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保险精算中双损失环境的“独立性”问题

    Get PDF
    保险精算中,双损失环境理论对于寿险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进行寿险产品设计的基础.本文在双损失环境理论的基础上,用概率论的方法,尝试对tP(x)τ等于tPx(′d)与tP′x(w)的乘积成立的独立性条件给出新的解释,并对一些学者的“独立性是矩估计成立的充分条件”等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证明了基本矩关系不依赖于独立性的假设而恒成立

    Multiple Background Model-Based Moving Target Detection on Sea Surface

    Get PDF
    提出一种在反射光较强的条件下基于多背景模型的海面运动目标检测方法.使用基于统计模型的变化检测方法将被监控场景区分为海浪波动显著的背景区域和海浪波动不显著的背景区域;对这两种区域中的像素点分别以Weibull分布模型和Gauss分布模型建立背景模型;使用建立的背景模型检测海面的运动目标.实验结果表明,在海面反射光较强且波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用该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检测到海面的运动目标. A new method based on multiple background model for moving target detection on the sea surface is proposed. It can detect the moving target on the sea surface when there is heavy sea clutter and the reflected light is strong. The monitored area is first partitioned into two regions using the statistical model-based change detection method, where the sea clutter in one region is heavier than the other. Then Weibull distribution is used to create the background model for pixels in the region having heavier sea clutter and Gaussian distribution is used for the other region. Finally the background model is used to detect moving target on the sea surfac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detect moving target effectively even when the sea clutter is heavy and the reflected light is strong.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175008);;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60024301

    模拟林窗光照条件对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幼苗萌发的影响

    Get PDF
    2002~2003年研究了模拟林窗光照条件对福建南靖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幼苗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萌发的乔灌木及木质藤本幼苗的种类有43种,其优势成分香楠(Randia canthioides)、三叉苦(Euodia lepta)、山油麻(Trema dielsiana)、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楤木(Aralia chinensis)等为先锋物种,杜茎山(Maesa japonica)为林下植物,榕属植物(Ficus)生态位较独特.在数量上,春季最高(1 391株/m2),秋季次之(1 116株/m2),夏季(940株/m2)和冬季(930株/m2)最低;在垂直分布上,土壤种子库0~2 cm与2~5 cm两个层次在种类组成上是一致的,对于同个物种一般上层数量明显高于下层;在出苗顺序上,各物种在不同季节的出苗顺序基本一致,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三叉苦、山黄麻、盐肤木(Rhus chinensis)、山乌桕(Sapium discolor)、楤木等植物一般在萌发实验开始的早期出苗,香楠、笔管榕(Ficus virens)、凸脉榕(Ficus nervosa)、山油麻、黄毛榕(Ficus fulva)、玉叶金花(Psycho-tria pubescens)、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等在中期和晚期出苗,杜茎山、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雅榕(Ficusconcinna)、红栲(Castanopsis hystrix)等一般在萌发实验晚期出苗

    轴对称主动冷却发动机燃烧室耦合传热分析方法研究

    Get PDF
    本文针对轴对称圆形截面的主动冷却发动机燃烧室开展了耦合传热分析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套燃气/固壁/冷却油耦合传热分析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对设计的模型亚燃主动冷却燃烧室进行了闭环试验测试。试验测量结果与使用分析方法预测的计算结果符合的较好,说明此套耦合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够应用于指导工程设计。此外,比较研究了不同燃料组分替代模型计算结果的异同

    The Acetylation of Thymosin α1 is Independent on RimL in Escherichia coli

    Get PDF
    目的:考察大肠杆菌乙酰转移酶rIMl对胸腺素α1(Tα1)乙酰化修饰的影响。方法:构建含500bP同源臂的卡那抗性基因打靶片段,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使大肠杆菌bl21(dE3)的rIMl基因插入失活,随后导入质粒PCP20去除抗性基因,构建突变菌株rIMl-bl21(dE3);将重组质粒PET-Tα1-l12分别转入出发菌株和突变菌株中进行表达,经固定金属离子亲和层析和反向高效液相层析后,将所得纯品进行质谱分析,精确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结果:PCr鉴定结果证明成功敲除rIMl基因;质谱结果表明,rIMl基因敲除菌中所表达的Tα1-l12融合蛋白与出发菌株一样,均有部分乙酰化修饰。结论:Tα1的乙酰化修饰并不依赖于rIMl。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imL,a N-terminal acetyltransferase of E.coli,on thymosin α1(Tα1) acetylation.Methods:A kanamycin cassette with two 500 bp long arms homologous to the regions around rimL as the replacement fragment was electroporated into cells,in which the Red recombinant functions was induced.Subsequently,the plasmid pCP20 was transformed to eliminate the kanamycin resistant gene.The plasmid pET-Tα1-L12 was transformed into the original and mutant strains respectively.The expressed fusion protein Tα1-L12 was purified by IMAC and RP-HPLC.The accurat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fusion protein was measured by Q-Tof-MS.Results:The gene rimL was inactivated by insertion of the replacement fragment successfully.According to the MS results,the fusion protein Tα1-L12 was still partly acetylated when it was expressed in the mutant strains as in the original strains.Conclusion:Tα1 acetylation was independent on RimL

