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BULKY BACKFILL IN NO.2 MINE AREA IN JINCHUAN

    Get PDF
    针对金川二矿区大体积充填体稳定性问题,简要论述近年来地表岩移和井下地压显现特征,并开展大体积充填体的变形机制研究。制定针对大体积充填体变形的监测方案:采用自制的变形监测装置对1 150~1 200 M水平50 M高充填体的相对变形进行监测,采用水准仪对大体积充填体和围岩体的下沉变形进行量测。监测结果表明,大体积充填体综合下沉变形速率为16.00~51.44 MM/月,最大累计下沉量达515 MM,大体积充填体自身相对变形速率为1.953~28.585 MM/月,最大累计相对变形为285.85 MM。进一步分析大体积充填体综合变形、自身相对变形和围岩体变形的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对于深刻认识二矿区大体积充填体的稳定性、围岩体的变形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subsidence and ground pressure in recent years in No.2 mine area,Jinchuan we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mechanism of deformation was carefully analyzed.A monitoring scheme was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deformation analysis.A device was made to monitor the relative deformation of bulky backfill of 50 m in height at the altitude level of 1 150 to and 1 200 m.Bubble level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bulky backfill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The monitoring results shows that the rate of total deformations of measurement points is 16.00 – 51.44 mm/month and that the maximum accumulated deformations is 515 mm.The rate of relative deformations at measurement points is1.953 – 28.585 mm/month, and the maximum accumulated relative deformations is 285.85 mm.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total deformation,the relative deformation and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re also studied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on mechanism of eastern and western face recognition

    No full text
    &nbsp; 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偶极子定位法(Dipole localization method, DLM)、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analysis,工以)等方法,进行了东西方面孔认知的相继记忆效应、新旧效应、颠倒效应、面孔内外特征以及在颗枕部有无N170等系列实验,以研究面孔识别的认知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西方面孔识别的N100波幅小于东方面孔,而P170和LPC (Late positive complex)的波幅大于东方面孔,提示可能被试对西方面孔的自动加工水平较低,而长时记忆中西方面孔原型的缺乏导致其在工作记忆中背景更新比较彻底;西方面孔识别的相继记忆效应小于东方面孔(即能再认和不能再认面孔的ERP差别较小),新旧效应大于东方面孔,有无内外特征及正位颠倒面孔差异波小于东方面孔,提示西方面孔在认知过程中较东方面孔消耗更多的心理资源,为异族面孔容易混淆和难以记忆(异族效应)提供了电生理学证据。本研究发现,N170/P170受种族特征、认知任务等的影响,据此对N170/P170反映稳定的面孔表征和面孔加工的特异性观点提出了不同见解。实验结果表明,种族、性别等视觉直接加工的潜伏期与结构编码的潜伏期重叠,因此本作者认为,N170/P170不仅可以反映Brouce-Young模型中的面孔结构编码,还可以反映视觉直接加工等面孔加工单元;本研究结果表明面孔结构编码和视觉直接加工为并行关系(同时性加工),而不是Brouce-Young模型的串行关系(继时性加工),从而对当前的这一著名模型进行了修正。本研究验证了面孔的特异加工脑区为右侧梭状回,并发现顶叶后部偏右的皮层下结构也可能是一个面孔加工脑区。</p

    Development of ERP instrument

    No full text
    便携式事件相关电位仪,与同类产品相比体积小,携带方便,电极佩带时间短,刺激程序的固化与开放相结合,可对脑电分导叠加、数据测量、输出与统计分析的自动化,可与fMRI同时记录,含有大容量、规范临床数据库,实用性强,操作简便。</p

    面孔认知及其神经机制的独特性

    No full text
    面孔识别与物体识别都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功能,但两者之间是否有着相同的脑机制呢?发展心理学家、心理生理学家和神经心理学家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Farah提出三个衡量面孔识别与物体识别差异的标准:①脑定位标准:参与面孔识别与物体识别的脑结构与脑机制不同;②加工系统标准:即每个系统独立运作而不依靠另外一个系统;③信息处理方式标准:两个系统按照不同的方式 来处理信息。本文就此三条标准结合近年来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来阐明面孔识别与物体误用别的差异

    Differential Visual Attention Scales Directed by Location Versus Semantic Cue.

    No full text
    目的研究并比较在位置提示与汉字提示下注意范围对脑内时程变化影响的异同 ,探讨视觉注意范围加工的脑机制。方法实验一使用固定位置的、3种不同直径的线圈作为注意范围的位置性提示 ,实验二使用汉字来提示注意范围的大小。结果在短时间间隔 (ISI)条件、小和中范围时 ,实验一的反应时要显著小于实验二。在同等提示条件下 ,两实验提示物诱发的ERP相比较 :实验二前部N1 波幅显著大于实验一 ,实验二后部P1 潜伏期长于实验一 ; 两实验靶刺激诱发的ERP相比较 :实验二后部P1 、N1 成分的潜伏期显著长于实验一 ,实验一后部P2 的波幅显著大于实验二。结论 1 )汉字提示与位置提示相比 ,需要更高级脑区的参与 ,其提示信息较径直地与额叶协同加工 ; 2 )前部头颅的N1 成分与&ldquo;top down&rdquo;机制及汉字加工影响有关 ; 3)汉字提示信息比位置提示信息引起的注意增益程度小</p

