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菜青虫不同虫态及虫龄的多酚氧化酶性质比较

    Get PDF
    初步比较了菜青虫Pierisrapae (L .)不同虫态及虫龄的多酚氧化酶 (polyphenoloxidase)的性质。结果表明 ,不同虫态及虫龄的多酚氧化酶活力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以 5龄幼虫酶活力最高 ,蛹酶活力最低。酶活力大小依次为 :5龄幼虫 >预蛹 >4龄幼虫 >3龄幼虫 >蛹。以邻苯二酚为底物 ,研究了pH对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酶催化底物氧化均有一个最适pH区域 ,不同虫态及虫龄的多酚氧化酶最适pH基本相同 ,其值为 7 0± 0 2。不同虫态及虫龄的多酚氧化酶催化底物氧化的最适温度有很大的差异。 3龄、4龄、5龄幼虫、预蛹和蛹的多酚氧化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36 0± 0 5℃、38 5± 1 0℃、4 3 0± 1 0℃、4 5 5± 1 0℃和 5 0 0± 1 5℃ ,说明蛹期的多酚氧化酶活力的最适温度较高。进一步比较催化底物氧化反应的活化能 ,测得 3龄、4龄、5龄幼虫、预蛹和蛹的多酚氧化酶活化能分别为 :4 3 10± 0 2 8、36 5 0± 0 2 7、2 5 79± 0 32、30 10± 0 2 1和 5 8 88± 0 39kJ mol。通过测定不同虫态及虫龄的多酚氧化酶催化邻苯二酚和L_多巴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参数 ,比较了不同虫期的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有机溶剂对菜青虫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Get PDF
    以菜青虫五龄虫为材料,分离提取多酚氧化酶,研究有机溶剂乙醇、正丙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对该酶催化L 多巴(L DOPA)氧化活力的影响.测定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12.4、6.4、24.2、15.5和17.0%.抑制剂作用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对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非竞争性类型,其抑制常数KI分别为12.05、23.50和17.53mmol/L;正丙醇和丙二醇对酶的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抑制常数KI分别为4.18和12.79mmol/L,KIS分别为19.45和22.41mmol/L

    铜铁试剂对菜青虫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Get PDF
    以菜青虫 Pieris rapae (L.) 为试材, 冰浴匀浆, 4℃下 6 403 ×g 离心, 取上清液, 经 35%饱和度 (NH4)2SO4 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柱层析等分离步骤, 获得部分纯化的菜青虫多酚氧化酶制剂。研究不同浓度铜离子及铜铁试剂对该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Cu2+在0~0.100 mmol/L范围内对酶活力表现激活作用; 浓度大于0.125 mmol/L时表现抑制作用, 其IC50为0.651±0.022 mmol/L; 铜铁试剂对该酶抑制作用的IC50为0.100±0.012 mmol/L。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铜铁试剂对该酶表现为可逆抑制效应, 为竞争性抑制类型, 其抑制常数Ki 为0.076±0.013 mmol/L

    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对菜青虫多酚氧化酶抑制作用

    Get PDF
    以菜青虫五龄虫为材料,分离提取多酚氧化酶,研究苯甲酸及其衍生物:p 羟基苯甲酸、p 氰基苯甲酸、p 环已基苯甲酸等对该酶催化L 多巴(L DOPA)氧化活力的影响.测定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14.2、11.3、16.1和2.1mmol/L.研究了抑制剂作用的动力学,结果表明:苯甲酸和p 环已基苯甲酸对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非竞争性类型,其抑制常数分别为14.25和2.21mmol/L;p 羟基苯甲酸对酶的作用表现为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KI为7.21mmol/L;p 氰基苯甲酸对酶的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14.31和27.34mmol/L

    金属离子对菜青虫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Get PDF
    以菜青虫五龄幼虫为材料,冰浴匀浆,在4℃下8000r/min离心,取上清液,经35%饱和(NH4)2SO4沉淀,经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等步骤分离,获得部分纯化的菜青虫酚氧化酶制剂.研究多种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金属离子K+、Li+和Na+对酶活力没有影响.碱土金属离子Mg2+、Ba2+和Ca2+对酶有激活作用,激活作用的大小顺序为Mg2+>Ca2+>Ba2+.过渡金属离子Mn2+、Co2+、Cu2+和Zn2+对酶活力的影响呈现不同的效应,Mn2+、Co2+和Zn2+对该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Cu2+浓度在0.10mmol/L内对该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浓度大于0.13mmol/L为抑制作用,其IC50为0.65mmol/L.重金属离子Hg2+、Cd2+和Pb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以Hg2+的激活作用最为显著

