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自愿性内控信息披露的信号差异分析——基于报告主体及载体的视角

    Get PDF
    以往的研究认为,上市公司自愿性内控信息披露具有很强的信号价值,即披露的公司质量相对更好。文章首次基于披露载体以及披露主体之间的制度差异,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信号存在的价值区别。研究结论表明,非国有企业的内控自评报告流于形式,起到信号作用的是仅仅是鉴证报告;而国有企业的自评报告具有信号价值,鉴证报告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区分效用

    典型重金属离子印迹技术

    Get PDF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是指制备对特定目标分子具有专一识别性能的聚合物技术。离子印迹技术(ion imprinting technology,IIT)作为分子印迹技术的重要分支,因存在金属离子配位作用而具有很多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离子印迹技术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在金属的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时的应用,并针对海洋环境监测中非常受关注的典型重金属污染离子(铅、汞、铜、镉、铬、砷)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其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近期观测揭示的热带印度洋环流多尺度变率

    Get PDF
    热带印度洋环流是由赤道环流体系、近赤道海域及边缘海环流和涡旋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动力调整过程受到印度季风和印度洋偶极子(IOD)驱动,具有复杂的多尺度变异特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热带印度洋开展的大面积水文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其初步揭示了热带印度洋环流的多尺度演变特征及其控制机理.研究表明:(1)赤道风场直接驱动的开尔文波和罗斯贝波及赤道印度洋东边界反射的罗斯贝波调控着赤道潜流(EUC)和赤道中层流(EIC)的形成和演变;(2)赤道风生动力过程是东印度洋上升流温跃层年际变异的主要控制因素;(3)赤道波动将大量能量以沿岸开尔文波和辐射自由罗斯贝波的形式输送至孟加拉湾,调制该海域环流和涡旋的变异特征.本文亦探讨了动量平衡和海盆共振对赤道环流体系变异的可能影响,以及赤道风场通过风生动力过程调控东印度洋上升流演变时间等尚未解决的问题.文中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印度洋联合调查计划,为更好服务于热带印度洋环流多尺度变率研究,保障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海洋环境安全提供充足的数据和科研储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C1405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21005、41476011、41706027、4167601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6A030310015);;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KLOCW1604);;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编号:LTOZZ1702);;厦门大学访问学者基金项目(编号:MELRS1640);;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804010133)资

    江西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访谈法质性研究

    Get PDF
    目的了解江西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探寻发展策略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欠发达省份发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访谈研究法,深入调查江西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共计67人。结果江西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但同时面临艰巨挑战,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政府与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构建现代卫生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卫生大职教“格局;中职卫校也要准确定位、错位发展,特色办学、差异化发展,主动衔接高职,与行业对接,深化校院(企)合作,设置新专业、发展优势专业,设置招生门槛,满足不同岗位生源差异化需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江西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研究”(790932);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3年度立项重点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中高等卫生职业教育衔接研究”(JXZJJG-13-002)阶段性研究成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江西省中等卫生学校发展策略

    Get PDF
    中高职衔接是卫生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江西省从2013年开始试点“3+2“模式的中高职衔接,目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管理机构的协调机制及院校间的对话机制;培养目标差异模糊,尚未形成分工明确又相互衔接的培养目标体系;试点专业有限,部分潜在可试点专业衔接口径不明朗;课程设置趋同,未形成一体化课程体系;中职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及衔接过渡的方式尚未确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高职院校共同努力。就中等卫生学校而言,只有将潜在的优势变成显性的优势,才能紧抓推进中高职衔接这一契机,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中等卫生学校应立足于中高职结构协调发展,科学确定衔接专业和规模;立足于发挥基础性作用,找准在建设现代卫生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办学定位;立足于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办学功能的拓展,发挥第四级教育的过渡和补充功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江西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研究”(790932);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中高等卫生职业教育衔接研究”(JXZJJG-13-002)阶段性研究成

    政策工具视野下江西省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Get PDF
    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分析江西省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不足及原因,运用麦克唐纳尔和埃尔莫尔政策工具探讨其建设策略;运用命令工具完善各项制度,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章可循;运用报酬工具落实激励措施,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内生动力;运用职能拓展工具实行全员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运用权威重组工具转变政府职能,赋予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自主权;运用劝告政策工具激发职业自豪感,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信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江西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研究”(790932);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3年度立项重点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中高等卫生职业教育衔接研究”(JXZJJG-13-002)阶段性研究成

