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Application of angular domain genetic algorithm in relay system

    Get PDF
    在低秩视距环境下,为了获得MIMO中继系统的最佳系统容量,中继节点(rS)的位置选择至关重要。此研究利用角域遗传算法,缩小了粒子群搜索范围,可以精确寻找rS的最佳位置,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减少了伪极值产生的可能性,快速提高系统容量。仿真实验表明,遗传算法应用于中继节点的位置选择,可较大程度地提高系统容量。In order to obtain the best system capacity of the MIMO relay system in low rank line-of-sight(LOS)environ ment,it is essential to choose the position of the relay stations(RS).The angular domain genetic algorithm,which narrows the scope of the particle swarm search,can accurately find the optimal location of RS,improve the speed of convergence of the algo rithm,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pseudo extreme value generation and improve the system capacity.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gular domain genetic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location of the relay stations and the dramatical improvement of system capacit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72097);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J01424

    类泛素蛋白及其中文命名

    Get PDF
    泛素家族包括泛素及类泛素蛋白,约20种成员蛋白.近年来,泛素家族领域取得了迅猛发展,并已与生物学及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相互交叉.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分别于2004和2016年获得诺贝尔奖.但是,类泛素蛋白并没有统一规范的中文译名. 2018年4月9日在苏州召开的《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专著的编委会上,部分作者讨论了类泛素蛋白的中文命名问题,并在随后的\"泛素家族、自噬与疾病\"(Ubiquitinfamily,autophagy anddiseases)苏州会议上提出了类泛素蛋白中文翻译草案,此草案在参加该会议的国内学者及海外华人学者间取得了高度共识.冷泉港亚洲\"泛素家族、自噬与疾病\"苏州会议是由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主办、两年一度、面向全球的英文会议.该会议在海内外华人学者中具有广泛影响,因此,参会华人学者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介绍了10个类别的类泛素蛋白的中文命名,系统总结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并比较了参与各种类泛素化修饰的酶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文章由45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合作撰写,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相关学者4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名和美国知名高校华人教授4名.他们绝大多数是参加编写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的专家

    Optimization of Signal and System Experiment Course by Comparison and Dynamic Visual Modeling Method

    No full text
    现代教育技术使得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从传统的板书讲解作图、幻灯片演示到借助MATlAb等数学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呈现。但由于教学计划及课时限制,很多实验项目偏重静态数据呈现,关于动态内容较少涉及。通过案例说明信号与系统实验可基于对照式教学和动态可视化建模进行优化,以引导学生提升兴趣,巩固知识点,并掌握动态可视化建模技能。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makes Signal and Systems Experiment Teaching evolution from traditional blackboard explaining,Power Point presentation to data visualization by software like MATLAB.However, due to the teaching plan and time limits, many experimental projects focused on static data and less involved dynamic content.Designs a kind of optimization of Signal and System experiment course by comparison and dynamic visual modeling method through a case description, in order to guide students to increase their interesting, to consolidate knowledge and master dynamic visual modeling skills.厦门大学示范性网络课程项

    管状Silicalite-1分子筛膜的乙醇/水渗透汽化分离性能

    No full text
    采用原位水热合成的方法在管状α-Al2O3基膜上合成了Silicalite-1分子筛膜。XRD、SEM、EDX和气体渗透等表征方法表明该膜没有裂缺。研究了原料液中乙醇浓度和渗透温度对乙醇/水渗透经分离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温度为30℃、原料液乙醇的摩尔分数为1.2%时,乙醇/水的分离系数为60,透量为3.1mol(m^2·h);温度升高,分离系数稍有下降,透量大大提高;当温度为60℃、原料液乙醇浓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中I、Ⅲ型胶原检测方法研究

    No full text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SIS,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的主要成分为I、III型胶原,拟建立一种基于液相质谱联用(HPLC-MS)的胶原类型识别和定量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胰蛋白酶将胶原标准品和样品酶解,利用离子阱质谱(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LCQ)识别出I、III型胶原的特征多肽分别为GETGPAGPAGPVGPVGAR、GPPGAVGPSGPR,再利用三重四极杆质谱(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TSQ)对其进行定量;然后通过胶原标准品浓度和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计算I、III型胶原的含量。结果表明VIDASIS~(TM)和Biodesign~?中I、III型胶原的含量总和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一致,通过HPLC-MS检测猪跟腱和真皮中I、III型胶原含量的结果符合其在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方法学实验表明HPLC-MS的精密度(RSD= 2.38%)较高、稳定性良好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中I、Ⅲ型胶原检测方法研究

