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1.小叶黄杨矮曲林物种多样性

    Get PDF
    本文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内容之一 ,调查了保护区内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小叶黄杨 (Buxussinicavar .parvifolia)林是中山矮曲林的代表性类型之一 .应用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武夷山小叶黄杨群落高等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 .结果表明前两者是较好的多样性指标 ,该群落的Shannon Wiener指数值为 1.80 6 8,Pielou均匀度为 49.6 7% ,Simpson指数值为 2 .9146 ,PIE为 0 .6 5 6 9.群落乔木层与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较高 ,前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 2 .2 312 ,71.16 % ,5 .0 783,0 .80 31;后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 1.3371,83.0 8% ,3.5 32 7,0 .716 9

    漳浦县石寨窑发掘简报

    Get PDF
    漳浦县石寨窑址是闽南一处专门仿烧龙泉青瓷的窑场,从元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明初。其产品种类较少,釉色比较丰富。窑业技术颇具特色,出现了介于分室龙窑和横室阶级窑之间的窑炉结构,对研究闽南地区横室阶级窑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洋生物研究70年

    Get PDF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生物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梳理了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系统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助推中国海洋生物研究的新高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134,41876171)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专项项目(DY135-E2-5-03)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项目(T2014253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电驱动桥研究综述

    No full text
    电驱动桥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了电动车辆的性能。针对单挡电驱动桥及多挡电驱动桥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首先,分别说明了单挡及多挡电驱动桥的基本结构;然后,总结了多挡电驱动桥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比了单挡及多挡电驱动桥的优缺点,明确了多挡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在多挡化的同时,提高集成化程度是未来攻关的重点方向

    X-射线衍射法研究DPPG/山莨菪体系的交插脂双层结构

    No full text

    荒漠草原干旱区同心县飞播沙打旺试验

    No full text
    本项试验布设在同心县北部气候干旱、风沙严重,降水量250毫米的半荒漠地区。四年试验面积累计16378亩。试验研究采有比较生态学的方法,实行人工地面试验和飞播试验结合,试验点与实验室结合的技术路线。近五年来较系统地对沙打旺的种子萌发特性、生根特性、生长与生物量,开花结实性、抗旱、抗寒、耐高温与杂草竞争能力等生态习性以及适宜播期、播量的确定,播区选择和提高效果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试验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建立了有较高生产力的飞播沙打旺草地,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试验结果证明,在退耕地和撂荒地飞播的沙打旺,第三年可形成郁闭的高草地,成苗面积率达85.8~100%,亩产鲜草1466.7~4068.7斤;荒地成苗面积率达60.2%,亩产鲜草400斤。进一步说明,主要草种、播期和播区选择适宜,同时采取有效的地面处理技术措施,即使在250毫米干旱半荒漠地区进行飞播沙打旺也是可行的。该项试验的成功,不仅为开辟和扩大沙打旺的飞播范围和生态适宜区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我国“三北”干旱地区大面积种树种草,治理黄土高原、控制水土流失,加速植被恢复和牧业基地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种在线监测快速过程质谱仪的设计与测试

    No full text
    工业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准确、连续、可靠地检测目标组分是产物及排放物在线监测的重点。本工作研制了一种在线监测快速过程质谱仪,采用高增益的复合跨导线性放大技术代替传统的过程质谱仪所采用的对数放大技术,该技术可实现质谱仪在高增益条件下仍然具有超高速的特点,结合16位高速AD转换器,可以实现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高的数据输出频率,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快速反应(如热解)过程的气体生成物随时间的变化信息,进而实现反应特性的精准分析和量化,为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无失真的在线分析数据。本实验对该仪器的质量分辨率、灵敏度、质量轴稳定性、长时稳定性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测试,同时结合煤热解反应过程监控需求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市场主流过程质谱仪器的水平

    一种在线监测快速过程质谱仪的设计与测试

    No full text
    工业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准确、连续、可靠地检测目标组分是产物及排放物在线监测的重点。本工作研制了一种在线监测快速过程质谱仪,采用高增益的复合跨导线性放大技术代替传统的过程质谱仪所采用的对数放大技术,该技术可实现质谱仪在高增益条件下仍然具有超高速的特点,结合16位高速AD转换器,可以实现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高的数据输出频率,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快速反应(如热解)过程的气体生成物随时间的变化信息,进而实现反应特性的精准分析和量化,为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无失真的在线分析数据。本实验对该仪器的质量分辨率、灵敏度、质量轴稳定性、长时稳定性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测试,同时结合煤热解反应过程监控需求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市场主流过程质谱仪器的水平。</p

    一种在线监测快速过程质谱仪的设计与测试

    No full text
    工业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准确、连续、可靠地检测目标组分是产物及排放物在线监测的重点。本工作研制了一种在线监测快速过程质谱仪,采用高增益的复合跨导线性放大技术代替传统的过程质谱仪所采用的对数放大技术,该技术可实现质谱仪在高增益条件下仍然具有超高速的特点,结合16位高速AD转换器,可以实现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高的数据输出频率,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快速反应(如热解)过程的气体生成物随时间的变化信息,进而实现反应特性的精准分析和量化,为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无失真的在线分析数据。本实验对该仪器的质量分辨率、灵敏度、质量轴稳定性、长时稳定性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测试,同时结合煤热解反应过程监控需求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市场主流过程质谱仪器的水平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