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两段提升管重油催化裂化(Ⅰ型)新工艺的初步研究

    No full text
    针对目前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后半段催化剂性能严重下降以及产品分布不太合理的状况,提出了采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技术取代常规的单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该工艺的突出特征是催化剂接力、分段反应、大剂油比和短反应时间.在对新工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大庆蜡油掺兑65%渣油为原料,采用ZC-7300催化剂,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考察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Ⅰ型)新工艺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单段工艺相比,在相近转化率下,两段柴油产率提高6~8个百分点,轻油产率提高1~2个百分点;汽油烯烃含量减少,辛烷值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新工艺在提高柴油收率及改善产品分布和产品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两段提升管重油催化裂化(Ⅰ型)新工艺的初步研究

    No full text
    针对目前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后半段催化剂性能严重下降以及产品分布不太合理的状况,提出了采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技术取代常规的单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该工艺的突出特征是催化剂接力、分段反应、大剂油比和短反应时间.在对新工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大庆蜡油掺兑65%渣油为原料,采用ZC-7300催化剂,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考察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Ⅰ型)新工艺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单段工艺相比,在相近转化率下,两段柴油产率提高6~8个百分点,轻油产率提高1~2个百分点;汽油烯烃含量减少,辛烷值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新工艺在提高柴油收率及改善产品分布和产品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两段提升管重油催化裂化(Ⅰ型)新工艺的初步研究

    No full text
    针对目前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后半段催化剂性能严重下降以及产品分布不太合理的状况 ,提出了采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技术取代常规的单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技术 该工艺的突出特征是催化剂接力、分段反应、大剂油比和短反应时间 在对新工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以大庆蜡油掺兑 6 5 %渣油为原料 ,采用ZC 730 0催化剂 ,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考察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 (Ⅰ型 )新工艺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实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单段工艺相比 ,在相近转化率下 ,两段柴油产率提高 6~ 8个百分点 ,轻油产率提高 1~ 2个百分点 ;汽油烯烃含量减少 ,辛烷值提高 ,产品质量提高 新工艺在提高柴油收率及改善产品分布和产品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

    草甸退化胁迫下的适应性探讨──以青海省达日县为例(英文)

    No full text
    在土地退化胁迫下,当前黄河源区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牲畜结构不合理,草场尤其是冬季草场严重不足,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突出因素。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参与式农村评估等方法,于2004 年5 月、2006 年11 月、2007 年9 月、2008年9月对达日县牧户进行了四期抽样调查,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胁迫下政府和牧民适应措施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①在牲畜结构方面表现为牲畜存栏数减少;牦牛母畜比例上升。1976 年-2006 年藏羊存栏数减少60.90%;马存栏数减少了57.78%;牦牛存栏数减少25.96%。2004 年以来,成年母畜在牦牛畜群中比例逐渐增加;②在草场利用方式上,表现为转夏场时间提前。5 月前转场牧民比例由2004 年的41.50%提高到2007 年的61.00%。这暂时平衡了冬夏草场的压力,缓解了冬季牲畜草料供应短缺的问题;但这种调整加大了夏季草场的压力,可能会加速夏季草场的退化。因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草场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遏止草场持续退化的态势;二要结合区域特点,建议以生态补偿形式从相邻省区或饲草(料)基地购入(/调入)草料,缓解草地压力过大的状况;③生态移民方面,移民户数增长缓慢。调查区2003年有105 户迁移,到2008 年也仅有115 户移出。2005 年实施以草定畜后,除上红科、莫坝、特合土、桑日麻等乡镇外,其余乡镇超载严重。牧户经济基础差、移民支配生产的能力差等因素,可能是导致生态移民和以草定畜措施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升生态移民的经济与生态效果,如何构建搬迁牧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替代产业等,仍是近期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退化草地恢复的核心问题

    新疆棉花、小麦蚜虫生态治理技术

    No full text
    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农业害虫的自然控制因素,结合新疆农业系统中特有的自然生态条件特点,对害虫实施生态控制。发现麦双尾蚜的天敌100种,筛选出了低感虫品种、高感虫品种和耐害品种共15个,发现了具有潜在威胁的2个新物种,制订了以调整冬春麦种植结构和保护天敌为核心的麦双尾蚜自控防治技术和策略。可以利用苜蓿带自然繁育天敌可以用于控制棉蚜的生物学机理,即“苜蓿与棉花具有不同的主要昆虫种类,但具有相同的主要天敌类群”。提出了麦双尾蚜生物型演变成灾假说,提出“植物应该并且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因素加以利用”的观点,提出“相生植保”思路,创制新疆棉蚜生态控制技术体系,提出“新疆发展农区畜牧业、实现棉花害虫生态治理”应用模式

    黄瓜枯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

    No full text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的毁灭性病害,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中尚无对黄瓜枯萎病的特效防治方法。为了今后在生产中应对黄瓜枯萎病提供一些参考,笔者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3个方面对黄瓜枯萎病的相关防治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分析了每种防治方法在生产应用上的利弊,指出了综合利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将是防治黄瓜枯萎病的有效措施。同时对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利用黄瓜内生菌防治黄瓜枯萎病可能具有良好潜力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北部下二叠统伊尔稀土组的沉积征与盆地演化/Sedimentology and basin evolution of the Early Permian Yierxitu Formation in Turpan-Hami area, Xinjiang[J]

