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之詮釋報告

    Get PDF
    [[abstract]]布魯赫(Max Bruch),德國作曲家,西元1838年2月6日生於科隆(K?ln),西元1920年10月2日歿於柏林(Berlin)。在1852年,贏得了法蘭克福莫札特基金獎(Frankfurt Mozart-Stiftung Prize)。布魯赫於1864年間,認識了小提琴家約瑟夫?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從此展開了兩人持續四十年的奇妙友誼關係。1877年間,在布魯赫前往蘇黎世(Z?rich)的旅途當中,為了指揮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曾停留於法蘭克福(Frankfurt)和威斯巴登(Wiesbaden),恰巧這回的演出獨奏者是薩拉撒特,讓這兩位大師有機會正式見面。布魯赫在1862年的時候認識了溫契斯?拉赫納(Vincenz Lachner, 1811-1893),在他的鼓勵之下,布魯赫於1863年選擇十二首蘇格蘭的民歌旋律,配上伴奏,創作了《十二首蘇格蘭歌曲》(12 Schottische Volkslieder)。布魯赫的作品因為民歌而成就非凡,但是他最後也因為過於強調民歌而受到冷落。由於他身處於一個動盪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民族主義的思想的潮流興起,凡是對於民族有鼓舞作用的相關作品,包含文學、音樂等各種藝術創作,正流行於當時社會;而一次世界大戰正是因為民族主義而引起,戰後民族主義被視為危險因子,因此有關民族性的作品除了受到政府打壓,也很自然地受到聽眾的排斥,此外,戰後反德國的思想正流行於整個歐洲。由於這兩大因素,使得聽眾逐漸遺忘布魯赫。

    発見の「のだ」文再考 : 認知言語学視点からのアプローチ

    Get PDF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explain “Discovery noda” by the construal basic schema of CognitiveLinguistics. First the thesis master situations passively by sensation, then it confirm the source of thestimulation initiatively and consciously by perception. Finally it make the cognition to the source of thestimulation by using “Accidental noda”, thereby generate discovery meanings

    Deter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llutant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Model in the Study of Xiamen Bay Environmental Capacity

    Get PDF
    海洋污染日趋严重,研究污染物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机理,治理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外对污染物在海洋中迁移转化的研究,没有系统的总结,大部分都是定性的描述,缺乏定量计算;相关模型大多比较复杂、计算量较大,无法将其应用于海湾环境容量研究的数值模型计算中。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供了一套能满足海湾环境容量数值模型计算的切实可行的污染物降解模式,并且提出要控制总氮、总磷的理论,应用于厦门湾海洋环境容量研究中。Marine pollution problem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so the study of pollutant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in the ocean as well as pollution control and protec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becomes a critical issue.Currently,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mainly focused on separate studies of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certain pollutant in the ocean,whereas there is no systematic summary and most of them are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without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Besides,models used by existing researches on pollutant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are mainly complicated,hard to calculate and involves a larger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and thus not applicable to the numerical model calcul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bay areas.This thesis aims to solve this problem by providing a set of pollutant degradation model which meets the numerical model calc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bay areas,and applied the model to actual cases.我国近岸典型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研究(908-02-02-03)中的子项目——厦门湾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研究;项目代码:908-02-02-0

    三硝基甲苯起爆机理实验研究

    Get PDF
    用单脉冲化学激波管实验方法,使用自由基清扫剂和对比速率,测定了邻位和对位硝基甲苯在高温下,裂解瞬间(500μs)的化学反应机理,并测定了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作为邻位硝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对位硝基甲苯的主要裂解通道与其不同。通过实验发现了邻位硝基甲苯的裂解重要通道,测到它的产物1氧-2氮-3,4-环丁二烯基异恶唑(Anthranil)在瞬间随温度变化生成和很快消失的过程。由此,测得这一化学性质极不稳定的产物的消失速率常数为:k(Anthrani1)=3.7*10~{15}·exp(-25800/T)(s~{-1})。分析这一过程的机理,认为第一 步是硝基甲苯的裂解,第二步是Anthranil的生成,第三步是Anthranil中的N-O键的断裂

