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传承与嬗变——明末僧诤问题的反思

    Get PDF
    晚明时期,佛法复兴。汉月法藏针对当时禅门法统混乱宗旨不清等状况著《五宗原》,创"圆相说",意图重新恢复禅宗五家各自宗旨,遭到师门批判。法藏弟子弘忍作《五宗救》维护其师之说。法藏之师圆悟作《辟妄救略说》回应,从圆相说、临济宗旨、传承法统等方面批判法藏师徒执著名相为实法。僧诤问题揭示出儒家宗法观念对于佛教丛林制度的浸染以及佛法嬗变过程中诠释创新能力的困境

    Construction and Explanation of “One Mind”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Model for Tathagatagarbha —Center for Lankavatara Sutra

    Get PDF
    如来藏思想是印度大乘佛学的一支,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天台、华严、密宗的主要理论来源。印度佛教不同学派对于如来藏思想的解释差异和南北朝时期如来藏经典翻译、理解过程中的格义特色,形成了中国佛教宗派对于如来藏思想的阐释差异。近代关于如何理解如来藏思想的诤议不断,支那内学院一派是以唯识理论解读印度如来藏思想,认为《大乘起信论》代表的“本觉”思想是本土化的如来藏思想;武昌佛学院一派认为“本觉”思想是继承印度如来藏学的;日本批判佛教认为如来藏思想是一元基体生出多元法的“基体”论,是“场所”哲学。论文通过文献研究与结构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如来藏经的譬喻理论和“心性本净”论提出理解《楞伽经》如来藏思想的“一...The philosophy of Tathagatagarbha was a branch of India Mahayana philosophy, and also was the main theoretic source of Chinese Buddhist schools like Zen, Tiantai, Huayan and Esoteric. The different interpreting of Tathagatagarbha philosophy in the different Chinese Buddhist schools was a result from the explanation difference coming from Indian Buddhist sects and the method of analogy when interpr...学位:哲学博士院系专业:人文学院哲学系_中国哲学学号:2005140278

    基于Rao-Stirling 指数的学科交叉文献发现-以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为例

    Get PDF
    摘要: [目的/意义]学科交叉文献发现是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前提,从海量的文献中快速、精准地发现领域相关交叉文献有助于研究人员快速地把握领域学科交叉动态,识别领域学科交叉研究热点与前沿。提出基于Rao-Stirling 指数的领域学科交叉文献发现方法,并以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为例,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过程]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下载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文献,构建期刊缩写- 全称- 学科类别对照表,利用Python 编程构建文献参考文献学科分布矩阵,利用R 编程计算每篇文献的Rao-Stirling 指数进行文献的学科交叉测度,根据测度结果将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文献按照学科交叉程度分为三个水平,以发现领域学科交叉文献。[结果/结论]基于Rao-Stirling 指数的领域学科交叉文献发现方法可以实现领域文献水平的学科交叉测度,并发现学科交叉文献,且该研究方法也同样可扩展到其他研究领域。</p

    ADCP检定水池物理尺寸探讨

    Get PDF
    为满足当前ADCP计量检定的迫切需求,根据ADCP在水池拖车试验检定时,换能器发射声波的主瓣、旁瓣与检定水池池壁、池底形成的几何关系,推导出了抑制旁瓣、不抑制旁瓣时检定水池的尺寸需求。以市场占有率最高的ADCP产品为研究对象,计算得出了不同工作频率ADCP对检定水池宽度和深度的理论值。导出的公式,进一步完善了ADCP计量检定的理论基础,为ADCP在室内可控环境下的检定规范制定及检定平台设施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5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41405025

    连续输出1.60W/473nm直腔蓝光激光器

    Get PDF
    报道了LD端面泵浦Nd∶YAG晶体,LBO腔内倍频473 nm全固态直腔蓝光激光器.根据谐振腔稳定性理论,利用简单的平-平腔直接测得不同泵浦功率下的热焦距值.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热焦距下,Nd∶YAG与LBO晶体中的腰斑半径以及LBO中光腰的位置,并在准三能级系统模型和倍频理论的指导下优化激光腔体结构,使激光器实现最佳的模式匹配和倍频效率,得到高效的蓝光激光输出.激光阈值为1.92 W;当泵浦激光功率为20.58 W时,473 nm蓝光的输出功率为1.60 W,光-光转化效率为7.8%

    基于角膜地形图的泪膜视频预处理

    Get PDF
    在基于角膜地形图的泪膜稳定性评估中,针对眼动、睫毛反射和背景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泪膜视频的预处理算法。首先,利用索贝尔算子(Sobel operator)进行模糊图像检测,然后对灰度图像进行形态学开运算以获取环状图样凸显的目标图像,再通过霍夫圆检测以及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目标图像的环状图样频率,依据环状图样频率对目标图像进行带通滤波。最后,二值化及形态学闭运算用于确定环状图样区域。本文从数据库中随机选取10段泪膜视频,应用上述算法逐帧进行泪膜图像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去除了视频序列中的无效图像,并实现了环状图样的定位,为后续泪膜稳定性的评估奠定了基础

    端面泵浦Nd∶YAG连续输出1052nm波长激光器

    Get PDF
    设计了一个简单紧凑的1052nm波长激光器。首次利用激光二极管(LD)端面泵浦Nd∶YAG晶体,使用镀有高度选择性介质膜的反射镜产生该波段的激光。激光阈值为0.3W,当808nm波长泵浦光功率达到18W时产生了3.5W的1052nm波长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20%,输出激光功率波动不超过3%

    基于光纤环形镜的掺磷光纤拉曼激光器

    Get PDF
    报道了一种由宽带光纤环形镜(FLM)作为腔反射元件的法布里-珀罗腔掺磷光纤拉曼激光器(RFL),并与使用窄带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作为高反镜的腔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宽带FLM替代FBG仍可实现掺磷RFL的窄带激光输出,并且可有效避免拉曼激光从高反镜端的泄漏。在相同的输出镜反射率情况下,使用FLM作为高反镜比使用FBG作为高反镜具有更低的振荡阈值和更高的光-光转换效率。当抽运功率为9.45W时,拉曼激光(1.24μm)输出功率为4.31W,激光器斜效率和光-光转换效率分别为57.9%和45.6%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