    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机制建设的本土探索——厦门市的案例研究

    Get PDF
    本文是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资助项目——“厦门建立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机制的研究“课题报告(全文5万余字)的摘要。该研究报告对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程度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利用“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动态均衡模型“,对“十二五“时期厦门市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做出预测;尝试构建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机制;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确立最优公共服务水平、明确公共服务合理支出以及保障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厦门市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2011年度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资助项目;厦门大学“985工程”-公共管理重点学科;厦门大学“211工程”三期-“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建设项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品质旅游

    Get PDF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旅游业而言,也进入了品质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人们出游机会的增多,人们对旅游的追求开始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旅游业发展形势的一个重要判断就是\"需求品质化\"。可以说,发展品质旅游既是对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响应,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同时是旅游业发展进入大众旅游中高级阶段之后的必然选择

    中国海及邻近区域碳库与通量综合分析

    Get PDF
    中国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其中,南海北依\"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南邻\"全球气候引擎\"西太平洋暖池,东海拥有全球最宽的陆架之一,跨陆架物质运输显著,黄海是冷暖流交汇区域,渤海则是受人类活动高度影响的内湾浅海.中国海内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输入,外邻全球两大西边界流之一的黑潮.这些鲜明的特色赋予了中国海碳储库和通量研究的典型代表意义.文章从不同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不同界面(陆-海、海-气、水柱-沉积物、边缘海-大洋等),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海藻养殖、珊瑚礁、水柱生态系统等)多层面对海洋碳库与通量进行了较系统地综合分析,初步估算了各个碳库的储量与不同碳库间的通量.就海气通量而言,渤海向大气中释放CO2约0.22Tg Ca-1,黄海吸收CO2约1.15Tg Ca-1,东海吸收CO2约6.92~23.30Tg Ca-1,南海释放CO2约13.86~33.60Tg Ca-1.如果仅考虑海-气界面的CO2交换,中国海总体上是大气CO2的\"源\",净释放量约6.01~9.33Tg Ca-1.这主要是由于河流输入以及邻近大洋输入所致.河流输入渤黄海、东海、南海的溶解无机碳(DIC)分别为5.04、14.60和40.14Tg Ca-1,而邻近大洋输入DIC更是高达144.81Tg Ca-1,远超中国海向大气释放的碳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沉积有机碳通量分别为2.00、3.60、7.40、7.49Tg Ca-1.东海和南海向邻近大洋输送有机碳通量分别为15.25~36.70和43.39Tg Ca-1.就生态系统而言,中国沿海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有机碳埋藏通量为0.36Tg Ca-1,海草床溶解有机碳(DOC)输出通量为0.59Tg Ca-1;中国近海海藻养殖移出碳通量0.68Tg Ca-1,沉积和DOC释放通量分别为0.14和0.82Tg Ca-1.总计,中国海有机碳年输出通量为81.72~103.17Tg Ca-1.中国海的有机碳输出以DOC形式为主,东海向邻近大洋输出的DOC通量约15.00~35.00Tg Ca-1,南海输出约31.39Tg Ca-1.综上,尽管从海-气通量看中国海是大气CO2的\"源\",但考虑了河流、大洋输入、沉积输出以及微型生物碳泵(DOC转化输出)作用后,中国海是重要的储碳区.需要指出的是,文章数据是基于中国海各海区碳循环研究报道,鉴于不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所得数据难免有一定的误差范围,亟待将来统一方法标准下的更多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A0601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751207、91428308、41722603、41606153、41422603);;中央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720170107);;中海油项目(编号:CNOOC-KJ125FZDXM00TJ001-2014、CNOOCKJ125FZDXM00ZJ001-2014)资

    21世纪中国金融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

    Get PDF
    国家教育部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21 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1 年8 月16 日至21 日, 承担该项目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和复旦大学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了成果交流和研讨会。项目主持人、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金融学博士生导师王广谦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 全国所有有金融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有代表出席大会, 用主持人的话来说, “全国金融学界顶尖级人物基本上都到了”。出席会议的还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凤泰副司长和杨志坚处长。与会专家学者回顾了近20 年国内外金融业的迅猛发展, 分析了在21 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对我国经济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以及对我国金融研究、金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的冲击,大家认识到, 经过20 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 目前我国在这些领域虽有长足的进步, 但仍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想把我国金融学科建设成国际一流学科, 培养出一流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 还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与会专家教授根据各自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研讨会上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不时出现不同观念的碰撞和不同观点的交锋, 对推进金融学科建设十分有益。下面将著名专家教授颇具代表性的观点( 按发言顺序) 择要摘发, 以飨读者, 以推动中国金融学科的建设与繁荣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