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Study on diatom in ballast water of pelagic vessels

    Get PDF
    应用新型压舱水采样器采集了5艘进入厦门港的国际远洋船舶14个压舱水水样,通过对样品中硅藻的分析、鉴定,共发现硅藻37属111种(包括变种和休止孢子),其中赤潮种28种,潜在有毒种1种,非本海域种6种:STEPHArOPyXIS TurrIS;CHAETOCErOS COnVOluTS;C.CrInITuS;C.AurIVIllIIS;C.nEOCOMPACTuM;C.SubSAlSuM。各样品中硅藻丰度值在0.08x103/l~5.96x103/l之间,种类数(已定种)在6~36之间。结合硅藻组成和丰度可以推断压舱水的可能交换地。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比反映出压舱水可能导致新的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潜在危害性,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压舱水的监管工作。14 ballast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y a new sampling instrument from five pelagic vessels which have been and clean frequently in Xiamen Harbor.According to analyzing and identifying the species and the abundances of diatom in the samples,37 genus 111 species diatoms(containing varieties and hypnospore) were discovered,which included 28 kinds of red tidal species,one kind of latent toxic species,and 6 kinds of non-native species,such as Stepharopyxis turris;Chaetoceros convoluts;C.crinitus;C.aurivilliis;C.neocompactum;C.subsalsum.The abundances of diatom in each sample ranged from 0.08×103/L to 5.96×103/L,and specie's numbers(identified species)of them were amongst 6 to 36.Based on the diatoms assemble with abundance,the possible position of ballast water's change can be deduced.The discharge of ballast water may cause the potential hazards of new exotic harmful organism's invasion.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s between this investigation and previous studies on ballast water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e for the related government departments,so that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n the ballast wate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06018);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C11B04

    类泛素蛋白及其中文命名

    Get PDF
    泛素家族包括泛素及类泛素蛋白,约20种成员蛋白.近年来,泛素家族领域取得了迅猛发展,并已与生物学及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相互交叉.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分别于2004和2016年获得诺贝尔奖.但是,类泛素蛋白并没有统一规范的中文译名. 2018年4月9日在苏州召开的《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专著的编委会上,部分作者讨论了类泛素蛋白的中文命名问题,并在随后的\"泛素家族、自噬与疾病\"(Ubiquitinfamily,autophagy anddiseases)苏州会议上提出了类泛素蛋白中文翻译草案,此草案在参加该会议的国内学者及海外华人学者间取得了高度共识.冷泉港亚洲\"泛素家族、自噬与疾病\"苏州会议是由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主办、两年一度、面向全球的英文会议.该会议在海内外华人学者中具有广泛影响,因此,参会华人学者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介绍了10个类别的类泛素蛋白的中文命名,系统总结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并比较了参与各种类泛素化修饰的酶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文章由45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合作撰写,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相关学者4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名和美国知名高校华人教授4名.他们绝大多数是参加编写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的专家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Baicheng Bay near Xiamen University in the Eustatic Movement

    No full text
    厦门大学白城湾为福建厦门岛南部、九龙江口外的一个小型海湾,水动力环境复杂。在海平面上升压力下,该区域的环境地质问题会进一步的突显。结合前人在此区域的研究成果,详细阐明海湾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探讨有效合理防预整治措施,应对海平面上升而产生的影响,以期构建和谐的海湾环境。The Baicheng Bay near Xiamen University is one small gulf in the south of Xiamen Island and the outside of Jiulongjiang estuary,which has a complex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Under the ascending pressure of sea level,the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al geology in the area are more outstanding.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surveyed area investigated by our predecessor geologists, in the paper it detailedly elucidates the environmental geology of the gulf and probes into some counter measures of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All these can lessen the rising influence of sea-level so as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estuarine environment in the Baicheng Bay

    基于数字化植物表型平台(D3P)的田间小麦冠层光截获算法开发

    No full text
    冠层光截获能力是反映作物品种间差异的重要功能性状,高通量表型冠层光截获对提高作物改良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小麦为研究目标,利用数字化植物表型平台(D3P)模拟生成了100种冠层结构不同的小麦品种在5个生育期的三维冠层场景,记录了从原始冠层结构中提取的绿色叶面积指数(GAI)、平均倾角(AIA)和散射光截获率(FIPAR_(dif))信息作为真实值,进一步利用上述三维小麦场景开展了虚拟的激光雷达(LiDAR)模拟实验,生成了对应的三维点云数据。基于模拟的点云数据提取了其高度分位数特征(H)和绿色分数特征(GF)。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分别构建了从不同LiDAR点云特征(H、GF和H+GF)输入到FIPAR_(dif)、GAI和AIA的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对于GAI、AIA和FIPAR_(dif),预测精度从高到低对应的点云特征输入为GF+H> H> GF。由此可见,H特征对提高目标表型特性的估算精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输入GF+H特征,在中等测量噪音(10%)情况下,FIPAR_(dif)和GAI的估算均获得了满意精度,R~2分别为0.95和0.98,而AIA的估算精度(R~2=0.20)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研究基于D3P模拟数据开展,算法的实际表现还有待通过田间数据进一步验证。尽管如此,本研究验证了D3P协助表型算法开发的能力,展示了高通量LiDAR数据在估算田间冠层光截获和冠层结构方面的较高潜力

