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Effect of Trichoderma sp. preparation on plant growth and Cu accumulation of Elsholtzia splendens

    No full text
    将里氏木霉FS10-C用苜蓿粉发酵制成固体木霉制剂.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在外源铜浓度为0;100;200;400mg/kg的土壤上;施加木霉制剂对海州香薷生长和铜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木霉制剂后;除400mg/kg外源铜浓度土壤上地上部干重外;海州香薷生物量在各外源铜浓度土壤上均呈增加趋势.施加木霉制剂的各外源铜浓度土壤NH4OAc提取态铜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且除100mg/kg外源铜土壤上地上部外;海州香薷铜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地上部积累量在200和400mg/kg外源铜土壤上均差异显著(P<0.05);根积累量在100mg/kg外源铜土壤上差异显著(P<0.05);总积累量在100和400mg/kg外源铜土壤上均差异显著(P<0.05).可见;里氏木霉FS10-C制剂可通过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土壤铜的植物有效性而提高海州香薷对铜的吸收能力;是一种颇具研发潜力的生物修复剂

    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及其环境

    No full text
    长江、珠江三角洲土壤及其环境以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土壤环境地球化学与风险管理为主线,在系统介绍该地区土壤类型、基本理化特征、肥力质量等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两个地区土壤环境中有毒金属、稀土元素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它们的污染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垂直迁移与作物富集规律,预测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区域尺度的迁移趋势。针对典型农田土壤开展了风险评估研究,提出了基于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体系(DPSIR)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模型,可为其他类似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土壤环境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与理论指导。 长江、珠江三角洲土壤及其环境可作为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与区域规划等管理部门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供土壤、环境、地理、信息等科学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 &nbsp;</p

    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及其环境

    No full text
    长江、珠江三角洲土壤及其环境以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土壤环境地球化学与风险管理为主线,在系统介绍该地区土壤类型、基本理化特征、肥力质量等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两个地区土壤环境中有毒金属、稀土元素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它们的污染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垂直迁移与作物富集规律,预测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区域尺度的迁移趋势。针对典型农田土壤开展了风险评估研究,提出了基于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体系(DPSIR)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模型,可为其他类似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土壤环境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与理论指导。 长江、珠江三角洲土壤及其环境可作为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与区域规划等管理部门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供土壤、环境、地理、信息等科学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 &nbsp;</p

    Combined Remediation Effects of Astragalus sinicus L. Inoculated with Rhizobium huakuii on PCBs Contaminated Soils

    No full text
    选用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作为宿主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 huakuii)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经过100天的修复作用后,单接种根瘤菌、种植紫云英以及紫云英接种根瘤菌处理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去除率分别为20.5%、23.0%、53.1%,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1)。而且发现接种根瘤菌显著增加了紫云英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明显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从而改善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可见,紫云英–根瘤菌共生体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表现出较好的修复潜力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

    No full text
    本书是作者近20年来开展重金属污染农田、矿区土壤的植物修复和物理-化学修复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重点介绍了重金属的超积累植物吸取机制、高耐性植物根际稳定机制、配位诱导强化吸取机制、配位蒸发浓缩机制和物化稳定机制。并以镉、锌、铜等污染农田土壤为例,系统介绍了修复植物的筛选与鉴定、耐性与积累、修复技术发展与评估、田间示范应用与修复后植物安全处置与资源利用技术。同时介绍了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蒸发修复及钝化修复技术发展,以及矿区尾矿基质改良与稳定化修复技术发展。本书还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生物学评估方法与指标,提出了既不改变土壤肥力、又能净化土壤污染的绿色超积累植物修复新途径。这些研究成果对发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持续修复原理与技术、推动土壤修复学和修复土壤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p

    土壤污染毒性、基准与风险管理

    No full text
    本书是作者近20年来开展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环境基准和风险管理等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系统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生物毒性、风险评估和诊断指标等研究方法,阐明了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物的生物毒性效应与机制。并以电子废旧产品拆解区、冶炼区、化工区等为典型案例,介绍了工业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的生态风险、健康风险和环境迁移风险的评估与临界值制定方法,设计了土壤环境信息系统,建立了土壤环境安全预警方法与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风险削减&mdash;环境改善&mdash;成本降低(REC)模型的污染土壤修复决策支持系统,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环境管理对策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对认清土壤污染风险、制定土壤环境标准和监管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p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制定的理论和方法

    No full text
    本书以我国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研究为主线,在系统介绍并比较欧美及我国周边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制定及其方法基础上,从标准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三个层面对我国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制定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污染物风险评估为基础建立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三级体系,同时阐述了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在基准与标准制定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情况。在这些体系指导下,以三个典型的受关注污染物镉、铅和苯并[a]芘为例,分别介绍了农业用地、居住和商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的案例。</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