    No full text
    吐鲁番-哈密盆地北部广泛分布下二叠统伊尔稀土组,记录了盆地形成时期的古气候、古地理、盆地演化及大地构造背景方面的许多重要信息.针对伊尔稀土组的沉积特征、盆地属性和大地构造背景研究中存在的若干争议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盆地分析方法,研究了早二叠世的盆地演化规律和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表明,伊尔稀土组垂向上经历了河流/冲积扇-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的沉积环境变化,其火山岩建造以含橄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及流纹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为特征,且岩石组合的展布显示火山岩比例自西向东逐渐增多,说明东部火山活动较西部强烈.同时期博格达北麓发育海相复理石建造夹少量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博格达北麓的早二叠世火山岩组合也具有双峰式特征,说明二叠纪早期博格达北麓为海相裂谷环境,博格达南麓为陆相裂谷环境.古流向呈现双向性,自博格达南北向裂谷中心汇聚.物源分析显示,吐哈盆地北缘早、中二叠世地层中的砾石成分多以安山岩与凝灰岩、流纹质等酸性火山岩为主,砂岩、硅质岩、灰岩次之,主要来自于下伏泥盆纪、石炭纪岩石

    黄瓜枯萎病生防菌HD-087产抗菌物质条件的优化及抑菌作用初探/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biocontrol strain HD-087 against cucumber Fusarium wilt and it's antibacterial effect[J]

    No full text
    [目的]优化比基尼链霉菌HD-087摇瓶发酵条件,提高菌株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HU-M的抑制率,并通过拮抗试验初步评价发酵液的抑菌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试验对HD-087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经发酵液处理后,光学显微镜观察HU-M菌丝形态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测定HU-M菌丝电导率.[结果]改进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淀粉1.00%、黄豆粉0.80%、酵母粉0.12%、CaCO3 0.40%.对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pH为6.8,180r/min、28℃条件下,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40 mL,接种1 mL种龄为2d的种子,发酵5d为最佳培养条件.抑菌结果表明,HD-087产抗菌物质能造成病原菌HU-M菌丝细胞质渗漏,菌丝畸形,分生孢子萌发受抑制,5倍发酵稀释液孢子抑制率达72.1%;除此之外还能引起菌丝电解质渗漏,造成菌丝细胞膜受损.[结优化后的摇瓶发酵条件能提高生防菌HD-087发酵液抑菌效果,并且发酵液可破坏细胞膜明显抑制病原菌HU-M生长,具有较大开发应用潜力

    FIRST RECORDING OF THALASSIOSIRA DIPOROCYCLUS BLOOM IN THE SOUTHEAST CHINA SEA

    No full text
    20 0 1— 2 0 0 2年的秋冬季节 ,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澳岛周围海域突发了双环海链藻赤潮 ,该赤潮藻及其赤潮在中国都是首次记录。该赤潮藻以实心胶质块的群体形式出现 ,其群体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 ,常为茶褐色 ,大小不一 ,直径多数在 2— 3mm之间 ,最小的不到 0 1mm ,最大的约有 5mm。胶质块由双环海链藻和数种羽纹硅藻组成 ,前者分布于外层 ,后者包埋其中。双环海链藻的细胞密度最大达 1 75× 10 7cells/L ,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 78 8%。如把包埋其中的羽纹硅藻考虑进去 ,赤潮藻胶质块的组成细胞总密度则高达 2 2 8× 10 7cells/L以上 ,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 95 9%。赤潮藻的密度由湾内向外海呈显著递减趋势 ,与营养盐的平面分布格局相反。该赤潮起源于外海 ,赤潮发生机制可能与 2 0 0 1— 2 0 0 2厄尔尼诺年导致的水温异常升高有关。 【英文摘要】 A bloom of colony-forming diatom of the genus Thalassiosira diporocyclus occurred in Nan'ao Island in early 2002. To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recording of a T. diporocyclus bloom in the Southeast China Sea. The colony was solid,light brown and spherical or oval. The colony size ranged from less than 0.1mm to 5mm. The majority were around 2—3mm. In the outer layers,the colony was mainly composed of T. diporocyclus ,while some pennate diatoms were embedded in the center. The highest cell density of T. ...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 ,A2 0 0 0 0 5F0 2号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 2 12 6 0

    JUNO Sensitivity on Proton Decay pνˉK+p\to \bar\nu K^+ Searches

    Get PDF
    The 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Observatory (JUNO) is a large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or designed to explore many topics in fundamental physics. In this paper, the potential on searching for proton decay in pνˉK+p\to \bar\nu K^+ mode with JUNO is investigated.The kaon and its decay particles feature a clear three-fold coincidence signature that results in a high efficiency for identification. Moreover, the excellent energy resolution of JUNO permits to suppress the sizable background caused by other delayed signals. Based on these advantages,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for the proton decay via pνˉK+p\to \bar\nu K^+ is 36.9% with a background level of 0.2 events after 10 years of data taking. The estimated sensitivity based on 200 kton-years exposure is 9.6×10339.6 \times 10^{33} years, competitive with the current best limits on the proton lifetime in this channel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