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集成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COVID-19康复患者神经损伤
目的应用集成磁共振成像技术(SyMRI)评估COVID-19康复患者脑灰质微结构的改变。方法29例COVID-19康复患者分为重症患者组(SG=11例)和普通患者组(OG=18例),选取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和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23例)。所有受试者均行SyMRI扫描,生成T1、T2定量图谱,利用自动解剖标记(AAL)模板将T1和T2图谱分割成90个感兴趣区(ROIs)。通过对ROI内的所有体素进行平均得到每个ROI的T1、T2弛豫值。分析比较三组间90个脑区的T1、T2值。结果HC相比,SG在双侧眶内额上回、双侧海马旁回、双侧豆状壳核、双侧颞中回、双侧颞下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直回、左侧前扣带与旁扣带脑回、右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缘上回的T2值显著升高(P < 0.05);与OG相比,SG在左侧直回、左侧海马旁回、双侧颞中回、双侧颞下回的T2值显著升高(P < 0.05)。与HC相比SG在双侧眶内额上回、左侧直回、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侧后扣带回、左侧海马旁回、左侧舌回、左侧豆状壳核、左侧丘脑的T1值显著升高(P < 0.05);与OG相比,SG在右侧后扣带回、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左侧豆状壳核的T1值显著升高(P < 0.05)。结论COVID-19患者即使在康复后脑灰质微结构仍可能存在持续性或迟发性损伤,且损伤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SyMRI可作为一项敏感的工具评估中枢神经系统(CNS)微结构损伤情况,有助于早期临床诊断
Electrochemical Gating Single-Molecule Circuits with Parallel Paths
#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电化学门控已成为一种可行且高效调节单分子电导的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证实了具有两个平行苯环的单分子电路中电子传输可以通过电化学门控控制。首先,我们利用STM-BJ技术以金为电极构筑了具有两条平行路径的单分子结。与单条路径的单分子结相比,两条路径的分子结由于具有增强性量子干涉效应,具有2.82倍的电导值。进一步地,我们利用电化学门控对具有两个平行苯环的单分结的电导进行调控,获得了333%·V-1调节比。结合DFT计算,发现在E=EF附近的V形透射系数谱图导致了实验观测的电导门控行为。本研究揭示了具有平行路径的单分子电路的电化学门控行为,并为设计高性能分子器件的分子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讯作者:周小顺E-mail:[email protected]:Xiao-ShunZhouE-mail:[email protected].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先进催化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 金华 3210042.上海大学物理系,上海 2004441.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Advanced Catalysis Materials, Institute of Physical Chemistr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Zhejiang, China2. Department of Physic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
微气泡强化磷酸介质中Fe~(2+)高效氧化研究
为实现酸性介质中Fe~(2+)的高效分离,工业中常采用双氧水氧化法将Fe~(2+)转化为溶解度更低的Fe~(3+)而实现铁的析出,该方法双氧水利用率低,经济性差,亟待开发酸性介质中新型的Fe~(2+)低成本高效氧化法。基于微气泡在酸性介质中可爆裂生成活性氧原理,本工作开发了微气泡强化氧化Fe~(2+)技术,研究了曝气头尺寸、反应温度、酸浓度等对微气泡强化氧化Fe~(2+)及羟基自由基生成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为90℃、30wt%H_3PO_4、0.22μm孔径曝气头,在上述条件下,30 min Fe~(2+)氧化率可达约99%,与现行H_2O_2氧化效果相当,大大降低工艺经济成本。同时,本工作对微气泡强化Fe~(2+)氧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微气泡爆裂生成的主要活性氧为羟基自由基,并研究了曝气头尺寸、反应温度、酸浓度等对羟基自由基生成的影响,获得了酸性介质中羟基自由基生成的调控规律
齿面形貌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为了建立表面形貌特征参数对齿轮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不同润滑条件下的齿轮表面分形维数测定及效率和振动特性试验。选择3组同等齿面精度等级的齿轮箱,在相同的载荷和运转时间等工况下,对油润滑、脂润滑和干摩擦的齿面进行表面轮廓测量,通过结构函数法获得相应的分形维数。结果显示,油润滑的分形维数最大,且试验前后的分形维数变化最小,表明齿面磨损较低、从而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动力学性能。通过效率和振动特性试验也发现,油润滑的传动效率最高、振幅最小,与分形维数的测量分析结论一致。本研究能够为后续进行齿面的微观形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提
活性炭强化氧化亚熔盐介质中钒渣分解机理
活性炭强化亚熔盐介质中钒渣分解效果显著,添加10%(质量分数)活性炭即可实现215℃下铬的溶出率由0提高至近85%。以活性炭强化氧化亚熔盐介质中钒渣分解作用机制为重点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强化氧化作用主要与其吸附性能及活性氧(ROS)催化氧化性能相关。通过对活性炭表面ROS含量的测定,发现超氧自由基(O2-)的存在和生成是活性炭催化氧化亚熔盐介质中矿物分解的主因,且O2-随Na OH浓度的升高含量大幅增加。活性炭表面的超氧根一方面作为催化剂促进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可附着于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上和发达的孔隙结构中,通过活性炭与钒渣在液相中的接触对矿物进行氧化分解
活性炭强化氧化亚熔盐介质中钒渣分解机理
活性炭强化亚熔盐介质中钒渣分解效果显著,添加10%(质量分数)活性炭即可实现215℃下铬的溶出率由0提高至近85%。以活性炭强化氧化亚熔盐介质中钒渣分解作用机制为重点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强化氧化作用主要与其吸附性能及活性氧(ROS)催化氧化性能相关。通过对活性炭表面ROS含量的测定,发现超氧自由基(O_2~-)的存在和生成是活性炭催化氧化亚熔盐介质中矿物分解的主因,且O_2~-随NOH浓度的升高含量大幅增加。活性炭表面的超氧根一方面作为催化剂促进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可附着于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上和发达的孔隙结构中,通过活性炭与钒渣在液相中的接触对矿物进行氧化分解。</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