胞核中某些基因表达增强,以适应代谢类型的变化。或许正由于原质体结构在竞争适应中的效应,长变胞藻和自然界某些裸藻褪色种仍保留有这一结构。本文主要有两点突出之处:1)应用裸藻褪色突变株与野生型的生长竞争实验探讨了原质体对于裸藻的适应意义,发现在黑暗环境和异养生长条件下原质体对于细胞的生存竞争有重要作用;2)改进了一种差异显示技术并利用该技术来研究质体的有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证明质体丢失可导致某些核基因表达的显著变化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