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research outputs found

    A Study on New Tunneling Behaviors by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fter Non-tradable Share Reform in China

    Get PDF
    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长期以来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Berle和Means,1932;Jensen和Meckling,1976)。但自从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关注点集中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上。Johnson,LaPorta,Lopez-de-Silanes和Shleifer(2000)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称为控股股东“掏空”(Tunneling)。 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屡见不鲜,其中一种解释就是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股权分置”并存,即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且其持有的股票无法上市流通,...The key point about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firms suggested by Berle and Means (1932) and 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is that there exists an agency problem between the top management and shareholders. However, since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happened during 1997-1998,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focused their attention on another agency problem between controlling and minority shareholders. S...学位:管理学博士院系专业:管理学院财务学系_财务学学号:1762007015378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Theory of Behavioral Finance and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Get PDF
    市场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财务理论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资本市场中存在大量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离的现象。从股市的整体情况看,股市波动剧烈、交易量巨大、股权溢价超过了其承担的风险;从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看,投资者能够利用股票的历史及公开信息预测股票未来的收益;从封闭式基金的交易情况看,交易价格与基金的净资产价值相去甚远。这些异象形成了对“有效市场假说”的第一次挑战。 “有效市场假说”的支持者试图将异象归结为预期收益模型的不准确以及对这些异象的计算...Market efficienc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in financial theories.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 has been the dominant theory until the 1980s. However, from the 1980s, more and more evidence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 lot of anomalies in the capital market. The volume and volatility of stock market is too large, people can predict the stock return not only from its historical price, bu...学位:工商管理硕士院系专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育中心_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学号:20011500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重仓持有股票的市场行为研究

    Get PDF
    本文依据行为金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以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过去6 个月的累积超常收益来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 ,研究发现:首先 ,在未来的 12 个月 ,赢家组合发生了收益反转现象 ,而输家组合发生了收益惯性现象;其次 ,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未来12 个月的累积超常收益与组合形成期股票的流通股市值和基金持有该股票的比例成反比 ,但与公司每股收益成正比 ,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基金持股效应”和“EPS 效应”。笔者认为 ,导致“赢家变输”和“输家更输”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金基于市场上投资者“追涨杀跌心理”的“短期套利行为”和基金基于“自我控制心理”的“止损行为”

    股权集中、大股东掏空与管理层自利行为

    Get PDF
    从我国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分别研究在单一代理关系下,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主要因素,以及在双重代理关系下,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掏空-自利博弈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证明了:1)在单一代理关系下,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因素为公司成长性、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以及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成长性越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就越低.2)在双重代理关系下,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因素为大股东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和专业能力、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以及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和专业能力越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的掏空倾向和掏空程度就越低.3)在双重代理关系下,影响管理层自利行为的因素为公司成长性、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以及管理层薪酬绩效敏感度.公司成长性越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管理层薪酬绩效敏感度越高,管理层的自利倾向和自利程度就越低

    股价崩盘风险与公司债融资——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Get PDF
    本文选择2007~2016年首次公开发行公司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试图考察股价崩盘风险对上市公司是否发行公司债、债券契约要素以及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股价崩盘风险越高,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发行公司债;(2)选择发行公司债的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则公司债发行规模越小、期限越短;(3)随着股价崩盘风险的提高,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的融资成本也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股价崩盘风险的提高同时导致了权益资本成本更大幅度的上升,上市公司选择公司债融资仍然有助于降低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丰富了公司融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90601,71372072

    债券发行与现金股利政策——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Get PDF
    本文以2008—2016年公开发行债券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发债前一年显著提高了其现金股利支付水平。(2)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其债券融资成本,且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中尤其显著。(3)进一步研究发现,发行债券的公司支付现金股利所以能够显著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一方面是因为现金股利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向投资者传递了公司质量信息;另一方面是因为现金股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代理问题。本文的研究拓展了上市公司在发债期间的财务行为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现金股利政策以及债券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公司财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1790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与企业财务政策选择”(713720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研究:动因、经济后果与治理机制”(71572165

    信用评级与资本结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Get PDF
    信用评级是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的通行证。中国债券市场起步晚,发展快,且具有特殊的评级要求。基于这一特殊背景,以2008—2017年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可研究信用评级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评级越低,负债水平和净负债发行额越高。(2)低评级企业倾向于在获得评级后提高负债水平,主要原因是银行贷款供给意愿上升;而高评级企业则倾向于在获得评级后偿还银行贷款,以优化资本结构。(3)当评级展望为正面或评级真正下降时,企业会降低负债水平,评级展望为负面或评级上升则对负债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公司财务理论与实践研究”(71790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金融政策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71532012);;\n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信用评级与公司财务政策”(20720171017

    时机选择、停牌操控与控股股东掏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证据

    Get PDF
    定向增发是否存在控股股东掏空行为近年来颇受争议。以2006-2009年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可对定向增发过程中是否存在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以及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相比较对机构投资者的定向增发,对控股股东定向增发的折价率显著更高;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时机选择,是导致不同增发对象发行折价率差异的重要原因;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的停牌操控,是导致不同增发对象发行折价率差异的又一原因。研究结果证实了定向增发过程中确实存在控股股东掏空行为

    时机选择、停牌操控与控股股东掏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证据

    Get PDF
    定向增发是否存在控股股东掏空行为近年来颇受争议。以2006-2009年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可对定向增发过程中是否存在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以及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相比较对机构投资者的定向增发,对控股股东定向增发的折价率显著更高;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时机选择,是导致不同增发对象发行折价率差异的重要原因;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的停牌操控,是导致不同增发对象发行折价率差异的又一原因。研究结果证实了定向增发过程中确实存在控股股东掏空行为

    IPO补税影响IPO抑价吗?——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

    Get PDF
    本文以1198家中国IPO公司为样本,首次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探索了IPO补税对IPO抑价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研究发现:(1)IPO补税对IPO抑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IPO补税公司比非补税公司的IPO抑价要高7.8%,这相当于平均少融资超过2000万元。(2)基于信号理论、\"赢家诅咒\"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这三类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检验表明,只有委托代理理论有助于部分解释IPO补税与IPO抑价的正相关关系——IPO补税公司抑价更高可能源于公司管理层对承销商具有更弱的监督动机,而非公司对承销商缺乏有效的报酬激励。进一步研究还发现,IPO补税对IPO抑价的正向影响在承销商声誉较低时以及信息更不透明(如中小板和创业板、税收征管强度较低地区)的环境中表现更为突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2165、71372072、71672157、71790601);;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5YJA63009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72016104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01339)的资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