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中国早期文明的“南海”

    Get PDF
    南海是环中国海海洋地理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历史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东西二洋\"航路的核心海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中国-四方-四海\"陆海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之滨包括我国岭南沿海、海南岛至东南亚沿海的跨界海洋文化区域,史前、上古海洋聚落形态集聚分布,关系密切并最终整合一体,成为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特殊而重要的一个区系。文化因素跨时空分布的格局,也显示了土著先民频繁的海洋文化交流活动,是形成历史时期南海沿岸与跨海之航路的重要基础

    “裸国”印象

    Get PDF
    也许夏禹巡游江南“裸入吴国“的记载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在上古“衣冠华夏“的视野中,华南越、濮土著确实是顽固的“化外裸国“。对广泛存在于自华南“越、濮“到太平洋“南岛“族群的“裸国“社会文化,学术界尚未有专题关照。吴春明《“裸国“印象》一文,钩沉汉文史籍的零星记载,佐证于岩画、青铜器和陶俑等考古资料,觅拾上古华南“裸国“的历史记忆。同时,广泛搜猎台湾“裸番“、东南亚、太平洋民族志上“裸体不衣“的文化现象,重建“裸国“这一亚太民族史上重要的文化共同体。并试图以太平洋民族志上欧洲衣冠“文明“与南岛土著“裸以为俗“的文化冲突事例,阐明文化相对论在民族文化认知上的重要性

    从南岛“裸掌测星”到郑和“过洋牵星”——环中国海天文导航术的起源探索

    Get PDF
    就中国航海技术史而言,郑和下西洋“过洋牵星“被看成我国古代先进天文导航术的重要标志,但“过洋牵星“的文化起源却在国际航海技术史学界长期争论。吴春明先生《从南岛“裸掌测星“到郑和“过洋牵星“》一文,对比研究了太平洋南岛语族与华南航海民族志上共存的“星象罗盘“(“观星法“)和“裸掌测星“技术,探讨传统王朝史学背景下,作为“华南民间历史失忆“的土著航海术在中华海洋文明史上的肇始地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环中国海海洋文化遗产调查研究”(10&ZD08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299

    “重瓣花朵”与“多元一体”

    Get PDF
    考古学文化是特定时空民族或族群共同体的物化遗存,是观察、研究史前与古代族群时空关系的最重要手段,民族史、文化史的探索是考古学研究的最重要任务之一1。在近百年中国学术史上,考古学对于新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通过史前、上古考古学文化的发现、梳理,重构中华民族起源与形成的早期历史,重构中国民族史的基础框架。从严文明先生中国史前文化的“重瓣花朵“结构的描绘,到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提出,集中体现了考古学对于中国民族史、文化史研究的重大贡献

    从考古看华南沿海先秦社会的发展

    Get PDF
    华南沿海约自西周起跨入青铜时代的门坎,战国前后产生国家文明。先秦社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生态特殊性与地理封闭性

    古代东南海洋性瓷业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Get PDF
    陶瓷是古代中国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手工业产品,中国陶瓷主要是通过海洋传播和影响世界,我国海洋性瓷业中心是浙、闽、粤、赣等东南沿海。环中国海沉船瓷器和国内外陶瓷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东汉六朝时期东南沿海青瓷业经济与贸易体系的雏形已经形成。隋唐宋元时期东南青瓷、青白瓷、黑釉瓷等主要的海洋性瓷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并向内陆腹地广泛辐射,海洋经济地带从东亚岛弧地带急剧扩张到印度洋两岸地区,华瓷经济与贸易体系逐步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明清时期以东南青花瓷为代表的海洋性瓷业持续发展,并伴随着东、西方海洋势力的变化消长,青花瓷的海洋辐射范围从印度洋两岸推进到了大西洋两岸,凸显东南海洋瓷业的强大生命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

    Taiwan's Ami's "Tree-Woven Cloth" Technology and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History

    Get PDF
    无纺树皮文化起源、发展的中心在华南、东南亚至太平洋群岛,是百越先民和南岛语族共同的文化遗产。亚太土著民族志丰富的土著文化遗存,不仅为认识人类服饰全史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认识华南、东南亚、太平洋土著民族史及文化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亚太土著地带的树皮布文化圈,突显了“百越—南岛“古今文化的源流及其共同体性质。origins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non-woven bark culture in South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to the Pacific Islands, is a common cultural heritage of Baiyue ancestors and Austronesian.Asia and the Pacific indigenous ethnography remains a rich indigenous culture, not only for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whole history of human clothing, but also for understanding history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South China, Southeast Asia, the Pacific indigenous peoples, providing a rare empirical data.Asia and the Pacific indigenous zone of the tree Pibu cultural circles, highlighting the the origins of ancient and modern culture and the nature of "Bai Yue-Austronesian" community.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台湾原住民研究”(2006JJDGAT002)资

    “环中国海”海洋文化史的两个问题

    Get PDF
    如果从大陆性与海洋性二元结构的视野看待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体系,海洋文化无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不能缺少的半壁江山。不过,客观上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价值是建立在农耕文化基础上的大陆性文化,从商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历代中央王朝政治之本都是大陆性文化,虽然海洋文化有过“市通则寇转而为商“的阶段性、局域性繁荣,但其在整个中国古代文明(政治经济文化架构)中大多被不合理(显性或隐形)地置于附庸、边缘与地方性的

    试论惠东妇女“长住娘家”婚俗的起因

    Get PDF
    惠东妇女“长住娘家”及相关人文是极端父权社会的体现,不符合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阶段的“残俗”特点。惠东地处古代人文发达的福建东部沿海,是六朝以来闽越族汉化最早、最深刻的地区,明清时期汉民又几度迁徙,原住民的文化影响早已无存,将惠东特殊人文归结为闽越族的“遗留”有悖于惠东历史。明清时期环境变迁,两性自然分工,是惠东汉族人文互动生成与延续的根本原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