    No full text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SIS,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的主要成分为I、III型胶原,拟建立一种基于液相质谱联用(HPLC-MS)的胶原类型识别和定量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胰蛋白酶将胶原标准品和样品酶解,利用离子阱质谱(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LCQ)识别出I、III型胶原的特征多肽分别为GETGPAGPAGPVGPVGAR、GPPGAVGPSGPR,再利用三重四极杆质谱(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TSQ)对其进行定量;然后通过胶原标准品浓度和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计算I、III型胶原的含量。结果表明VIDASIS~(TM)和Biodesign~?中I、III型胶原的含量总和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一致,通过HPLC-MS检测猪跟腱和真皮中I、III型胶原含量的结果符合其在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方法学实验表明HPLC-MS的精密度(RSD= 2.38%)较高、稳定性良好

    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分批次酶解和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分析联用技术(HPLC-MS)对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p-SIS)基质材料中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了定量检测。分批次酶解消除了静态酶解时间长、酶解效率低的不足,将酶解时间从96 h缩短至6 h,降解率可以达到95%以上。采用胰蛋白酶特异性酶解得到猪源FN的一个特征多肽为SSPVVIDASTAIDAPSNLR,HPLC-MS对这一特征肽段定量检测结果表明,VIDASISTM和Biodesign两种脱细胞材料中FN的含量分别为0.43%和0.17%。方法学实验证明该方法精确度较高(RSD为1.31%)。结果表明基于质谱的分析技术可有效检测脱细胞基质中FN含量。</p

    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分批次酶解和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分析联用技术(HPLC-MS)对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p-SIS)基质材料中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了定量检测。分批次酶解消除了静态酶解时间长、酶解效率低的不足,将酶解时间从96 h缩短至6 h,降解率可以达到95%以上。采用胰蛋白酶特异性酶解得到猪源FN的一个特征多肽为SSPVVIDASTAIDAPSNLR,HPLC-MS对这一特征肽段定量检测结果表明,VIDASISTM和Biodesign两种脱细胞材料中FN的含量分别为0.43%和0.17%。方法学实验证明该方法精确度较高(RSD为1.31%)。结果表明基于质谱的分析技术可有效检测脱细胞基质中FN含量

    ptso42zro2al2o3在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催化行为

    No full text
    采用连续流动的固定床微反装置考察了Pt/SO42-/ZrO2-Al2O3(PSZA)在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催化行为。采用NH3-TPD、H2-TPR及TG表征了催化剂的酸性、还原性能及硫物种含量。结果表明,PSZA的初始异构化催化活性几乎不受反应温度的影响,而稳定性则与反应温度密切相关。低温下反应,催化剂在短时间内迅速失活,而提高反应温度可大大提高PSZA的反应稳定性。PSZA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与新鲜催化剂相比,多次再生后的催化剂异构化催化活性基本没有变化。PSZA在低温下的快速失活与其催化活性中心产生的机理有关,而与其硫损失或硫物种的还原无关。在异构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通过氢溢流可产生强酸活性中心,并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在高温下通过氢溢流不断产生新的强酸中心,使催化活性保持稳定;而低温下氢溢流难以发生,消耗的强酸活性中心不能及时补充,使催化活性下降。

    ptso42zro2al2o3在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催化行为

    No full text
    采用连续流动的固定床微反装置考察了Pt/SO42-/ZrO2-Al2O3(PSZA)在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催化行为。采用NH3-TPD、H2-TPR及TG表征了催化剂的酸性、还原性能及硫物种含量。结果表明,PSZA的初始异构化催化活性几乎不受反应温度的影响,而稳定性则与反应温度密切相关。低温下反应,催化剂在短时间内迅速失活,而提高反应温度可大大提高PSZA的反应稳定性。PSZA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与新鲜催化剂相比,多次再生后的催化剂异构化催化活性基本没有变化。PSZA在低温下的快速失活与其催化活性中心产生的机理有关,而与其硫损失或硫物种的还原无关。在异构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通过氢溢流可产生强酸活性中心,并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在高温下通过氢溢流不断产生新的强酸中心,使催化活性保持稳定;而低温下氢溢流难以发生,消耗的强酸活性中心不能及时补充,使催化活性下降。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