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颜色-运动特征的绑定与视觉意识的关系

    No full text
    目的:长久以来, 意识和特征绑定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虽然两者间关系紧密,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 视觉意识和特征绑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分离。 方法:启动刺激包含颜色-运动或者颜色-朝向特征, 在启动刺激之前呈现颜色线索, 启动刺激之后呈现仅包含运动特征或者朝向特征的目标刺激。实验操纵启动刺激的可见程度的同时, 考察与线索同色的启动刺激所具有的运动/朝向特征与目标刺激的运动/朝向特征间的一致性效应, 来检验特征捆绑是否发生。 结果:启动效应在启动刺激不可见的情况下也存在。 结论:颜色-运动或者颜色-朝向特征间的捆绑可以无意识地进行。特征捆绑和视觉意识是不同的心理过程, 一定程度上特征捆绑对于视觉意识不是必须的。</p

    汉字键盘输入的认知模型

    No full text
    本文从汉字输入方法评测的重要意义和目前遇到的困难出发,说明以工程心理学的方法建立的汉字键盘输入认知模型是设计完整的评测系统和优化输入方案的有效手段

    汉字认知心理研究对机器自动识别汉字的启示

    No full text
    几项认知心理学实验研究从不同角度一致证实,方决汉字的四个等分象限所含的字形特征信息量不同,在人类识别汉宇时作用也不一样,其中以左上象限最重要,右下象限的作用则要弱得多,本文结合部件的象限位置频率,讨论了这些结果对汉字机器识别的一些启示

    The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of Water Quality Based on Stress Behavior Analysis of Fish

    No full text
    由于传统的理化分析法无法满足水质实时监测的要求,采用生物监测法,基于视觉化的计算机监测系统分析斑马鱼的应激行为,主要运用RGB颜色空间下的红蓝分; 量差分法实现运动目标检测,然后进行二值图像标记,并提出了一种最大重合面积跟踪算法.实验按污染时间顺序分为正常情况、污染初期及污染末期3种状态,以; 量化分析鱼群的各项行为特征参数;基于统计学分析选取出可以监测水质变化的参数指标;最后联合多维参数在两个过渡阶段实现分级报警.Because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cannot meet the; real-time requirement,the biological monitoring method is used in this; paper in which we analyze the stress behavior of zebrafish based on the; visual monitoring system of computers. In fact,we primarily use the; difference of red and blue components in RGB color space to detect; moving targets,then tag binary images obtained,and a tracking algorithm; of maximum overlap area is proposed.In the experiment,there are three;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pollution time,and we quantify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fish in normal,pollution-early,and; pollution-later situations. And then we select some parameters which; could monitor the water quality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Finally,a; hierarchical alarm system has been accomplished in two transition stages; by combining multidimensional parameters.国家自然科学基

    外源性注意与视觉意识的关系

    No full text
    目的:众多意识理论都强调注意在意识中的重要性,注意选择性地加强相关刺激的神经反应,因此注意带来的知觉放大能够对视觉意识有促进作用。这项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证证据的挑战,行为上,有证据表明注意能够调节潜意识过程,神经层面上,注意和意识可能对因于彼此独立的神经反应。然而注意是一个多面的现象,不同类型注意和意识的关系可能并不完全相同。先前的研究关注主要是内源性注意,在几项内外源注意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内源注意相比于外源注意与意识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尽管内源注意和意识有这么紧密地联系,是否在一定的情境下外源注意和意识仍旧有相互独立的证据。 方法:为了探明上述问题,在本研究中,物理特征相同的刺激仅在一半的试次中可见,另外通过一个刺激线索与目标的一致性操纵注意,刺激线索的呈现时间为50毫秒,一致试次所占的比例为50%,通过这一范式来探索外源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结果:研究的结果显示出,意识相关的脑活动在时间上跨度比较广,线索后0-50ms,180-200ms和750-800ms都发现了独立于一致性的意识相关活动;一致性相关脑活动体现在750-80ms的时间窗内。因此,结果揭示出外源性注意和视觉意识对应于不同的,并且相对独立的脑机制。 结论:一定的情境下外源注意和意识仍旧是相互独立的不同的过程。</p

    应用微生物与秸秆降低鸡粪氨气释放量(英文)

    No full text
    为减轻大量禽畜废弃物中氨气流失对环境的污染,研究和优化了微生物与秸秆等辅料对氨气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468、M1?M9等除臭微生物能显著降低氨气的释放量,其中F468是最优微生物,其它微生物与F468的配伍并没有显著增强F468降低氨气释放量的能力,有些微生物还降低了其能力,因此选择单一微生物法降低氨气释放量。单独添加辅料对降低氨气的释放影响较小,辅料与微生物的配伍可大量降低氨气的释放量。5%的F468与10%的秸秆配伍在1?5 d降低88%的释放量。应用微生物与秸秆不仅降低氨气挥发对环境的危害,也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Multiyne chains chelating osmium via three metal-carbon σ bonds

    Get PDF
    碳是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是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中的最基本元素。有趣的是,尽管碳在配位化学中同样广泛存在,其很少作为配位原子,多齿配合物中的配位原子通常为N/O/P/S等杂原子;配位原子均为碳的碳多齿配合物的构筑是个挑战。尽管如此,与大多数杂原子配位多齿配合物可由多齿配体与金属原子直接螯合制备不同,此前报道的碳龙配合物只能通过金属杂环衍生化获得。最近,夏海平教授课题组提出了通过配位化学方法构筑碳龙配合物的新思路——由多齿碳链配体或配体前体直接螯合金属制备碳龙配合物。他们设计合成了一类全新的链状多炔化合物,其可在室温、空气氛下与市售金属配合物OsCl2(PPh3)3、甚至无机盐K2OsCl6反应,一锅法克级制备碳龙配合物,简化了碳龙配合物的合成路线,大大降低了碳龙化学的研究门槛。该方法具有可拓展性,通过碳龙的变化可合成结构多样的碳龙配合物,进一步丰富了碳龙配合物的种类;此外,碳龙配合物金属品种的拓展工作也正在进行中。该工作首次实现了由有机碳链直接螯合金属中心构筑三齿及三齿以上碳多齿螯合物,深化和拓展了人们对碳配位能力的认识。 该研究工作在夏海平教授指导下完成,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卓庆德。卓庆德,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2010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师从夏海平教授和张弘副教授。2012年提前攻博,期间主要致力于新型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性及性能研究。2016年3月进入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夏海平教授。目前,已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PCT国际专利1项;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60批)的资助。【Abstract】Although the formation of metal–carbon σ bonds i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the direct bonding of one organic molecule with one metal center to generate more than two metal–carbon σ bonds remains a challenge. Herein, we report an aromaticity-driven method whereby multiyne chains are used to construct three metal–carbon σ bonds in a one-pot reaction under mild conditions. In this method, multiyne chains act as ligand precursors capable of chelating an osmium center to yield planar metallapolycycles, which exhibit aromaticity and good stability. The direct assembly of various multiyne chains with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etal complexes or even simple metal salts provides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strategy for constructing all carbon-ligated chelates on the gram scale.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s. 21490573 and 21332002) and Project funded by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 2016M602069).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490573 )和重点项目(21332002),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M602069)的资助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