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邓小平改革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邓小平改革理论可以从两对源流关系来考察其一,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思想与邓小平的改革理论的源流关系;其二,邓小平改革理论与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源流关系.认识到这两对源流关系,可以深化我们对邓小平改革理论的认识,坚定全面深化改革信心和定力.201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FJ2016C06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社会主义观:从经典到中国特色”(项目批准号:20720161020)的阶段性成果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三个维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相信这一道路既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现实国情,是一条成功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之路。“道路自信”源自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源自这一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凝聚共识和改革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FJ2016C06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社会主义观:从经典到中国特色”(项目批准号:20720161020)的阶段性成果
“真正的民主制”: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初步建构——重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真正的民主制\"概念,初步建构了自己的民主思想。马克思阐明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为真正的民主制提供了哲学前提。马克思通过否定黑格尔的君主主权论确立了人民主权论,奠定了真正的民主制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民主制将通过立法权和普选权实现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统一,私人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2016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FJ2016C06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社会主义观:从经典到中国特色”(项目批准号:20720161020)阶段性成
中国海及邻近区域碳库与通量综合分析
中国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其中,南海北依\"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南邻\"全球气候引擎\"西太平洋暖池,东海拥有全球最宽的陆架之一,跨陆架物质运输显著,黄海是冷暖流交汇区域,渤海则是受人类活动高度影响的内湾浅海.中国海内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输入,外邻全球两大西边界流之一的黑潮.这些鲜明的特色赋予了中国海碳储库和通量研究的典型代表意义.文章从不同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不同界面(陆-海、海-气、水柱-沉积物、边缘海-大洋等),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海藻养殖、珊瑚礁、水柱生态系统等)多层面对海洋碳库与通量进行了较系统地综合分析,初步估算了各个碳库的储量与不同碳库间的通量.就海气通量而言,渤海向大气中释放CO2约0.22Tg Ca-1,黄海吸收CO2约1.15Tg Ca-1,东海吸收CO2约6.92~23.30Tg Ca-1,南海释放CO2约13.86~33.60Tg Ca-1.如果仅考虑海-气界面的CO2交换,中国海总体上是大气CO2的\"源\",净释放量约6.01~9.33Tg Ca-1.这主要是由于河流输入以及邻近大洋输入所致.河流输入渤黄海、东海、南海的溶解无机碳(DIC)分别为5.04、14.60和40.14Tg Ca-1,而邻近大洋输入DIC更是高达144.81Tg Ca-1,远超中国海向大气释放的碳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沉积有机碳通量分别为2.00、3.60、7.40、7.49Tg Ca-1.东海和南海向邻近大洋输送有机碳通量分别为15.25~36.70和43.39Tg Ca-1.就生态系统而言,中国沿海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有机碳埋藏通量为0.36Tg Ca-1,海草床溶解有机碳(DOC)输出通量为0.59Tg Ca-1;中国近海海藻养殖移出碳通量0.68Tg Ca-1,沉积和DOC释放通量分别为0.14和0.82Tg Ca-1.总计,中国海有机碳年输出通量为81.72~103.17Tg Ca-1.中国海的有机碳输出以DOC形式为主,东海向邻近大洋输出的DOC通量约15.00~35.00Tg Ca-1,南海输出约31.39Tg Ca-1.综上,尽管从海-气通量看中国海是大气CO2的\"源\",但考虑了河流、大洋输入、沉积输出以及微型生物碳泵(DOC转化输出)作用后,中国海是重要的储碳区.需要指出的是,文章数据是基于中国海各海区碳循环研究报道,鉴于不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所得数据难免有一定的误差范围,亟待将来统一方法标准下的更多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A0601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751207、91428308、41722603、41606153、41422603);;中央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720170107);;中海油项目(编号:CNOOC-KJ125FZDXM00TJ001-2014、CNOOCKJ125FZDXM00ZJ001-2014)资
