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空间引力波探测超前瞄准机构研制与测试

    No full text
    探测低频引力波需要脱离地缘噪声干扰,在空间搭建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装置。太极、LISA、天琴等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计划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公里量级的臂长上实现皮米级的位移测量精度,以满足引力波探测的要求。在探测任务中,考虑轨道季节性变化和星间激光传输时间等因素,发射光束需要一个超前角度,确保远端望远镜能够接收到光束,从而完成星间激光干涉。针对发射光束需要超前角度的需求,设计并研制了一款用于激光干涉链路中提供超前角度的光束指向机构,即超前瞄准机构。该机构基于将偏转轴配置在反射镜面上的设计理念,采用柔性铰链和杠杆配合的结构形式,利用压电陶瓷自闭环进行驱动控制,实现光束一维高精度偏转。对该机构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力学特性以及偏转范围。对所研制的机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机构偏转范围可达到709.4μrad,偏转精度可达到0.44μrad,机构偏转引起的光程差优于10 pm/(Hz)~(1/2) (1~10 Hz)。从而验证了该机构设计的可行性,为实现光束超稳高精度偏转提供一定的参考

    塔里木盆地中盐度地下水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开发与示范

    No full text
    主要技术内容:(1)塔里木盆地矿化度为2-7g/L的中盐度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可开采量研究。(2)膜下滴灌棉花耐盐指标及灌溉水矿化度控制指标研究。(3)膜下中盐度地下水滴灌棉田水盐调控技术研究。(4)中盐度地下水源膜下滴灌技术体系和灌排模式集成与示范。技术经济指标:(1)主要技术指标为:示范区根区土壤含盐量减少5%-10%或根区土壤含盐量控制在1%以下;与现状膜下滴灌灌溉定额(全生育期,包含洗盐水,350-400m<'3>/亩)相比,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15%,作物增产5%-15%;中盐度地下水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规程1套;出版专著2部,发表期刊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42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6篇);培养研究生7名(其中博士2名)。(2)经济指标为: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在尉犁县塔里木乡建成面积为7300亩的中盐度地下水棉花膜下滴灌示范区、200亩矿化度为7-10g/L的高盐度地下水棉花膜下滴灌示范区。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中或高盐度地下水和淡水(≤2g/L)轮灌技术在尉犁县塔里木乡塔里木村示范区(总面积5000亩)、东海子村示范区(2300亩)和南海子村试验示范区(200亩)得到成功的应用,2009-2012年累计新增产值1209.55万元。实施6-8次中或高盐度地下水和1-3淡水、微咸水膜下滴灌技术,棉花平均产量可以达到438.2kg/亩以上,为当地缺水区域3次淡水、4-5次中盐度地下水滴灌棉田产量(385.0kg/亩)1.14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缺水区域农民的经济状况。实施中、高盐度地下水滴灌技术后,可以极大地缓解塔里木盆地(尤其是干旱年份)灌区农户争水现象,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实施中盐度地下水(3-7g/L)、高盐度地下水(7-10g/L)和淡水(≤2g/L)、微咸水(2-3g/L)轮灌技术后,棉田节约淡水和微咸水196.2m3/亩,节约淡水和微咸水36.7%,可以将有限的淡水和微咸水资源调配给耐盐性相对较差的其他作物(如小麦、玉米等)的灌溉,从整体上提高了塔里木盆地农业灌溉的保证率。在充分、合理地开发当地中盐度和高盐度地下水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减少灌区用水量,从而保证区域生态用水。适度开发利用灌区内部的中、高盐度地下水,有利于降低灌区地下水位,减缓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开发利用中盐度和高盐度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

    塔里木中盐度地下水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开发与示范

    No full text
    主要技术内容: (1)塔里木盆地矿化度为2~7g/L的中盐度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可开采量研究。 (2)膜下滴灌棉花耐盐指标及灌溉水矿化度控制指标研究。 (3)膜下中盐度地下水滴灌棉田水盐调控技术研究。 (4)中盐度地下水源膜下滴灌技术体系和灌排模式集成与示范。 技术经济指标: (1)主要技术指标为:示范区根区土壤含盐量减少5%~10%或根区土壤含盐量控制在1%以下;与现状膜下滴灌灌溉定额(全生育期,包含洗盐水,350~400m3/亩)相比,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15%,作物增产5%~15%;中盐度地下水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规程1套;出版专著2..