    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黄土滑坡自动识别

    No full text
    区域性滑坡识别是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传统的识别工作主要依靠人力完成。在已有的滑坡自动识别研究中,方法上以机器学习为主,数据源上对谷歌地球影像应用较少,识别对象上多以与环境差异较大的新滑坡为主。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和谷歌地球影像数据对中国典型黄土地区历史滑坡进行自动识别。首先,基于开源谷歌地球影像建立了历史黄土滑坡样本数据库,包含黄土滑坡2 498处;然后,利用掩膜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Mask R-CNN)目标检测模块进行黄土滑坡自动识别。识别的准确率为0.56,召回率为0.72,F1值为0.63。结果表明,Mask R-CNN是一种稳健性较好的方法,可以用于以谷歌地球影像为数据源的黄土滑坡自动识别,为快速准确地进行区域滑坡灾害调查提供了可能

    高通量作物表型监测:育种和精准农业发展的加速器

    No full text
    表型是研究"基因型-表型-环境"作用机制的重要桥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表型监测平台对于加速育种进程和辅助精准农业监测具有重要意义。Crop 3D表型监测系统以水稻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多尺度、多时序作物全生育期的生长动态监测,为育种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文章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表型平台的研究进展,进而介绍了Crop 3D系统平台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表型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绿途”系统:公民科学时代的植被调查制图新工具

    No full text
    植被图是了解植被空间分布状态和地理格局的地图,是自然资源研究和管理决策的重要辅助信息源.植被制图是以植被调查数据为基础,辅以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实现连续区域的植被制图.尽管3S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获取海量的植被群系分布信息依然是大尺度植被制图至关重要的前提,并成为当前植被制图的关键瓶颈.随着智能终端的流行和公民科学的兴起,以个人遥感手段为核心的众包模式为植被群系调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智能手机和网页端服务的植被类型众源采集与分析平台——"绿途"."绿途"系统的手机端支持安卓和iOS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收集、图层管理、兴趣点管理、轨迹管理、用户信息、数据展示以及其他辅助功能,能高效地在野外采集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照片和点位记录."绿途"系统的网页端具备与手机端相应的管理功能,还包括对数据的分级审核功能. 2018年7月至今,"绿途"系统已累计采集数据记录108083条,分布于全国的34个省市自治区,覆盖7种植被型组和582个植被群系类型.该系统单日上传的最大数据量为5358条、单人单日上传最大数据总量为2543条."绿途"系统采集的数据作为地面调查样本被成功应用于1:100万中国植被图的更新,并正在服务于1:50万中国植被图的绘制,有望促进更多植被生态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管理政策制定

    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京津冀地区植被多样性与植被制图

    No full text
    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京津冀地区地理区位独特,生态系统服务重要,但生态系统相对脆弱,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意义重大.本研究在收集整理以往植被研究成果和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无人机、户外智能助手等野外植被调查新技术,采用传统的样方法和样点法对植被进行了全面清查.共调查植物群落样方283个、样点15083个,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有112个自然与半自然群系,分属于5个植被型组共15个植被型;另有农业植被和城市植被2个植被型组,共6个植被型.通过分析样方与样点数据,本文总结了研究区主要群系的物种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随机森林模型的方法编制了1:20万的植被图.植被图统计结果表明,自然、半自然植被共占研究区面积的85.38%,其中灌丛、森林以及农业植被分别占47.55%、34.71%和9.79%.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重要的本底数据,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还将直接服务于全国1:50万植被图的编制

    新一代1:50万中国植被图绘制方法探讨

    No full text
    植被图是表示多种植被或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环境的地图,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研究、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的重要依据.目前,中国植被专题资源信息的本底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从开始绘制至今已将近40年,中国的植被分布格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已存在植被斑块的类别和边界与现实不符等问题,中国的植被分布本底数据亟待更新.如今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大面积区域的植被制图提供了一种实用且经济的手段.本文综述了国家尺度植被图的制图方法和卫星遥感技术在植被分类制图上的进展,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国新一代1:50万植被图的遥感制图方法.新一代1:50万中国植被图的绘制通过众源采集结合专家鉴定的方式获取海量植被类型样本,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以植被斑块为对象,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实现遥感植被分类,并基于自主构建的植被在线平台,借助于全国各地的植被生态学家的专业知识实现对制图结果的校订和更新

    轻小型无人机遥感及其行业应用进展

    No full text
    无人机是低空领域准确、灵活、高效获取多种类型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重要载体,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行业应用创新和管理部门科学决策之间构筑起信息沟通的关键桥梁。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硬件设备、信息提取方法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其在国民经济主要行业领域的应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论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硬件研发进展,并指出轻小型、高精度、标准化与集成化是未来无人机遥感系统发展的总体趋势。其次,详细介绍了目前轻小型无人机遥感应用在农业、林草业、电力、测绘、大气探测和地质灾害等行业的应用现状,指出实现无人机多源遥感数据获取、融合、分析和提取的综合平台是未来轻小型无人机在民用领域行业应用创新的关键所在。最后,针对载荷与飞行平台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无人机组网作业、海量数据管理和信息自动化提取等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思考。轻小型无人机遥感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应用的普及化和标准化,将有助于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