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口蹄疫病毒3AB基因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Get PDF
    通过重叠PCR合成口蹄疫病毒3AB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5X-1/3A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将包涵体洗涤溶解后,采用Na2+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柱纯化,逐步透析法复性。ELISA实验表明,目的蛋白能与猪口蹄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为建立以基因工程产品为抗原、鉴别诊断自然感染和免疫动物的方法提供了技术条件

    Preparation,identification and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Get PDF
    目的制备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单克隆抗体,鉴定其特性,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rHbfgf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建立能稳定分泌抗rHbfgf杂交瘤细胞株,制备抗rHbfgf单克隆抗体,采用Ig亚类ElISA试剂盒鉴定抗体亚类,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HrP标记MCAb并建立夹心ElISA检测方法。结果获得2株(分别命名2d3、5f7)可分泌特异性MCAb的强阳性细胞株,腹水抗体效价在10-5以上,Igg亚类均为Igg1,轻链为k链。WESTErn blOT证明2株MCAb特异性良好,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rHbfgf最低检测限达到2 ng/Ml。结论成功制备高效价的抗rHbfgf单克隆抗体,建立抗rHbfgf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This study aimed to prepare and identify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which will be us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andwich ELISA method.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rhbFGF,and then positive clones of McAbs were obtained after cell fusion and hybridoma selection.The ascites titers,the subclasses type,and the specificity of McAbs were tested by Ig subtype ELISA kit,indirect ELISA method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respectively.Moreover,optimization of the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as studied.As results,two of positive hybridomas were screened out,named 2D3 and 5F7 whose ascites titers of McAbs were over 1:105.It proved that the Ig subtypes of 2D3 and 5F7 McAbs were IgG1,and the light chain was kappa.Western bolt identification suggested that either McAbs of 2D3 or 5F7 could react specifically with rhbFGF.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wo of high titer,specific McAbs against rhbFGF are achieved and can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quantitative double-antibody sandwich ELISA method to detect rhbFGF.温州医学院科研基金(项目5010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No full text
    对中国1998年第二次土壤普查中的2000多个土壤剖面中碳储量与年平均温度(T)、年降水量(P) 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的温度带下具有很大的差异,在T ≤10 oC的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温度的负相关性最强;在10 oC< T ≤20 oC的地区,受与降水正相关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年平均温度表现出一种正相关性;而在T > 20 oC的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都很差。由于温度和降水在中国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因此在相关分析中宜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受人类耕种的影响,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温度、降水相关性远低于非耕地土壤。对具有相同土壤属性和气候条件的同一地区的耕地土壤与非耕地土壤样本进行的配对检验表明,耕地土壤与非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地利用的改变在总体上导致了土壤碳的释放

    粗四氯化钛的铝粉除钒工艺及机理研究

    No full text
    铝粉除钒法是一种重要的粗四氯化钛精制工艺。针对钒含量较高的粗四氯化钛,系统考察了铝粉用量对除钒效果及除钒时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铝粉除钒工艺的动力学。采用HSC热力学软件对相关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能△G&theta;和化学反应焓变△H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铝粉除钒工艺机理

    复杂黄金废水深度净化与脱盐回用技术研究与实践

    No full text
    针对黄金湿法冶炼废水存在含盐量高,多种重金属、氨氮、氰化物和COD等超标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现有废水处理技术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问题,研发出一系列适用于黄金湿法冶炼废水深度处理与脱盐回用关键技术,包括污酸除杂及资源化、有价金属回收与重金属深度脱除、疏水膜回收氰、高级氧化去除有机物和电渗析脱盐等,进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及资源化的关键技术集成,建立黄金湿法冶炼废水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及资源化工艺包,形成成套化技术与装备,并通过现场中试验证技术可行性,推动了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可实现黄金湿法冶炼废水深度处理与近零排放。</p

    1901~2010年中国森林碳收支动态:林龄的重要性

    No full text
    干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通量,生态模型缺少干扰信息导致区域碳循环估算的不确定性.林龄结构是分析干扰对森林碳循环影响的重要替代因子,同时也是评估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的重要参数.本研究整合全国森林清查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获得两套林龄数据,结合过程模型In TEC模型分析多源林龄资料对我国1901~2010年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5年的误差将会导致我国森林碳汇不确定性25%;同时基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森林未被大规模砍伐和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假设,调整各个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林龄结构,模拟分析林龄结构变化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时空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管理(森林砍伐和植树造林等)和自然干扰所导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过去100年内所损失的碳汇为3.80 Pg C.林龄数据在大尺度碳模拟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碳循环模拟的空间精度,有助于阐明碳循环模型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复杂黄金废水深度净化与脱盐回用技术研究与实践

    No full text
    针对黄金湿法冶炼废水存在含盐量高,多种重金属、氨氮、氰化物和COD等超标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现有废水处理技术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问题,研发出一系列适用于黄金湿法冶炼废水深度处理与脱盐回用关键技术,包括污酸除杂及资源化、有价金属回收与重金属深度脱除、疏水膜回收氰、高级氧化去除有机物和电渗析脱盐等,进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及资源化的关键技术集成,建立黄金湿法冶炼废水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及资源化工艺包,形成成套化技术与装备,并通过现场中试验证技术可行性,推动了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可实现黄金湿法冶炼废水深度处理与近零排放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

    No full text
    针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源的时空格局、碳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及未来情景等前沿科学问题,提出陆地碳循环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采用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储量与碳循环过程的综合网络观测、生物过程的适应性实验研究以及河流碳输运过程研究为支撑系统的自下而上途径、与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和对地观测数据生态参量反演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经相互验证和尺度转换模型实现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综合观测、调查、比对分析、模拟和评价研究,把握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格局与过程规律,辨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探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演变趋势。国家973计划(2002CB412500);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主干科学计划(IOGCXE0202

    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No full text
    碳在土壤中的储量和存储时间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大和最长的,而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到土壤碳储量及其循环周期,因此有效的土地利用管理可使土壤成为一个碳汇。土壤储存碳的过程就是土壤有机碳动态平衡的变化,因此认识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是揭示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方面。首先介绍了碳的一种稳定性同位素(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在生态系统长期动态过程的重建(如C3/C4植被的历史格局)、土壤有机碳周转周期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有机碳来源、周转周期、土壤CO2通量的变化和组分区分、同位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编号:2002CB4125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干科学计划“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估算”(编号:CXIOGE0202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KZCX1SW0119)资助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