    青海湖湖东风成剖面化学元素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C]

    No full text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成沉积剖面化学元素特征的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并和已有研究进行对比,探讨了青海湖区12.5 ka 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12.5 ka BP前气候寒冷干燥,青海湖应处于冰川消退的寒冷期,风沙活动强烈;12.5~11.9 ka BP气候向暖湿转变,其中12.2~11.9 ka BP发生一次寒冷事件,对应于新仙女木事件;11.9~8.O ka BP气候冷暖波动频繁,期间出现了3次寒冷事件;8.0~2.6 ka BP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温暖湿润期;2.6 ka BP至今,气候以干冷为主,与现代气候相近

    青海湖湖东风成剖面化学元素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Geochemical Features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Indications of Aeolian Sediments on the East of Qinghai Lake[J]

    No full text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成沉积剖面化学元素特征的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并和已有研究进行对比,探讨了青海湖区12.5 ka 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12.5 ka BP前气候寒冷干燥,青海湖应处于冰川消退的寒冷期,风沙活动强烈;12.5~11.9 ka BP气候向暖湿转变,其中12.2~11.9 ka BP发生一次寒冷事件,对应于新仙女木事件;11.9~8.0 ka BP气候冷暖波动频繁,期间出现了3次寒冷事件;8.0~2.6 ka BP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温暖湿润期;2.6 ka BP至今,气候以干冷为主,与现代气候相近

    2002–201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数据集

    No full text
    辐射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利用效率表现为光能利用率,反映了生态系统转化光能、生成有机物质的能力。揭示典型生态系统的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可以为评估区域光能资源及其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也为评估区域有机物质固定能力及碳吸收能力提供依据。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 FLUX)的长期观测结果及已发表文献的公开数据,构建了2002–201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数据集,包含51个生态系统126个站点年辐射、光能利用效率及吸收光能利用效率的观测记录。另外,本数据集还包含生态系统代码、年份、经度、纬度、海拔、生态系统类型、年均气温、年总降水量、年均CO2质量浓度、年均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等生物气候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评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000–2010年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实际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数据集

    No full text
    蒸散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的关键过程,水分利用效率是反映生态系统碳水循环间耦合关系的重要指标,二者在生态学、农学、水文学、气候学等多个学科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涡度相关法被认为是现今唯一能直接测量生物圈与大气间物质与能量交换通量的标准方法,已成为生态系统尺度碳水交换通量观测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整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联盟(China FLUX)的长期观测数据和中国区域其他观测站点基于涡度相关法发表的文献数据,构建了一套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实际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数据集。本数据集共有实际蒸散量数据记录143条、水分利用效率数据记录96条,涉及5种生态系统类型45个生态系统,时间跨度为2000–2010年。本数据集可以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生态系统管理和评估、全球变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JUNO Sensitivity on Proton Decay pνˉK+p\to \bar\nu K^+ Searches

    Get PDF
    The 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Observatory (JUNO) is a large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or designed to explore many topics in fundamental physics. In this paper, the potential on searching for proton decay in pνˉK+p\to \bar\nu K^+ mode with JUNO is investigated.The kaon and its decay particles feature a clear three-fold coincidence signature that results in a high efficiency for identification. Moreover, the excellent energy resolution of JUNO permits to suppress the sizable background caused by other delayed signals. Based on these advantages,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for the proton decay via pνˉK+p\to \bar\nu K^+ is 36.9% with a background level of 0.2 events after 10 years of data taking. The estimated sensitivity based on 200 kton-years exposure is 9.6×10339.6 \times 10^{33} years, competitive with the current best limits on the proton lifetime in this channel

    JUNO sensitivity on proton decay pνK+p → νK^{+} searches

    No full text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