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Changes of hemoglobin values during the menstrual periods throughout the year in female collegiate EKIDEN runners

    Get PDF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hemoglobin values during the monthly menstrual periods throughout the year in female collegiate Ekiden runners having normal menstruation. Four picked female collegiate long-distance runners and five ordinary women with no athletic experience as controls were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annually changing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daily body composition and hemoglobin level (Hb level; measured by ASTRIM FIT [Sysmex Corp., Japan]). All data were average values selected from five days of before and after monthly menstrual periods. The values of all parameters obtained during monthly menstrual periods of each subject were adopted for the analysis. Both runner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dicated significant lower Hb values in menstrual periods than the values before and after the menstrual periods (p<0.05, respectively). And furthermore, the Hb value of runners group in menstrual periods (11.8±0.9 g/dL: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value regulated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as especially lower than the value of control group (13.5±0.9 g/dL). It was suggested from the results that female Ekiden runners should be careful with health management and adjustment of the daily practice for long-distance running particularly during each menstrual period正常な月経を有する大学女子駅伝選手における年間を通じた月経周期時のヘモグロビン値の変動について検討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た。被検者は,駅伝を専門とする長距離女子選手4名と,運動経験のない一般女性5名であった。ヘモグロビン(Hb)の測定は,毎日の起床時と就寝前に実施した。Hbの測定には簡易的ヘモグロビンモニタリング測定装置(シスメックス社製)を用いた。尚,各被検者の月経期及び月経前後のデータは,毎月の月経開始から終了までと,その前後のそれぞれ5日間の平均値を採用した。長距離選手群及び一般女性群の両群で,月経前後に比べて月経期が有意に低いHb値を示した(それぞれp<0.05)。さらに,月経期(11.8±0.9 g/dL:世界保健機関によって規制された基準値より低い)の長距離選手群のHb値は,一般女性群(13.5±0.9 g/dL)よりも特に低かった。以上の結果より,女性は月経期間中,特に長距離選手においては健康管理及び日常練習の調整に注意する必要があることが示唆された

    中国海及邻近区域碳库与通量综合分析

    Get PDF
    中国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其中,南海北依\"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南邻\"全球气候引擎\"西太平洋暖池,东海拥有全球最宽的陆架之一,跨陆架物质运输显著,黄海是冷暖流交汇区域,渤海则是受人类活动高度影响的内湾浅海.中国海内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输入,外邻全球两大西边界流之一的黑潮.这些鲜明的特色赋予了中国海碳储库和通量研究的典型代表意义.文章从不同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不同界面(陆-海、海-气、水柱-沉积物、边缘海-大洋等),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海藻养殖、珊瑚礁、水柱生态系统等)多层面对海洋碳库与通量进行了较系统地综合分析,初步估算了各个碳库的储量与不同碳库间的通量.就海气通量而言,渤海向大气中释放CO2约0.22Tg Ca-1,黄海吸收CO2约1.15Tg Ca-1,东海吸收CO2约6.92~23.30Tg Ca-1,南海释放CO2约13.86~33.60Tg Ca-1.如果仅考虑海-气界面的CO2交换,中国海总体上是大气CO2的\"源\",净释放量约6.01~9.33Tg Ca-1.这主要是由于河流输入以及邻近大洋输入所致.河流输入渤黄海、东海、南海的溶解无机碳(DIC)分别为5.04、14.60和40.14Tg Ca-1,而邻近大洋输入DIC更是高达144.81Tg Ca-1,远超中国海向大气释放的碳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沉积有机碳通量分别为2.00、3.60、7.40、7.49Tg Ca-1.东海和南海向邻近大洋输送有机碳通量分别为15.25~36.70和43.39Tg Ca-1.就生态系统而言,中国沿海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有机碳埋藏通量为0.36Tg Ca-1,海草床溶解有机碳(DOC)输出通量为0.59Tg Ca-1;中国近海海藻养殖移出碳通量0.68Tg Ca-1,沉积和DOC释放通量分别为0.14和0.82Tg Ca-1.总计,中国海有机碳年输出通量为81.72~103.17Tg Ca-1.中国海的有机碳输出以DOC形式为主,东海向邻近大洋输出的DOC通量约15.00~35.00Tg Ca-1,南海输出约31.39Tg Ca-1.综上,尽管从海-气通量看中国海是大气CO2的\"源\",但考虑了河流、大洋输入、沉积输出以及微型生物碳泵(DOC转化输出)作用后,中国海是重要的储碳区.需要指出的是,文章数据是基于中国海各海区碳循环研究报道,鉴于不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所得数据难免有一定的误差范围,亟待将来统一方法标准下的更多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A0601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751207、91428308、41722603、41606153、41422603);;中央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720170107);;中海油项目(编号:CNOOC-KJ125FZDXM00TJ001-2014、CNOOCKJ125FZDXM00ZJ001-2014)资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Multi-Layered Media on Stress Wave Propagation

