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research outputs found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y of a mixed-valence nonanuclear cobalt compound with a square-pyramidal Co-5(II) core

    Get PDF
    通讯作者地址: Tao, J (通讯作者), Xiamen Univ, Coll Chem & Chem Engn, State Key Lab Phys Chem Solid Surfaces, Xiamen 361005, Peoples R China 地址: 1. Xiamen Univ, Coll Chem & Chem Engn, State Key Lab Phys Chem Solid Surfaces, Xiamen 361005, Peoples R China 2. Xiamen Univ, Coll Chem & Chem Engn, Dept Chem, Xiamen 361005, Peoples R China 电子邮件地址: [email protected] novel cobalt compound [Co9(HL)4(L)4Cl2]·(EtOH)2(H2O)2 (H3L = (E)-2-2((1,3-dihydroxy- 2-methylpropan-2-ylimino)methyl) phenol) has been solv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compound crystallised in the space group C2/c with a = 32.624(2)A˚ , b = 9.4814(4)A˚,c=33.395(2)A˚,b=109.339(5)◦ and V = 9746.8(9)A˚ 3. The crystal structure is a mixed-valence nonanuclear Co(II/III) oligomer, which contains a square-pyramidal CoII 5 core formed through m4-Cl and m3-alkoxo bridges and the pentanuclear CoII 5 core is surrounded by four peripheral Co(III) ions at the square-pyramidal base plane through m2-alkoxo bridges.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compound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magnetism of the CoII 5 core, and the superexchange interactions between Co(II) ions within the core were calculated with three Co(II)–Co(II) superexchange parameters by using MAGPACK software package to give J1 = + 11.1 cm-1, J2 = -6.50 cm-1, J3 = -3.25 cm-1, D = + 6.0 cm-1 and g = 2.30.NNSF 20671079 20721001 MOE 107068 MSTC NCET-08 -0470 2007CB81530

    类泛素蛋白及其中文命名

    Get PDF
    泛素家族包括泛素及类泛素蛋白,约20种成员蛋白.近年来,泛素家族领域取得了迅猛发展,并已与生物学及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相互交叉.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分别于2004和2016年获得诺贝尔奖.但是,类泛素蛋白并没有统一规范的中文译名. 2018年4月9日在苏州召开的《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专著的编委会上,部分作者讨论了类泛素蛋白的中文命名问题,并在随后的\"泛素家族、自噬与疾病\"(Ubiquitinfamily,autophagy anddiseases)苏州会议上提出了类泛素蛋白中文翻译草案,此草案在参加该会议的国内学者及海外华人学者间取得了高度共识.冷泉港亚洲\"泛素家族、自噬与疾病\"苏州会议是由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主办、两年一度、面向全球的英文会议.该会议在海内外华人学者中具有广泛影响,因此,参会华人学者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介绍了10个类别的类泛素蛋白的中文命名,系统总结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并比较了参与各种类泛素化修饰的酶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文章由45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合作撰写,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相关学者4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名和美国知名高校华人教授4名.他们绝大多数是参加编写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泛素家族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自噬》的专家

    Industry composes assessment of agro-ecosystem in the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of North Shaanxi

    No full text
    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例,在对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产业结构的动态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反映产业结构中各产业之间的变化趋势以及整体结构的波动情况,选取产业优势度和产业结构变异性为指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980~2001年期间该流域的结构优势度在0.687~0.958之间波动,从1997年结构优势度开始下降;在1980~1995年间结构变异性缩小,在1996~2001年结构变异性有上升趋势,且上升平缓。表明流域的产业结构仍在不断调整过程中

    曾侯乙红铜纹铸镶法的研究

    No full text
    商周以来青铜器物常饰有华丽生动的花纹,这些意匠奇妙的纹饰表现了该时代的工艺美术特征,也表现了人们的观念形态,因而具有重要价值,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这种传统工艺在春秋战国时期虽占有重要地位,盛行一时,但在史籍中却找不到具体的技术记述。过去,一般认为这类纹饰是红铜锤成薄片或长条,然后压入预铸的纹槽中而形成的。本文从纹饰的表面状态,宏观及微观孔洞的形状和排列,晶形的特征及模拟实验的立证,可以断定,青铜器上的红铜纹饰是以铸造的方法形成的。对所取之古代红铜的相结构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从微量元素的含量,共晶体结构的特征,初步认为此红铜的组成是晶体为α固溶体,灰色呈网状分布灰点为(Cu-Bi)共晶体中之Bi。此外曾有Cu2O 夹杂及”孤岛“状缩松。本文最后部分对如何实现铸造纹饰的工艺进行了复原试验并提出了看法。1978年湖北随县擂墩墩发掘了战国早期着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根据随葬的楚惠王五十六年所铸缚钟,可以断定其年代为公元前438年或稍后一些。墓中出土的大批文物为学术界研究先秦时期科学技术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总重达十吨的青铜器件(1)。数量之多,体形之大,有力地证明了战国早期青铜冶铸业所达到的巨大生产能力;复杂的器形、繁美的纹饰,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术水平。本文将对此墓中青铜器红铜花纹的铸镶进行探讨

    Evaluating Nil Effect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A Practical Primer

    No full text
    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可能需要评估效应是否不存在,但常用的原假设显著性检验无法提供支持零效应的证据。因此,实践中研究者要么对p&gt;0.05的情况进行回避,要么错误地认为p&gt;0.05支持了原假设。近年来,等价检验、贝叶斯估计和贝叶斯因子逐渐被用于评估零效应。文章介绍了这三种方法的原理,并通过两个实例分析,展示三种方法的实际应用。这三种评估零效应的方法能够帮助心理学研究者在实际研究中进行合理的统计推断和研究决策。</p

    Experimental Study on Soil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Using Disc Permeameter

    No full text
    介绍了一种田间定量测定土壤渗透性的新方法&mdash;&mdash;圆盘入渗仪法。应用该法和双环法对黄土丘陵区土壤不同利用方式 (果园、农地、灌木、草地、林地 )下的土壤渗透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并对比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 :在该试验条件下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孔性及渗透性有明显差别。土壤有效孔径以灌木地最大 ,为农地的 5 .7倍 ,果园的 3.5倍 ;其次为林地和草地 ,为农地的 4倍多 ,果园的 2 .5倍多。果园的最初入渗率最大 ,是林地的3倍 ,草地的 5倍。稳定入渗率大小顺序为 :果园 &gt;农地 &gt;灌木 &gt;草地 &gt;林地。灌木地的导水率是农地的 1.5倍 ,是林地的 3倍多 ;草地和果园的土壤导水率是农地的 1.2倍 ,是林地的 2 .8倍。两种方法测定的入渗率结果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说明圆盘入渗仪法适合于黄土丘陵区各种利用类型土壤的入渗测定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