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research outputs found
Prepar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3D protein of EV71 based on HBc particles as expression vector
目的:预测肠道病毒71型(EV71)非结构蛋白3D的表位,以HBc蛋白为载体展示多肽,制备并鉴定抗EV71-3D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 。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出EV71; 3D蛋白亲水性和免疫原性指数较高的多肽片段,并运用HBc颗粒型蛋白载体展示肽段,构建多肽融合蛋白,免疫BALB/c雌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和亲和层析; 技术制备和纯化抗EV71-3D蛋白的特异性mAb,用间接ELISA、ELISPOT、IFA和IHC对mAb的性质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构建表达分别; 嵌合3D蛋白34~ 43位氨基酸残基、61~ 76位氨基酸残基、151~; 164位氨基酸残基的HBc重组蛋白,免疫并经过多轮克隆化筛选,获得抗EV71-3D单克隆抗体3E1,其亚类为IgG2a;免疫荧光试验、ELISP; 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其可与EV71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可特异性识别EV71的单克隆抗体3E1,为病毒的检测及进一步研究3D蛋白; 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还验证了生物信息学技术与HBc颗粒型载体展示多肽技术相结合可快速高效地制备单克隆抗体。Objective: To prepare and preliminarily identify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 specifically against 3D protein of Enterovirus; 71(EV71),using bioinformatics to predict the epitopes of 3D,with HBc; protein as a carrier.Methods: Artificial screening of 3D protein epitope; sequences by bioinformatic method,inserted into the major immunodominant; region(MIR) area of 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HBc),to construc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the recombinant; virus like particles(VLPs),to prepare the mAbs against 3D protein of; EV71.Affinity chromatography technology was used to purify the mAb.The; indirect ELISA,ELISPOT,immunofluorescence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Ab.Results: We displayed 3D(aa34-43),3D(aa61-76) and 3D(aa151-164); epitopes by constructing fusion protein using HBc VLPs as a vector,after; hybridization,one positive hybridoma cell line(3E1) was selected by; ELISA.The isotype of 3E1 was IgG2a.The results of immunofluorescence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assay showed that the mAb 3E1 could; specifically recognize EV71.Conclusion: The prepared mAb 3E1 can; specifically recognizes the EV71,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virus and further study on 3D protein,and verified the; bioinformatics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HBc carrier displaying peptides; could prepare mAb quickly and efficientl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中国海及邻近区域碳库与通量综合分析
中国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其中,南海北依\"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南邻\"全球气候引擎\"西太平洋暖池,东海拥有全球最宽的陆架之一,跨陆架物质运输显著,黄海是冷暖流交汇区域,渤海则是受人类活动高度影响的内湾浅海.中国海内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输入,外邻全球两大西边界流之一的黑潮.这些鲜明的特色赋予了中国海碳储库和通量研究的典型代表意义.文章从不同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不同界面(陆-海、海-气、水柱-沉积物、边缘海-大洋等),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海藻养殖、珊瑚礁、水柱生态系统等)多层面对海洋碳库与通量进行了较系统地综合分析,初步估算了各个碳库的储量与不同碳库间的通量.就海气通量而言,渤海向大气中释放CO2约0.22Tg Ca-1,黄海吸收CO2约1.15Tg Ca-1,东海吸收CO2约6.92~23.30Tg Ca-1,南海释放CO2约13.86~33.60Tg Ca-1.如果仅考虑海-气界面的CO2交换,中国海总体上是大气CO2的\"源\",净释放量约6.01~9.33Tg Ca-1.这主要是由于河流输入以及邻近大洋输入所致.河流输入渤黄海、东海、南海的溶解无机碳(DIC)分别为5.04、14.60和40.14Tg Ca-1,而邻近大洋输入DIC更是高达144.81Tg Ca-1,远超中国海向大气释放的碳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沉积有机碳通量分别为2.00、3.60、7.40、7.49Tg Ca-1.东海和南海向邻近大洋输送有机碳通量分别为15.25~36.70和43.39Tg Ca-1.就生态系统而言,中国沿海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有机碳埋藏通量为0.36Tg Ca-1,海草床溶解有机碳(DOC)输出通量为0.59Tg Ca-1;中国近海海藻养殖移出碳通量0.68Tg Ca-1,沉积和DOC释放通量分别为0.14和0.82Tg Ca-1.总计,中国海有机碳年输出通量为81.72~103.17Tg Ca-1.中国海的有机碳输出以DOC形式为主,东海向邻近大洋输出的DOC通量约15.00~35.00Tg Ca-1,南海输出约31.39Tg Ca-1.综上,尽管从海-气通量看中国海是大气CO2的\"源\",但考虑了河流、大洋输入、沉积输出以及微型生物碳泵(DOC转化输出)作用后,中国海是重要的储碳区.需要指出的是,文章数据是基于中国海各海区碳循环研究报道,鉴于不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所得数据难免有一定的误差范围,亟待将来统一方法标准下的更多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A0601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751207、91428308、41722603、41606153、41422603);;中央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720170107);;中海油项目(编号:CNOOC-KJ125FZDXM00TJ001-2014、CNOOCKJ125FZDXM00ZJ001-2014)资
