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探究白藜芦醇对小鼠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Get PDF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小鼠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取1月龄雄性小鼠制备小鼠急性大脑前额叶皮层切片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与白藜芦醇组。实验过程中对照组不做处理,白藜芦醇组灌流液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1的白藜芦醇溶液。采用电生理全细胞记录模式分别记录两组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动作电位(AP)以及Cl-电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兴奋性电流幅度(Amplititude)与频率(Frequency)均降低,梯度电流刺激诱发的AP数目减少,Cl-电流的幅度与频率也明显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抑制小鼠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神经元兴奋性电流的作用优于抑制Cl-电流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73740、81673627

    采用原研制剂制备米诺膦酸片及体外溶出度的一致性考察

    Get PDF
    制备米诺膦酸片,并以原研制剂为参比制剂,采用f2相似因子法对两者体外溶出度的一致性进行考察.建立合适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参比制剂的溶出情况,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辅料的用量进行筛选,制备出米诺磷酸片.比较自制品与原研制剂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评价两者体外溶出行为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制备的米诺膦酸片剂与原研制剂在4种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出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制备的米诺膦酸片剂与原研制剂体外溶出行为相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0265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J01342

    茂金属催化剂体系及其丙烯聚合性能调控

    Get PDF
    国内聚丙烯的生产基本上使用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国外已经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聚丙烯提升了产品性能,市场需求份额逐年增加,国内需要开发茂金属催化剂并拓展工业应用.茂金属催化剂与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相比,结构类型丰富,反应调控能力强,可以催化生成结构多样的聚丙烯.以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为主线,探讨催化剂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体系中多种因素如温度、压力、催化剂浓度、助剂等对反应活性的调控;讨论催化反应机理.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基金;;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上海市聚烯烃催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Nos.201501-PT-C01-005,沪CXY-2015-003,16DZ2270800,16DZ2290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1473142,20673191);;教育部创新团队基金(No.IRT_14R31)资助项目~

    基于可达性与数据场的长三角经济区空间场能

    No full text
    空间场能是区域发展龙头借助区域联系通道带动外围地区发展的抽象表达,可有效刻画区域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借助ArcGIS软件平台,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k阶数据场等模型,综合测度了长三角经济区区域可达性与空间场能,并揭示了该区域空间场能的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研究表明:①2000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城市取得了长足发展,且总体倾于均衡发展;②区域可达性条件不断改善,3 h时间圈的平均通达距离由2000年的81km提高到2008年的122 km;③区域空间场能显著增长且空间分异性显著,分布结构由单核Z字型向多极网络状形态转变;④长三角经济区空间场能分布格局可适度划分为高场能区、较高场能区、一般场能区、较低场能区、低场能区等5大类型,并呈现出圈层状特征与两极分化特征

    浓缩式漩涡撇油器回收特性研究

    No full text
    机械式撇油器是一种常用的海上溢油回收设备,为了提高其溢油回收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漩涡和旋流分离技术的浓缩式漩涡撇油器。通过缩尺比1∶10的浓缩式漩涡撇油器测试样机,从造涡及溢油回收效果、波浪和运动对造涡影响、撇油器出口油相含率、撇油器溢流口压力变化规律和溢油回收效率等方面,测试并分析浓缩式漩涡撇油器的回收特性。同时耦合欧拉多相流模型和RSM湍流模型,求解并分析撇油器中旋流分离器内的油水两相旋流场特征。研究表明,浓缩式漩涡撇油器可抵御一定强度的波浪和撬体平移,有效形成表面漩涡和旋流器内旋流场,实现油相回收纯度的提升。撇油器溢流口附近压力受泵的功率、入口流量和分流比影响,与入口流量和分流比均呈线性关系。溢油回收效率与分流比也呈线性关系并随分流比的增加而逐渐提高。本文研究证实了浓缩式漩涡撇油器回收溢油的可行性,并为该种撇油器的优化和操作工况设置提供了依据

    Mismatch Negativity in Patients with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No full text
    目的初步研究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短纯音刺激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美国32导Neuroscan EEG/ERP记录系统对24例(48耳)听力正常受试者和7例(14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MMN测试。采用经典Oddball模式,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分别为500Hz和1000Hz的短纯音测试两组受试者MMN,比较两组MMN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结果感音神经性聋组MMN潜伏期为145.00±16.11ms,与对照组130.45±7.31ms相比,明显延长(P=0.009),两组的波幅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908)。而两组的波幅变异系数(CV%)均大于对应潜伏期的变异系数(CV%)。结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MMN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变化不大。MMN潜伏期相对比较稳定,但波幅个体间差异较大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