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IPO补税影响IPO抑价吗?——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

    Get PDF
    本文以1198家中国IPO公司为样本,首次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探索了IPO补税对IPO抑价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研究发现:(1)IPO补税对IPO抑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IPO补税公司比非补税公司的IPO抑价要高7.8%,这相当于平均少融资超过2000万元。(2)基于信号理论、\"赢家诅咒\"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这三类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检验表明,只有委托代理理论有助于部分解释IPO补税与IPO抑价的正相关关系——IPO补税公司抑价更高可能源于公司管理层对承销商具有更弱的监督动机,而非公司对承销商缺乏有效的报酬激励。进一步研究还发现,IPO补税对IPO抑价的正向影响在承销商声誉较低时以及信息更不透明(如中小板和创业板、税收征管强度较低地区)的环境中表现更为突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2165、71372072、71672157、71790601);;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5YJA63009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72016104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01339)的资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

    Get PDF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视角,深入考察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治理效应、投资行为偏好,以及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具有显著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发挥了积极的监督效应;(2)高派现上市公司吸引了更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显示机构投资者将现金股利视为其构建投资组合的关键要素,遵循了"谨慎人规则";(3)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现金股利的监督效应、股利偏好方面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揭示着我国各类机构投资者可能存在趋同的投资风格;(4)我国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将现金股利政策视为上市公司传递的一种"信号"而非解决传统代理冲突的治理机制

    IPO补税:特征、动因与经济后果

    Get PDF
    本文以2002-2014年在中国沪深A股进行IPO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较为系统地考察了IPO公司补税的特征、动因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近60%的IPO公司在上市前3年存在补税行为,平均补税额约3400万元,补税主要发生在IPO前1-2年。IPO补税的主要动因并非会计处理不当或补缴因现金流紧张引起的欠税,而是盈余管理调节利润所致。IPO补税公司上市后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均更佳,说明导致IPO补税的盈余管理行为更有可能源于业绩释放而非业绩操纵。研究还发现,IPO补税公司上市后财务政策更稳健,成长性更高;这些公司\"知错即改\",上市后避税水平更低;机构投资者能够识别补税公司质量。总体而言,中国公司IPO补税较为普遍,但其实质更有可能是\"好\"公司释放业绩的信号传递和纠错行为,而不是\"坏\"公司操纵业绩实现上市的税收代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2165、71672157、7179060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01339)对本文的资

    IPO首日限价政策能否抑制投资者“炒新”?

    Get PDF
    为了遏制新股炒作,沪深交易所于2013年底出台了相关规定将新股上市首日申报价格限制为不超过新股发行价的144%(本文将其界定为"IPO首日限价政策")。本文以2009~2015年1194家中国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IPO首日限价政策对投资者"炒新"的影响。研究发现:IPO首日限价政策加剧了新股上市初期的炒作,它使新股表现出显著更高的实际首日收益率、连续涨停次数以及实际换手率;IPO首日限价政策也助推了次新股炒作,它显著增加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波动率、换手率以及股票定价,导致次新股股价长期居高不下,进而削弱了新股实际首日收益率与未来市场表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拓展性研究还发现,在IPO首日限价政策实施后,具有炒作概念的新股其炒作现象反而更严重;2014年推出的IPO发行定价管制与IPO首日限价政策产生了政策叠加效应,强化了后者的负面影响;此外,IPO首日限价政策还显著增加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同步性。综合来看,IPO首日限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事与愿违,它不仅未能抑制新股炒作,反而对投资者"炒新"产生了"刺激效应",不利于新股价格发现,并降低了股票市场定价效率。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IPO以及交易监管制度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在实践上则为完善IPO监管制度提供了重要启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2165、71790601、71672157、71372072);;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5YJA630093、18YJA63000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01339);;厦门大学2018年度“校长基金·年度项目”(20720181090)的资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Types of Scales with Online Survey and Paper-and-pencil Assessment