类泛素蛋白及其中文命名
泛素家族包括泛素及类泛素蛋白,约20种成员蛋白.近年来,泛素家族领域取得了迅猛发展,并已与生物学及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相互交叉.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分别于2004和2016年获得诺贝尔奖.但是,类泛素蛋白并没有统一规范的中文译名. 2018年4月9日在苏州召开的《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专著的编委会上,部分作者讨论了类泛素蛋白的中文命名问题,并在随后的\"泛素家族、自噬与疾病\"(Ubiquitinfamily,autophagy anddiseases)苏州会议上提出了类泛素蛋白中文翻译草案,此草案在参加该会议的国内学者及海外华人学者间取得了高度共识.冷泉港亚洲\"泛素家族、自噬与疾病\"苏州会议是由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主办、两年一度、面向全球的英文会议.该会议在海内外华人学者中具有广泛影响,因此,参会华人学者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介绍了10个类别的类泛素蛋白的中文命名,系统总结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并比较了参与各种类泛素化修饰的酶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文章由45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合作撰写,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相关学者4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名和美国知名高校华人教授4名.他们绝大多数是参加编写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的专家
2015医疗健康产业新特点:改革与创新互动 2015 Healthcare Trends: Reform and Innovation
2015年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年,政府卫生政策发布的频率加快,改革的力度加大,给健康产业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健康产业创新也层出不穷,推动了政策出台的速度和力度。政策与创新的互动形成2015年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新特点
水平管段塞流持液率的试验统计分析
对水平管段塞流持液率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①可以利用段塞流持液率的波动情况来确定液塞频率。②在段塞流动中,当气相折算速度和液相折算速度相差不大时,持液率概率密度函数呈双峰分布;当液相折算速度不变时,随着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持液率概率密度函数第2峰值逐渐减小,直至消失而变为单峰分布;利用这一特征可初步确定段塞流动中气、液相流量相对大小。③折算速度的变化会引起液塞持液率的变化,液塞持液率随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液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界定与可蚀性因子改进
将USLE模型应用于工程堆积体侵蚀预报时结果偏差较大,这是因为其标准小区与土壤可蚀性因
子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工程堆积体侵蚀预报。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对我国6大水蚀类型区工程堆积体参数
的调查、统计、分析,界定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的坡度、坡长;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分析论证堆积体可
蚀性因子的改进办法,并引用相关数据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6大区域工程堆积体坡度、坡长及坡面物
质组成均与USLE中规定的标准小区相差较大;为了尽量消除误差,建议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坡度采取众
数35°,坡长采取平均值5m;堆积体可蚀性因子更名为土石质因子Tr,并将单位体积土石混合体中石砾总
表面积Cs,作为石砾因素指标纳入堆积体土石质因子Tr中,与堆积体物质中土壤可蚀性因子K 共同构建
工程堆积体土石质因子函数。验证结果表明,堆积体可蚀性因子改进办法是可行的。工程堆积体坡度、坡
长的界定及可蚀性因子的改进,对提高基于USLE模型的堆积体侵蚀预报精度有重要意义。</p
一种内部水压均衡的水导激光加工头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导激光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部水压均衡的水导激光加工头,包括壳体、聚焦镜、透光窗口和喷嘴,壳体一端设有入射口,且所述入射口内设有聚焦镜和透光窗口,壳体另一端设有喷嘴,且激光经过所述聚焦镜聚焦于所述喷嘴处,所述壳体内设有均压环,且所述均压环设于所述透光窗口和喷嘴之间,所述均压环内部设有供激光穿过的通孔腔,所述均压环外侧与壳体之间形成液压均衡腔,所述均压环的环壁内均布有限流孔,且所述液压均衡腔通过各限流孔与所述通孔腔连通,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液压均衡腔连通的入水孔。本实用新型利用均压环实现高压水的压力和流量均匀分布,从而解决了喷嘴附近水压与流量不均衡影响水射流稳定长度的问题
内部水压均衡的水导激光加工头
本发明涉及水导激光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部水压均衡的水导激光加工头,包括壳体、聚焦镜、透光窗口和喷嘴,所述壳体一端设有入射口,且所述入射口内设有聚焦镜和透光窗口,所述壳体另一端设有喷嘴,且激光经过所述聚焦镜聚焦于所述喷嘴处,所述壳体内设有均压环,且所述均压环设于所述透光窗口和喷嘴之间,所述均压环内部设有供激光穿过的通孔腔,所述均压环外侧与壳体之间形成液压均衡腔,所述均压环的环壁内均布有限流孔,且所述液压均衡腔通过各限流孔与所述通孔腔连通,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液压均衡腔连通的入水孔。本发明利用均压环实现高压水的压力和流量均匀分布,从而解决了喷嘴附近水压与流量不均衡影响水射流稳定长度的问题
一种基于耦合场控制的微水流偏转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切割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耦合场控制的微水流偏转控制装置,包括座体、喷嘴和耦合场发生元件,其中座体内设有高压水腔和水射流通道,且所述水射流通道与所述高压水腔连通的入水端设有喷嘴,高压水腔内的高压水经所述喷嘴后形成水射流射入所述水射流通道中,所述水射流通道的出水端设有耦合场发生元件,且水射流经过耦合场发生元件中的耦合场后射出。本实用新型通过耦合场控制水射流偏转,使后续加工无需繁琐的机械结构控制加工方向,避免了由机械运动的振动引起的对水射流加工精度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精简了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