    No full text
    通过在气炮上进行多层介质的低速冲击实验及相应的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组成的多层介质对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层介质中的泡沫材料不仅能够改变应力波的幅值与作用时间,而且具有显著的吸能效果,引起应力波在传播过程中在各层介质中能量与动量分配的改变.通过对泡沫铝和泡沫混凝土两种软材料在多层介质中作用的比较表明,在低速冲击的实验条件下,含泡沫混凝土的多层介质具有较好的削波作用,含泡沫铝的多层介质具有较好的吸能性能

    二维振荡超空化水翼水动力性能分析

    No full text
    该文以ys 930超空化水翼和NACA 65410水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以及动网格技术,对比两种翼型在俯仰、升沉以及俯仰升沉复合运动情况下的水动力性能。结果表明:运动幅值的增加会使得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峰值明显提高;水翼在俯仰和复合运动情况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会产生明显的尖峰,而尖峰主要是由下翼面气泡溃灭造成的。为进一步研究两种翼型的水动力性能,将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平均值和方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升沉运动中,ys 930水翼的升阻力系数平均值始终高于NACA 65410水翼;但在俯仰和复合运动中,运动幅值的提高会使得NACN 65410水翼的升阻力系数平均值高于ys 930水翼;在三种运动模式下,ys 930水翼升阻力系数的方差较大,稳定性较低。从升阻比来看:ys930水翼在升沉运动中可以获得较高升阻比;但在复合运动情况下,随着俯仰角度的增加,NACA 65410的水动力性能明显提高

    多层介质对应力波传播特性影响分析

    No full text
    通过在气炮上进行多层介质的低速冲击实验及相应的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组成的多层介质对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层介质中的泡沫材料不仅能够改变应力波的幅值与作用时间,而且具有显著的吸能效果,引起应力波在传播过程中在各层介质中能量与动量分配的改变。通过对泡沫铝和泡沫混凝土两种软材料在多层介质中作用的比较表明,在低速冲击的实验条件下,含泡沫混凝土的多层介质具有较好的削波作用,含泡沫铝的多层介质具有较好的吸能性能

    多粘菌素B亲和介质的合成及其在蛋白质溶液中内毒素去除的应用

    No full text
    目的:内毒素的有效去除对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及其重要,本文通过对内毒素的去除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以便建立高效的内毒素去除方法。方法:合成不同配基密度和间臂长度的多粘菌素B(PMB)亲和介质,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考察了介质特性、蛋白特性和溶液条件对内毒素去除的影响。结果:配基密度、pH值、盐浓度和蛋白质特性对内毒素去除效果均有重要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血红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的回收率分别达到87.2%、73.4%和97.3%,相应的内毒素去除率分别达到99.8%、97.9%和99.7%。结论:阐明了各因素对内毒素去除率和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规律,为生物制品中内毒素的高效去除提供了参考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