基于共存理论的二元系强电解质水溶液质量作用浓度通用热力学模型
利用离子-分子共存理论建立了可计算强电解质水溶液组元质量作用浓度的热力学通用模型. 以KCl-H2O, CsCl-H2O, NaCl-H2O及BaCl2-H2O二元系为示例,计算了上述4个二元系在温度为298.15 K、质量摩尔浓度在0.2 mol/kg到饱和浓度范围内的组元质量作用浓度. 热力学模型计算的以纯物质为标准态、以摩尔分数为浓度单位的组元质量作用浓度经过转换后,与文献报道的以无限稀为标准态、以质量摩尔浓度为浓度单位的组元活度可良好吻合. 说明本工作建立的强电解质水溶液的质量作用浓度热力学模型可用于预报组元活度,基于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离子和分子结构的推断是合理的,质量作用浓度在计算的组元浓度范围内遵守质量作用定律
基于共存理论的二元系强电解质水溶液质量作用浓度通用热力学模型
利用离子-分子共存理论建立了可计算强电解质水溶液组元质量作用浓度的热力学通用模型.以KCl-H_2O, CsCl-H_2O,Nacl-H_2O及BaCl_2-H_2O二元系为示例,计算了上述4个二元系在温度为298.15 K、质量摩尔浓度在0.2 mol/kg到饱和浓度范围内的组元质量作用浓度.热力学模型计算的以纯物质为标准态、以摩尔分数为浓度单位的组元质量作用浓度经过转换后,与文献报道的以无限稀为标准态、以质量摩尔浓度为浓度单位的组元活度可良好吻合.这说明本工作建立的强电解质水溶液的质量作用浓度热力学模型可用于预测组元活度,基于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离子和分子结构的推断是合理的,质量作用浓度在计算的组元浓度范围内遵守质量作用定律
基于共存理论的二元系强电解质水溶液质量作用浓度通用热力学模型
利用离子-分子共存理论建立了可计算强电解质水溶液组元质量作用浓度的热力学通用模型. 以KCl-H2O, CsCl-H2O, NaCl-H2O及BaCl2-H2O二元系为示例,计算了上述4个二元系在温度为298.15 K、质量摩尔浓度在0.2 mol/kg到饱和浓度范围内的组元质量作用浓度. 热力学模型计算的以纯物质为标准态、以摩尔分数为浓度单位的组元质量作用浓度经过转换后,与文献报道的以无限稀为标准态、以质量摩尔浓度为浓度单位的组元活度可良好吻合. 说明本工作建立的强电解质水溶液的质量作用浓度热力学模型可用于预报组元活度,基于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离子和分子结构的推断是合理的,质量作用浓度在计算的组元浓度范围内遵守质量作用定律
臭氧对玉簪叶片近轴侧和远轴侧伤害的比较
为探讨臭氧(O3)是否伤害叶片远轴侧以及对与近轴侧和远轴侧伤害的异同,以玉簪为材料通过显微观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等技术研究了该问题。叶片形态和显微观察表明,200μg·kg-1 O3处理10 d后玉簪叶片近轴侧表面和叶肉组织呈现明显伤害症状,而远轴侧在300μg·kg-1 O3条件下也发生明显伤害。O3处理显著改变了叶片近轴侧和远轴侧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形状;尽管两侧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K、J和I点相对荧光产量均增加,但仅近轴侧K点的相对荧光上升幅度更加明显。此外,O3处理下玉簪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下降,相对电导率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大幅增加。鉴于显微观察和荧光诱导动力学的测定结果,我们认为O3能够同时伤害玉簪叶片近轴侧和远轴侧叶肉组织,并就臭氧对玉簪叶片两侧的伤害机制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RbCl-H_2O二元系和RbCl-RbNO_3-H_2O三元系作用浓度计算模型
利用离子-分子共存理论建立温度为298.15 K 时强电解质水溶液二元系 RbCl-H_2_ 和三元系 RbCl-RbNO_3-H_2O 作用浓度计算热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计算的以纯物质为标准态、以摩尔分数为浓度单位的 RbCl-H_2O 二元系各组元作用浓度经过转换系数转换后,与文献报道的以无限稀为标准态、以质量摩尔浓度为浓度单位的组元活度吻合良好。RbCl-RbNO_3-H_2O三元系的 RbCl 和 RbNO_3转换后的作用浓度与文献报道的活度在总离子强度为0.01、0.05、0.1、0.5、1.0、1.5、2.0、3.0和3.5 mol/kg 时均良好吻合。这说明基于离子-分子共存理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基础LH升高对IVF-ET结局影响
目的比较应用拮抗剂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进行IVF-ET助孕治疗中,血清基础黄体生成素(LH)升高与LH正常两组患者的操作性促排卵结果及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基础LH水平,将其分为LH升高组(LH≥10 U/L)与LH正常组(LH<10 U/L),其中升高组236例,正常组5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结果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包括: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Gn天数、Gn总量、获卵数、两原核(PN)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并分析两组促排卵过程中激素变化趋势的差异。结果与LH正常组比较,升高组Gn总剂量显著低于LH正常组(P<0.001)。两组获卵数、2PN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与囊胚形成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LH升高组的取消新鲜周期移植率及因预防OHSS而取消移植率与LH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新鲜移植周期中,LH升高组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持续妊娠率与活产率与LH正常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OS不孕患者中,基础LH水平升高并不影响促排结果与新鲜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促排卵治疗前是否需降低LH水平及基础LH水平升高患者是否需行全胚冷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