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土地流转面面观

    Get PDF
    自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农地承包经营权“多种形式流转“以来,关于农地流转的讨论有渐成两级分化之势。今年全国“两会“上,吴邦国委员长在工作报告中,将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的制定,列入本年的工作重点。3月12日,本刊和华

    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

    Get PDF
    分别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MSS/TM/E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B)影像数据,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完成了中国1978~2008年4期(基准年分别为1978,1990,2000和2008年)湿地遥感制图,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湿地现状及近30年来湿地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ⅰ)截止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324097km2,其中以内陆沼泽(35%)和湖泊湿地(26%)为主.(ⅱ)1978~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而人工湿地增加了约122%.过去30年里湿地减少的速度大幅降低,由最初5523km2/a(1978~1990年)降为831km2/a(2000~2008年).(ⅲ)减少的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其类型变化由湿地向非湿地转化的比例逐渐降低.初期(1978~1990年)几乎全部(98%)转换为非湿地;在1990~2000年间减少的自然湿地约有86%转化为非湿地,而在2000~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7%.(ⅳ)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是中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湿地变化在中国分为三大不同特征区域,即西部三省/自治区(西藏、新疆和青海)、北部两省/自治区(黑龙江和内蒙古)和其他省市区.其中西部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以气候增温为主;新疆湿地由于气候增温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造成变化不大.北部省/自治区的湿地变化则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而其他省市区的湿地变化几乎完全受控于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

    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的财税政策”的探讨(笔谈)

    Get PDF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中国的热门话题,而上海在城市发展中又肩负着率先转变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意义和背景下,2010年4月24日由上海金融学院学院主办、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城市财政发展报告2009/2010:促进‘两个中心’建设的上海城市财政》首发式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的财税政策’论坛“在我校举行。与会专家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的财税政策的“趋势与目标“、“机遇和挑战“、“实施方略“和“地方实践“等四个专题进行研讨,各抒己见,智慧交锋。现将其真知灼见整理摘要与读者分享,以期待更多学者共同关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的财税政策

    Some biometeorological features of wheat field in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oasis at the Heihe Region

    Get PDF
    观测分析了 HEIFE地区绿洲中麦田的一些微气候特征 ,结果表明 SPAC中水势随高度呈显著梯度分布 ,在土壤 -植物以及植物 -大气界面 ,水势值存在两个大的跳跃 ;水势廓线存在明显的日变化 ;SPAC各部分水势变化的起伏顺序是大气 >植物 >土壤 ,说明水势变化受植物水分代谢进程直至气象因子的强烈影响和控制。冠层上方近地面风温湿的时空剖面显示出白天与夜晚相比 ,大气混合得较好 ;日出前则大气较为稳定 ;在典型晴天条件下 ,麦田上方的大气存在内边界。其结构受来自沙漠干热风的影响和控制。冠层内部也存在着温度、湿度、CO2 浓度、PAR、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气孔导度和叶温的垂直梯度 ,其廓线的日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强烈控制 ,同时也受冠层内部不同层面叶片水分代谢强弱以及土壤状况的影响 ,其温湿廓线表现出与冠层上方不同的变化模式。 【英文摘要】 We observed and analyse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biometeorology over and within canopy in spring wheat field in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oasis during HEIFE program.Water potential in SPAC appeared a well vertical profile and the profile showed an obvious diurnal variation.There were water potential jumps in the SPAC junction boundaries.Sequence of variation intensity for water potential in each part of the SPAC was atmosphere,plant and soil.It is shown that the water potential was influenced and control...中国科学院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94 870 0 4 );; 日本文部省资助!( No.0 2 0 4 1 0 4 3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exchange at the underlying surface of desert and oasis in Hexi Corridor

    Get PDF
    在河西走廊黑河地区沙漠和绿洲下垫面生态条件下,用涡旋相关法研究了能量输送的不同模式和日变化进程;以及两种生态条件下能量输送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在沙漠生态条件下,大部分净辐射用于显热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向地下传输,较少部分则用于潜热输送,其方向在白天向下,在夜间向上;其Bowen比为13.16。在绿洲的麦田生态条件下,能量输送的基本模式为:大部分净辐射用于潜热散失,其输送方向与沙漠相反,另一部分用于显热散失,其输送方向一般在午后约3h即由上传转为下传。土壤热通量在最大时一般不超过40W/m2。冠层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则更小,其数量级维持在10W/m2以下,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各能量分量占净辐射的比例有所变化。麦田的Bowen比从分蘖期的0.33降到拔节期末的0.095。当有干热大风自沙漠吹向绿洲时观测了典型的绿洲效应,其能量输送模式发生很大变化,显热显著下传,地热流量减弱,潜热散失强烈,起风后约2h潜热甚至高于净辐射。表明沙漠的能量组分参与了麦田的能量平衡过程。 【英文摘要】 With eddy correlation,we studied the pattern and dinurnal variation course of energy transfer for the underlying surface of desert and wheat field in oasis and their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ecological conditions at Heihe River region in Hexi Corridor during the HEIFE project.In the desert,the most net radiation( Rn )was consumed by sensible heat( H )transfer,another part of Rn conducted into desert surface,and a small part of Rn was dissipated by latent heat( LE ) transfer on a fine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文部省资助项