    No full text
    在短短11年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使用线上调查(Online Survey)这一方式进行研究的数据募集工作。但是对于这一新的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研究者们存在争论、意见不一。为了考察线上调查是否适用以及不同类型量表的适用性,本研究首先对测量工具进行了修订,然后从样本层面、量表层面、项目层面对线上调查和纸笔测验的结果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基于样本层面的研究中,对自由做答条件下线上调查的样本和随机抽样的纸笔测验样本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线上调查的样本在性别方面没有差异(p>0.05),但是具有高学历、高收入和年轻化的特点(88%的样本教育程度为大专或以上,而年龄集中在20-29之间,占整个样本的71%);线上调查与纸笔测验在人格和态度量表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2.基于量表层面的研究中,采用组内平衡设计的方法,对同一组人在线上调查和纸笔测验中的作答结果进行信度、结构效度和平均分的等值性检验。结果发现在信度和结构效度上人格量表和一般性品牌态度量表的各个亚量表都能跨测验形式等值;但是在平均分上,品牌忠诚、神经质和面子量表上的得分在线上调查和纸笔测验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排除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只有品牌忠诚亚量表在线上调查中的得分仍然要显著高于纸笔测验(p<0.05)。 3.基于项目层面的研究中,运用项目反应理论的分析结果发现,双参数Logistic模型适用于人格和态度量表。人格量表中的开放性和宜人性亚量表出现了功能差异的条目,但是在测验水平上功能差异并不显著。 4.基于不同量表等级在线上调查和纸笔测验中的比较研究,考察了5/6/7/10四种等级类型的量表在线上调查和纸笔测验中的测量学指标。结果发现,不同评定等级的量表在线上调查和纸笔测验中具有不同的测量学效度,7等级量表更适用于线上调查,而6等级量的测量学指标最差。 总而言之,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人格量表在线上使用的可行性,但是对于态度量表需选取合适的工具进行,并要注意评定等级对于态度量表作答结果的影响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ess, Coping Styles and Mental Health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o full text
    &nbsp; &nbsp; 本研究用问卷法探讨我国中学生的应激、应对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研究一探索中学生面对生活事件时,表现出的各种应对风格背后的基本维度;研究二,尝试验证应激过程中各种外部的应激源、自身的应对资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被试为初一至高三的学生,年龄由12岁到20岁,总共1338人。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nbsp;&nbsp;&nbsp; 1.中学生的应对风格可由积极一消极和外部一内部两个维度加以描述,分为四种类型:主动解决问题型,内部消极评价型,外部消极评价型,寻求外部支持型。应对风格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nbsp; &nbsp; 2.应激源主要对消极的应对风格发生作用,且对心理健康的产生不同的作用。个体面临来自学习方面的应激源时,容易形成内部消极评价和外部消极评价的应对风格,导致出现较多的抑郁症状;个体面临来自家庭方面的应激源时,更容易形成内部消极评价的应对风格,出现较多的焦虑症状;个体面临来自朋友冲突的应激事件时,更容易形成外部消极评价的应对风格,出现较多的人际敏感性症状。 &nbsp; &nbsp; 3.消极应对风格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内部消极评价比外部消极评价的作用更为显著。 &nbsp;&nbsp;&nbsp; 4.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责任心和宜人性对中学生的应对风格和心理健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其中神经质的作用更为显著。 &nbsp; &nbsp; 5.自我效能和年级主要是通过应对风格而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的影响。</p

    成对数据分析之行动者-对象互依性模型(APIM)

    No full text
    成对关系是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的最基本的单元, 对成对关系的测量得到的成对数据具有人际关系的互依性特点, 这种互依性往往体现在对象效应上。考虑到数据的互依性以及同时估计行动者效应和对象效应的行动者-对象互依性模型(APIM)是一种相对简单但很有吸引力的指导分析的模型。成对数据中根据数据的变异源分为三种变量; 根据是否存在可区分开成对关系中的双方的变量而分为可区分和不可区分的数据; 成对数据的分析往往开始于互依性程度的检验; 在独立性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考虑是否可区分, 则可以采用联合回归、多水平模型, 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 对APIM中的各个效应进行估计。其中, 尤为详细地介绍了使用 LISREL 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的方法

    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 (APIM): A Model for Dyadic Data Analysis

    No full text
    成对关系是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的最基本的单元, 对成对关系的测量得到的成对数据具有人际关系的互依性特点, 这种互依性往往体现在对象效应上。考虑到数据的互依性以及同时估计行动者效应和对象效应的行动者-对象互依性模型(APIM)是一种相对简单但很有吸引力的指导分析的模型。成对数据中根据数据的变异源分为三种变量; 根据是否存在可区分开成对关系中的双方的变量而分为可区分和不可区分的数据; 成对数据的分析往往开始于互依性程度的检验; 在独立性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考虑是否可区分, 则可以采用联合回归、多水平模型, 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 对APIM中的各个效应进行估计。其中, 尤为详细地介绍了使用 LISREL 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的方法

    The Study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o full text
    目的 :明确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类型并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来自于广州、潮州和成都九所中学的 13 3 8名中学生进行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和应对问卷的测试。结果 :( 1)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可以分为主动解决问题、消极自我评价、消极外部评价和寻求外部支持四种类型 ; ( 2 )中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男生的自我效能感较高 (F =9 62 ,P <0 0 1) ; ( 3 )自我效能感对四类应对方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自我效能感高的中学生更多地采取主动解决问题和寻求外部支持的应对方式 ,较少采取内部消极评价和外部消极评价的应对方式。结论 :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会采取何种应对方式起着一定的预测作用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Dalian

    No full text
    目的:考察大连市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应激生活事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SCL-90对大连市1024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大连市中学生目前面临的生活事件可以分为学业压力、学校人际关系问题、异性关系、与父母沟通不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重大变故和社会事件七种类型;②方差检验表明,在家庭重大变故、学业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异性关系问题和社会事件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1-0.05),在学校人际关系问题、与父母沟通不良、异性关系问题和社会事件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0.05),在学校人际关系问题和家庭经济困难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P〈0.01-0.05);③生活事件的类型与心理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对应关系。结论:大连市中学生面临的应激生活事件可以分为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关的七种类型,并存在一定的年级和性别差异;不同类型的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