    海湾中营养盐、COD和石油烃的迁移转化模式

    Get PDF
    污染物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体现了海洋的净化能力。研究污染物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机理是海洋环境管理极为重要的内容。目前国内外对污染物在海洋中迁移转化的研究,只限于对某一种污染物的单独研究,没有系统的总结,并且大部分都是定性的描述,缺乏定量计算。现有模型大多比较复杂、计算量较大、无法将其应用于海湾环境容量研究的数值模型计算中。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供了一套能满足海湾环境容量数值模型计算的切实可行的污染物降解模式,并且提出要控制总氮、总磷的理论,应用于厦门湾海洋环境容量研究中。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城市灾害社会恢复力指标初探——以“莫兰蒂”台风为例

    Get PDF
    气候变化导致许多灾害的发生频率加快,破坏强度增加,提高城市的韧性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作为韧性的核心内容,社会恢复力对于灾后恢复评估及灾害的社会影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关注公众心理恢复,探究反映社会恢复能力的指标及其与受灾情况之间的关系,对厦门市展开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的公众心理恢复时间最长,三明市最短;公众对莫兰蒂台风的关注度与其登陆的时间和地点有关,随台风在时空上的逼近而增高;表征关注度的公众搜索指数和公众心理恢复时间这两个反映社会恢复能力的指标都表现出与受灾情况良好的正相关性,可以作为社会恢复力的评价指标,但各自的影响机制不同,有待深入研究

    空气正激波后电子浓度的测量

    Get PDF
    用改进了的磁探针和离子采集器,在φ800毫米低密度激波管中,测量了空气正激波后的电子浓度,得到了与等人的平衡理论计算一致的结果。在大Ma_s,数、低密度下,实验结果表现出有“过剩”的电子浓度,这与林绍基等人的结果是一致的

    基于SODA资料的南海表层风能输入的空间分布与长期趋势研究

    Get PDF
    海面风不仅是驱动上层海洋运动的主要动力,其能量也是维持海洋表层流动的主要机械能来源。为了分析南海表层流风能输入的变化,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1901—2010)资料估算了风向南海表层流(表层地转流+表层非地转流)的能量输入。结果表明,风向南海表层流、表层地转流和表层非地转流输入的能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 110年间分别减小了约56%、65%和49%。导致风能输入减小的最主要因素是风应力的减弱(减小了35%)。由于南海受季风系统的控制,风向表层流及其各成分输入的能量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冬季风能输入最强,高值区位于南海西部及北部区域,呈一个显著的\"回力镖\"状结构。这些结果对深入认识南海环流具有理论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6021、41541040、91228202);;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MELRS1608)~

    Review on Eco-city Theory

    Get PDF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生态城市内涵按“环境说”、“理想说”和“系统说”三种学说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总结了生态城市的特征,辨析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城市、田园城市、健康城市和山水城市与生态城市概念上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对今后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Different eco-city connotations were compartmentalized into three kinds:environment theory,ideal theory and system theory.Characteristics of eco-city were summed up.Homology and dissimilarity among eco-city and sustainable city,green city,garden city,healthy city,landscape city were discriminated.Evolution of eco-city theory was summarized.Some suggestions and discussion we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research of eco-city

    子母管结构尾迹涡脱落的近壁面效应

    Get PDF
    利用底部激光照射方法对水流下近壁面处的子母管结构尾流场进行PIV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取旋流强度作为流场旋涡强弱的表征参量,研究了无量纲子母管距离比(G/D)、母管与壁面的间距比(e/D)以及子母管直径比(d/D)等因素对结构尾涡脱落的影响。在亚临界流动条件下,当G/D>0.25时,子管对母管的涡脱落影响较小,二者尾迹相互独立,形成两列独立涡街;当G/D<0.15时,子管对母管的涡脱落抑制作用明显,同时母管对子管的涡脱落也有抑制作用。根据涡旋的运动特征可将结构后方的尾流场分为四种不同的涡脱落模式:子管涡脱落模式、双管涡脱落模式、涡脱落抑制模式以及整体涡脱落模式,并确定了各种模式发生的条件范围。在子母管间距一定时,子管涡脱落强度随着直径比d/D的增大而增大;而母管涡脱落强度随着d/D的增大而减小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