    第二粘性对“真实激波的形成与结构”的影响研究

    No full text
    为了考察第二粘性(体积粘性ζ)对激波形成和结构的影响,首先对Burgers模型方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和渐近求解,分析了真实激波的形成过程,体积粘性所带来的物理耗散会降低速度峰值,弥散激波阵面的宽度。其次,根据氮气体积粘性的分子运动论和连续介质理论,利用打靶法求解一维Navier-Stokes方程的半解析解,得到激波层的内部流动,结果表明:(1)体积粘性对激波层内的密度、速度、压力等物理量的具有抹平效应,会增大激波层内的粘性

    流体第二粘性的连续介质模型及其物理内涵

    No full text
    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完整建立可以追溯至1845年G.G.Stokes发表的研究工作(G.G.Stokes,Transactions of the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1845,8(22):287-342),他基于牛顿内摩擦定律首次完整导出了含两个常系数的流体运动基本方程组,这两个粘性输运系数分别被称为第一粘性(或剪切粘性μ)和第二粘性(或体积粘性ξ,也叫膨胀粘性)。在该文中,Stokes提出了一个被后世长期争议的假设,即第二粘性ξ=0,这个所谓的"stokes假设"也是至今主流研究在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组时所采用的假设条件。近六十年来,理论和实验已表明:除了理想的单原子气体外,stokes假设一般是不成立的。本文主要根据第二粘性(即体积粘性ξ)的分子动理论和作者新建立的连续介质模型,阐释了流体第二粘性的数学形式和物理内涵,指出第一粘性对应着动量交换,第二粘性对应着能量交换;同时探究了第二粘性对流体运动的影响实质:体积粘性ξ定量地决定了流体微团热力学压力和动力学压力的差异大小,并给出一些流体运动算例加以说明

    基于第二粘性的Navier-Stokes方程组求解正激波结构

    No full text
    为考察气体第二粘性(体积粘性)对正激波内部流动的影响机制,数值求解含第二粘性的一维Navier- Stokes方程组.结果表明:第二粘性对激波内部的密度、热流和能量分布等物理量具有抹平效应,导致热流和熵流的峰值减小、激波厚度增加,体积粘性耗散的增加使得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考虑第二粘性所计算的密度分布和激波厚度大为改善,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当马赫数为1.2≤Ma≤10,激波内部的Knudsen数满足0.12≤Kn≤ 0.4,对于马赫数Ma≤4.0的激波内部流动,考虑第二粘性的连续流Navier-Stokes方程组能够准确地模拟正激波结构

    基于第二粘性的Navier-Stokes方程组求解正激波结构

    No full text
    为考察气体第二粘性(即体积粘性)对正激波内部流动的影响机制,数值求解了含第二粘性的一维Navier-Stokes方程组,结果表明:第二粘性对激波内部的密度、热流和能量分布等物理量具有抹平效应,导致热流和熵流的峰值减小、激波厚度增加,体积粘性耗散的增加使得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考虑第二粘性所计算的密度分布和激波厚度大为改善,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当马赫数为1.2&le;Ma&le;10,激波内部的Knudsen数满足0.12&le;Kn&le;0.4。因此,当考虑第二粘性时Navier-Stokes方程组能更准确地模拟正激波结构。</p

    MeV辐照聚苯乙烯微球各向异性形变的研究

    No full text
    在低温条件下采用Au离子辐照的方法,我们首次实现了聚苯乙烯(PS)微球的各向异性形变。实验上发现PS微球在离子辐照下呈现出不同于SiO_2微球的变形特点。辐照后PS微球整体发生收缩,在平行与离子入射方向上收缩更为强烈,使得辐照后PS微球为一长轴垂直于离子入射方向的椭球。此外采用加掩膜辐照的方法,我们在同一晶体上特定区域实现微球的变形,这一工作为利用重离子辐照在光子晶体中引入可控缺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