    人工智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能源供给及消纳

    Get PDF
    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方兴未艾,正共同推动中国能源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有助于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精准建模、高效分析及智能决策控制,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关键支撑技术。通过对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等关键环节的预测、建模、分析、优化控制等核心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对元学习、无监督预训练、可解释性与人机混合增强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其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展望,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卤虫干重及能值的影响

    Get PDF
    研究了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甲壳动物卤虫的干重及能值的影响。实验表明,经过18h的染毒实验,7 500尾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在水体中有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或过滤液(细胞密度均为200cells.ml-1)存在的情况下,其总干重及总能值的增加明显受到抑制。卤虫总干重,对照组增加0.010 4g,而滤液组和藻细胞组均增加了0.002 2g,仅为对照组的21.1%;卤虫总能值,对照组增加0.143 5kJ,而滤液组和藻细胞组则分别增加0.018 0kJ和0.056 8kJ,分别为对照组的39.5%和12.5%。经SAS软件分析,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对卤虫总干重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7 0),而对其总能值增加则无显著差异(p=0.1251);而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对卤虫的总干重、总能值的增加与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21 5和0.013 5)。另外,无论是藻细胞或是过滤液对卤虫的比能值均无影响。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使卤虫总干重减少可影响其他相关海洋动物的食物供给,而对卤虫能值的影响则表明毒藻可改变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从而影响处于较高营养层的生物。研究还显示该藻的不利影响可出现在赤潮发生期及消退期,这为全面了解赤潮危害提供新的视角

    Road Dust Loading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t Major C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Get PDF
    采集并分析了福建省重点城市厦门、漳州、泉州和莆田城区具有代表性的57个地面扬尘和16个土壤样品的26种无机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和碳成分等组成.不同城市粒径≤100μM的路面尘负荷平均值在6.99 g.M-2与10.11 g.M-2之间,而粒径≤2.5μM的路面尘(PM2.5)负荷平均值在4.0 Mg.M-2和12.5 Mg.M-2之间.不同城市土壤尘和路面尘PM2.5中浓度最高的元素都是SI、CA、Al、fE和k,路面尘中CA元素明显富集,而主要人为来源的重金属元素如Cu、Pb、zn、Cr在路面尘PM2.5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土壤尘.漳州城区路面尘PM2.5中二次离子nH4+、nO3-和SO24-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厦门、漳州和泉州城区路面尘PM2.5中Mg2+和CA2+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四城市路面尘中有机碳(OC)的含量均高于济南、石家庄以及北京地面扬尘OC的含量,元素碳(EC)的含量均低于北京地区路面扬尘EC的含量.泉州和莆田两地OC和EC的相关性较好,说明路面尘中OC和EC有相同或相似的来源.质量平衡结果显示泉州和莆田路面尘PM2.5中含量最高的是土壤尘,其次为有机物.按化学组成特征对路面尘PM2.5进行聚类解析,得到受大气沉降影响、受土壤尘影响、受大气沉降和土壤尘共同作用以及受土壤尘和建筑尘共同作用4类样品.A total of 57 road dust and 16 urban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cities,Xiamen,Zhangzhou,Quanzhou and Putian in Fujian Province,China.Twenty-six elements,eight water soluble ions,organic carbon and elemental carbon in the fraction of particulate diameter less than 2.5 μm(PM2.5) derived through a suspension chamber were analyzed.The average loading of road dust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100 μm in the four cities ranged from 6.99 g·m-2 to 10.11 g·m-2,while the loading of PM2.5 ranged from 4.0 mg·m-2 to 12.5 mg·m-2.Both the soil and road dust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muc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i,Ca,Al,Fe and K.But for the anthropogenic elements such as Cu,Pb,Zn,Cr and Ti,much lower levels were found in the soil PM2.5 than those in the road dust PM2.5.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NH+4,NO-3 and SO2-4 were found in the road dust PM2.5 from Zhangzhou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from other cities in this study.The calcium ion(Ca2+)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g2+ content in the road dust PM2.5 from Xiamen,Zhangzhou and Quanzhou.The levels of organic carbon(OC) in the road dust PM2.5 in these four citi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in Ji'nan,Shijiazhuang and Beijing while the levels of elemental carbon(EC)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urban road dust from Beijing,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C and OC was found in samples from Quanzhou and Putian,suggesting the same and/or similar sources.The result of mass balance indicated that higher percentage compositions were soil and OM in both Quanzhou and Putian.Based on the cluster analysis,the 57 road dust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influenced by atmospheric deposition,influenced by soil dust,influenced by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soil dust,and influenced by soil and construction dus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257;41171365); 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9004);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2009J05106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