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李佩文教授治疗老年肿瘤经验学术思想探讨

    Get PDF
    中日友好医院李佩文教授从事肿瘤防治近5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肿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佩文教授认为:老年肿瘤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虚多实少,久则阴阳两虚;治疗提倡扶正培本为主,抗癌解毒为辅,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目标,避免过度治疗;注重患者心理调摄和饮食调养,并创新性采用外治等治疗手段,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厦门市第三批优秀中青年中医后备人才培养项目(No.2012-562);; 厦门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XMGZS201401

    Y型聚乙二醇干扰素琢-2b注射液治疗HCV基因2/3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Get PDF
    目的以标准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评价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 IFN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筛选符合要求的2型/3型CHC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Y型Peg IFNα-2b组和Peg IFNα-2a组,同时口服利巴韦林,疗程24 w,停药随访24 w。采用Abbott Real Time HCV Genotype II检测HCV基因型,采用Cobas Taq Man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详细记录不良事件。主要疗效指标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并进行非劣效检验。结果本试验实际入组2型/3型CHC患者255例,实际治疗241例。全分析集(FAS)数据显示,158例试验组和83例对照组患者SVR分别为85.4%(95%CI 79.94%~90.94%)和79.5%(95%CI 70.84%~88.20%,P=0.2402);对符合方案分析集(PPS)人群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SVR分别为87.9%(95%CI 82.45%~93.27%)和85.9%(95%CI 77.82%~94.01%,P=0.7060),率差的95%可置信区间均符合非劣效标准;对PPS人群分析显示,85.8%受试者获得了早期病毒学应答(RVR),RVR的阳性预测值为9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分别为95.6%和95.2%,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和3.6%。结论应用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CHC患者,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 IFNα-2b具有与对照药物Peg IFNα-2a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编号:2012ZX10002-003);“重大新药创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2ZX09303019)

    海岸带环境中大塑料和微塑料的组成、鉴别及来源研究 ——以黄海桑沟湾为例

    No full text
    &nbsp; 海岸带作为海陆交汇的区域,同时受到人为活动以及潮汐、海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容易聚集大量的塑料垃圾。长时间聚集在潮滩上的大块塑料垃圾,经过光照、风浪等环境作用,易破碎形成小塑料或者微塑料。破碎后形成的微塑料尺寸较小,表面特征不完整,其来源较难识别。目前,微塑料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型、丰度、分布和生态风险方面,对于微塑料来源的追溯主要通过形貌和成分来判断,缺乏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山东省荣成市黄海桑沟湾潮滩及东楮岛为研究区,通过查阅文献及野外调查,总结了能够识别大塑料和微塑料来源的方法,建立了大塑料和微塑料来源识别的技术方法体系;通过调查不同来源的大塑料及微塑料的颜色、类型、形貌、成分等特征,建立起可查询的大塑料与微塑料来源清单;并以此为基础,识别了桑沟湾潮滩大塑料及微塑料来源;最后通过室内模拟大塑料在潮滩环境中的破碎过程,探讨不同种类微塑料形成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模拟检验了海岸环境中次生微塑料的形成过程。 &nbsp; 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nbsp; (1)通过文献收集和野外调查,总结了能够识别大塑料和微塑料特征的系列方法,包括目视法、显微镜法、形貌法、成分法、官能团法和粒径法等。目视法和显微镜法主要识别大塑料和微塑料的颜色、尺寸和类型;形貌法识别微塑料表面的微观形貌,如裂缝、凸起等;成分法识别大塑料和微塑料的聚合物成分;官能团法与成分法相结合,识别聚合物表面的官能团变化;粒径法则是通过对比不同尺寸大塑料及微塑料的形态和成分特征,识别微塑料来源。 &nbsp; (2)经过对桑沟湾东楮岛大塑料及微塑料调查,收集了来源于养殖、生活、休闲娱乐以及农业种植过程产生的大塑料,将这些大塑料按照来源、用途、形状、颜色、聚合物成分以及可能破碎形成的微塑料类型等特征,进行等级分类,列表整理出可供查询的大塑料与微塑料源清单,并附上每一类大塑料照片,以便于进行直观比较;利用相机取证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大塑料破碎成微塑料的照片,证明了环境中大塑料可破碎而形成微塑料。 &nbsp; (3)通过桑沟湾潮滩大塑料和微塑料的调查,以已建立的大塑料及微塑料源清单为基础,再运用微塑料来源识别技术方法体系,认为桑沟湾潮滩微塑料部分来源于养殖活动过程使用的聚乙烯浮子、聚苯乙烯泡沫浮筒、聚氨酯海绵、聚乙烯纤维渔绳以及聚丙烯薄膜绳。 &nbsp; (4)在大塑料破碎成微塑料的过程中,紫外线照射可导致微塑料表面变色、变形、变薄、变脆等,聚合物表面出现-OH,C=O,C-O等含氧官能团,表明微塑料聚合物内部发生了氧化反应;随着风化时间的增长,聚合物表面粗糙度增加,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逐渐出现褶皱和裂纹;经过沙砾物理性磨损,变薄变脆的大塑料破碎形成次生微塑料;通过收集观测聚丙烯编织袋和聚丙烯薄膜破碎形成的次生微塑料,发现微塑料丰度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尺寸逐渐变小。 &nbsp; 本研究将大塑料与微塑料来源鉴别技术方法体系和来源清单相结合,有效识别了桑沟湾潮滩大塑料及微塑料的来源,为海岸带环境中微塑料来源鉴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实现微塑料的源头管控提供了科学方法和依据。</p