    几种苯甲酸族化合物对菜青虫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Get PDF
    以菜青虫五龄幼虫为材料,分离提取多酚氧化酶,研究对醛基苯甲酸(a)、对甲氧基苯甲酸(b)、对异丙基苯甲酸(c)、对环已基苯甲酸(d)、对氟苯甲酸(e)、对氯苯甲酸(f)和对溴苯甲酸(g)等苯甲酸族化合物,对该酶催化L-多巴(L-DOPA)氧化活力的影响.测定(a),(b),(c),(d)和(f)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10.63、12.22、1.75、2.10和6.64 mmol/L,而(e)和(g)则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研究上述效应物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结果表明:(a)、(c)和(f)对酶的作用表现为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分别为6.74、1.08和3.94 mmol/L;(b)和(d)对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非竞争性类型,其抑制常数分别为13.11和2.21 mmol/L

    Effect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on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Properties in the Hilly-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No full text
    为了解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墩山小流域的6种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基础呼吸以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6种植被中,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和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根际土壤有机碳高于非根际;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根际pH值均低于非根际;除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外,其他植被的根际微生物量N高于非根际;沙棘、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根际土壤微生物量C高于非根际;6种植被的根际基础呼吸和过氧化物酶显著高于非根际(P<0.05),多酚氧化酶两者无显著差异,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变化趋势不同。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过氧化物酶与基础呼吸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多酚氧化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Change of Soil Anti-erodibility of Artificial Shrubs in Loess Hilly Area

    No full text
    【目的】土壤抗蚀性是评定土壤抵抗土壤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研究黄土丘陵区坡耕地退耕营造灌木林后土壤抗蚀性变化过程对认识该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及其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的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对照,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过程。【结果】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土壤抗蚀性能低下,种植灌木林后,土壤抗蚀性显著提高。其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逐渐增加,并从小粒径为主改变为大粒径占绝对优势,平均重量直径(EMWD)随种植年限逐渐上升,结构体破坏率逐渐降低;微团粒结构随种植年限从小粒径向大粒径转变,有机质含量、土壤团聚状况、团聚度和分散系数均呈增加趋势;总体来看相同年限的沙棘林对土壤抗蚀性改善作用强于柠条林。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抗蚀性指数(SAI)、团聚状况、团聚度、微团聚体和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高,可以作为反映土壤质量中的抗蚀性指标。黄土丘陵区坡耕地SAI极其低下,退耕营造柠条林后,SAI显著增加,25年时较坡耕地增加497%,为相同年限沙棘林的69%,天然侧柏林的52%。【结论】...【Objective】 Soil anti-erodi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representing material cycle and energy flow in soil ecosystem. Study on dynamics of soil anti-erodibility in the abandoned cropland in Loess Hilly area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and effect evaluation during proc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Method】 The research adopted interchangeable space-time method, selected the artificial shrubs at different times as objects and chose slope cropland and the plot grown with Platycl..

    Characteristic of Soil Available Trace Elements on

    No full text
    探索农耕地撂荒对土壤微量元素演变特征的影响,为该地区植被恢复中土壤质量评价和生态恢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撂荒年限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农耕地撂荒后不同坡向土壤4种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变化趋势。【结果】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撂荒后,阴坡由于土壤温度较低,含水量较大,植被生长旺盛。有机碳、全氮、有效锰、有效铁、有效锌含量变化规律性较强,表现为在演替前期变化较小,而后期随撂荒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有效铜则随撂荒年限呈降低趋势。阳坡土壤有机碳、全氮及4种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则随年限呈波动变化。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量元素密度变化不同,阳坡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密度在演替前10年明显高于阴坡,而在10年后显著低于阴坡;有效铜密度在前5年略低于阴坡,5年后明显高于阴坡。【结论】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撂荒20年后,虽然4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低或极低水平,因此黄土丘陵区通过自然演替来改善土壤微量元素状况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Evolution of soil anti-erodiblity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L. plantation at different ages in Hilly-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No full text
    采取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分析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抗蚀指数。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种植刺槐林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含量较坡耕地显著增加,并随林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团聚状况、团聚度显著高于坡耕地并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土壤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呈波动式降低;小粒径的微团聚体和机械组成逐步向大粒径转变。相关性分析表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与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则与全氮、碱解氮、全磷呈显著负相关;团聚状况、团聚度与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抗蚀指数随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壤抗蚀性能的演变过程。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土壤抗蚀性较差,种植刺槐林后,土壤抗蚀性显著增强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