    Recogni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Faces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eatures: An ERP Study

    No full text
    目的研究有无外部特征的东西方面孔在认知识别上的脑机制。方法 1 6名被试者辨别东西方人面孔性别 ,记录其脑电。结果无论东西方面孔 ,无外部特征比有外部特征的面孔的P1 70 波幅均增大 ,而N2 4 0波幅明显减小 ; 西方面孔无外部特征与有外部特征的面孔产生的P1 70 和N2 4 0 之间的差异较东方面孔的小。上述变化在头皮前部更为显著。结论在识别东西方面孔的过程中 ,均需要更多的资源分配于无外部特征面孔 ; 有外部特征的面孔在加工机制上明显不同于没有外部特征的面孔 ,这一点还表现为被试者正确率的增加和反应时的加快 ; 另外 ,西方面孔产生的差异波较东方面孔的小为异族面孔在识别上容易混淆提供了电生理证据 ,而且也为异族效应理论中的种族特征没有包含在面孔外部特征上提供了电生理证据</p

    位置提示与汉字提示视觉注意范围的脑机制差异

    No full text
    目的:研究并比较在位置提示与汉字提示下注意范围对脑内时程变化影响的异同,探讨视觉注意范围加工的脑机制。方法:实验一使用固定位置的、3种不同直径的线圈作为注意范围的位置性提示,实验二使用汉字来提示注意范围的大小。结果:在短时间间隔(ISI)条件、小和中范围时,实验一的反应时要显著小于实验二。在同等提示条件下,两实验提示物诱发的ERP相比较:实验二前部N1波幅显著大于实验一,实验二后部P1潜伏期长于实验一;两实验靶刺激诱发的ERP相比较:实验二后部P1、N1成分的潜伏期显著长于实验一,实验一后部P2的波幅显著大于实验二。结论:1)汉字提示与位置提示相比,需要更高级脑区的参与,其提示信息较径直地与额叶协同加工;2)前部头颅的N1成分与"top-down"机制及汉字加工影响有关;3)汉字提示信息比位置提示信息引起的注意增益程度小

    视觉注意范围的调控机制

    No full text
    目的:使用固定位置的位置性注意范围提示,研究注意范围的脑内时程的动态变化。方法:被试者为12名健康右利手青年人,视觉刺激序列为:背景-提示-靶刺激。提示物为一个圆,有3种大小,其圆心均在屏幕中点。要求被试在提示范围内寻找靶刺激并判断其朝向。同时记录反应时和128导脑电(EEG)数据。结果:随着注意范围的扩大,对同等位置靶刺激的反应时缩短;靶刺激诱发ERP的P1、N1不受提示范围大小的影响,而其后部P2波幅与注意范围显著相关,前部N2的波幅随注意范围的扩大而增大。结论:1)视觉注意诱发的P1、N1成分,主要与空间方位信息的加工相关;2)提示物诱发的P2、N2成分与注意范围相关,其机制与注意方位的增益机制类似;3)在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注意方位信息要早于注意范围信息被加工,支持这两者间串行加工的观点

    The Mechanism of Gain in Scale of Visual Attention

    No full text
    目的:使用固定位置的位置性注意范围提示 ,研究注意范围的脑内时程的动态变化。方法:被试者为 12名健康右利手青年人 ,视觉刺激序列为: 背景 -提示 -靶刺激。提示物为一个圆 ,有 3种大小 ,其圆心均在屏幕中点。要求被试在提示范围内寻找靶刺激并判断其朝向。同时记录反应时和 12 8导脑电(EEG)数据。结果:随着注意范围的扩大 ,对同等位置靶刺激的反应时缩短 ; 靶刺激诱发ERP的P1、N1不受提示范围大小的影响 ,而其后部P2波幅与注意范围显著相关 ,前部N2的波幅随注意范围的扩大而增大。结论 :1)视觉注意诱发的P1、N1成分 ,主要与空间方位信息的加工相关 ; 2 )提示物诱发的P2、N2成分与注意范围相关 ,其机制与注意方位的增益机制类似 ; 3 )在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 ,注意方位信息要早于注意范围信息被加工 ,支持这两者间串行加工的观点。</p

    位置提示下视觉注意范围的调控机制

    No full text
    研究视觉空间注意中不同注意范围引起脑内加工时程的动态变化。使用固定位置的、三种不同直径的线圈作为注意范围的位置性提示 ,祛除空间定位因素的影响 ,记录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 (ERP)数据。结果显示 :在同等注意范围时 ,随着刺激位置远离视野中心 ,反应时延长 ,靶刺激诱发的P1、N1不受刺激位置的影响 ,而其前部N2的波幅明显受到刺激位置的影响 ; 在靶刺激位置相同时 ,随着注意范围的扩大 ,反应时缩短 ,靶刺激诱发的P1、N1不受提示范围大小的影响 ,而其前部P2的波幅明显受到注意范围的影响。结果说明 :①视觉注意范围信息加工与靶刺激诱发的P2成分相关 ; ②视觉注意诱发的P1、N1成分 ,主要与注意方位相关 ,而与注意范围大小无关 ; ③注意范围变化引起注意集中度的调节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