    固体酸催化木质素水相降解的试验研究

    No full text
    对水相环境中,多种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木质素水相降解生成酚类化学品的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在不同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木质素转化率为39%~55%,油相产物选择性81.0%~90.6%,单酚类产物选择性为11.6%~25.4%。其中,AC-S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油相产物和单酚类产物选择性,条件优化后,其单酚类产物质量收率可达15.7%。通过对多种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水相降解产物的变化,催化剂表征和反应木质素残渣的FTIR表征,发现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强酸量的催化剂有利于木质素的转化,而适当的酸性则更有利于获得单酚类产物

    煤化工废水脱酚萃取剂计算机辅助设计

    No full text
    低损高效萃取剂筛选设计是煤化工废水萃取脱酚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当前常用萃取剂普遍存在的选择性单一、多元酚萃取能力差的问题,本文采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方法开展了针对煤化工废水典型酚类污染物萃取剂的筛选设计,主要工作包括:1)考虑到经验性初始基团筛选方法存在不确定性大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基团选择策略,即通过将已知或者潜在的具有较好萃取效果的化合物进行基团拆解和分析,得到用于分子设计的基团组,以减少因设计者个人偏好造成的偏差;2)采用分步求解方法对萃取剂设计MINLP问题进行求解,针对求解过程中搜索全部可行域耗时长的问题,提出可行域分块求解策略,大幅提高求解速度;3)对煤化工废水中含量较高的苯酚、苯二酚和苯三酚3种典型酚类污染物进行了萃取剂设计,分别得到128种、55种和3种萃取剂,并分析总结了萃取剂分子结构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进行对总酚脱除具有良好效果的萃取剂实验筛选提供支持。</p

    caomgo复合固体碱预处理杂交狼尾草提高酶解率

    No full text
    以杂交狼尾草为原料,采用CaO/MgO复合固体碱为催化剂,通过水相环境下高温处理,研究反应条件对狼尾草酶解效率及总糖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含量20%,温度110℃,时间80min,固液比1:20的条件下预处理狼尾草,木质素去除率高达54.18%。加酶量为40FPU/g,酶解72h,葡聚糖收率从未处理时的41.23%增大到81.04%;CaO/MgO固体碱预处理可破坏杂交狼尾草原本的致密结构,暴露更多的纤维素,破坏纤维素中的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化学基团。CaO/MgO固体碱循环使用4次后无明显失活

    THE PRETREATMENT OF PENNISETUM HYBRID BY USING COMPOSITE SOLID BASE-CaO/MgO TO ENHANCE ENZYMATIC DIGESTIBILITY

    No full text
    以杂交狼尾草为原料,采用CaO/MgO复合固体碱为催化剂,通过水相环境下高温处理,研究反应条件对狼尾草酶解效率及总糖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含量20%,温度110℃,时间80min,固液比1:20的条件下预处理狼尾草,木质素去除率高达54.18%。加酶量为40FPU/g,酶解72h,葡聚糖收率从未处理时的41.23%增大到81.04%;CaO/MgO固体碱预处理可破坏杂交狼尾草原本的致密结构,暴露更多的纤维素,破坏纤维素中的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化学基团。CaO/MgO固体碱循环使用4次后无明显失活

    Compositions and sources of plastic debris and microplastics in different sizes from the Sanggou bay beaches, Yellow Sea, China

    No full text
    海岸带潮滩中微塑料来源复杂,大块塑料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下的破碎是潮滩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调查了黄海桑沟湾7个潮滩中不同尺寸塑料垃圾的组成、丰度以及微塑料的形状、颜色、成分等,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研究塑料垃圾破碎与微塑料的关系以识别微塑料来源。结果表明,聚苯乙烯泡沫在5 mm~2.5 cm、1~5 mm与 2.5 cm的塑料样品中,与养殖相关的塑料占76%;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总体丰度随着尺寸的减小而增加2~4个数量级。1~5 mm的微塑料丰度与5 mm~2.5 cm的塑料垃圾丰度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对比不同尺寸塑料垃圾与微塑料的形态和成分特征,识别出潮滩中的微塑料主要是由聚苯乙烯泡沫、聚乙烯浮子、黄色海绵、纤维渔绳以及聚丙烯绳等破碎形成,表明养殖活动是桑沟湾潮滩塑料垃圾及微塑料的重要来源。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微塑料来源的鉴别方法,寻找识别微塑料来源的新证据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