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及其东亚汉语教育史价值——兼与朝鲜朝、日本江户明治时期汉语官话课本进行比较

    Get PDF
    在我国,关注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的学者还不多,从类别、体例、结构形式入手,考述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文献来源,可以有效说明其语体性质,特别是其在东亚汉语教育史上的价值。以东亚汉语课本编撰史研究价值、东亚汉语教学史研究价值,以及东亚汉语言文字史研究价值发掘为基本目标,对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的学术价值进行探讨,就汉语言文字史研究来说,意义重大,比如包括汉语语音史、汉语文字史、汉语词汇史等学术领域的意义。而与朝鲜朝、日本江户明治汉语官话课本进行比较,则凸显了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文献在东亚地域汉语史视野内所具有的较高学术地位,并说明研究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文献语言非常具有必要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珍藏明清汉语文献发掘与研究》,项目编号:12&ZD178

    回归《说文》,纠偏《康熙字典》——传教士湛约翰《汉字结构述解》的学术意义

    Get PDF
    传教士湛约翰《汉字结构述解》一书从300个汉字基础字形入手,建立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汉字系统,体现出一种回归《说文》,纠偏《康熙字典》的倾向。同时,也体现出他对汉字体系的深刻认识。该书无论是对于当前的汉字学研究、汉字学史研究,还是对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学习型汉字辞书编写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珍藏明清汉语文献挖掘与研究”(项目编号:12&ZD178)的阶段性成

    《国语学草创》36字母罗马字标音理论及“原型”

    Get PDF
    胡以鲁《国语学草创》是中国学者所写第一部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国语学草创》用罗马字标注宋人36字母,需要我们从其理论\"原型\"角度去加以认识。胡以鲁曾经师从日本东京大学上田万年,而上田万年又曾师从德国学者甲柏连孜。与此同时,胡以鲁还师从章太炎学习汉语音韵学。英国马士曼、德国甲柏连孜、日本大岛正健、猪狩幸之助、小川尚义等宋人36字母罗马字标音在先,胡以鲁的标记肯定与之相关,比较语言学理论意识来源十分清楚。胡以鲁学术个性特征鲜明,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为深刻的洞察力,他是中国第一个对汉语宋人36字母用罗马字标音的学者,其\"构拟\"成果属于中国汉语音韵学史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期\"的产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珍藏明清汉语文献发掘与研究”(12&ZD178

    “黎氏文法”系谱:日本《实用中国语文法》(1944)承袭与改造的意义

    Get PDF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在日本的影响很大,模仿、承袭、改造等著作有30多种。其中,李颠尘等在日本出版的《实用中国语文法》(1944)则很少有人提及。通过发掘与研究,可以看到其汉语语法学史价值:着眼于研究北京官话语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结构安排上,对北京官话语法内容论述有详有略,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着眼于北京官话语法教学很实用;运用图解、图表法、变换句式、省略等理论与方法,彰显了研究观念的进步。《实用中国语文法》属于\"黎氏文法\"系谱著作:从整体框架上认识其与《新著国语文法》的关系;从研究理论与方法上去认识其与《新著国语文法》的关系;从学术解释方式与观点上去认识其与《新著国语文法》的关系;从使用的文献与资料上去认识其与《新著国语文法》的关系。《实用中国语文法》过去很少为人所知,但它与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等经典性著作处于同一个年代,具有如此多的特色,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珍藏明清汉语文献发掘与研究”(项目编号:12&ZD178)的阶段性成

    中文核心能力素质:《说文》与《广韵》

    Get PDF
    张之洞认定传统"小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核心"与"基础",与"经学"、"史学"构成"梯次"结构教学特征,在今天的古代汉语教学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把大学中文文科知识与能力系统拆分的话,按照麦克利兰的分类,属于传统"小学"的《说文》与《广韵》就属于核心能力素质。它的辐射和波及的范围是很广的,就中文学科来说,几乎决定性地制约了属于基准性专业能力素质的其他全部学科范畴。应该对当前的古代汉语教学作一个彻底的改革,将《说文》与《广韵》设置为必修课,这就避免了把古代汉语课讲成"文选课"或古汉语知识"通论课"的境地。真正回归到中文"小学"的"核心"传统,与欧美"通识"或"淹博"等国际主流教学思维模式接轨

    对清代东北方音史研究的思考——兼评邹德文所著《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

    Get PDF
    目前对汉语东北方言史的研究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对汉语东北方言语音史研究文献的挖掘已经找到了一条可以行进的路线,且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基本认识理论与方法,对东北方言语音的研究也由部分的认识向整体性认识拓展。但是,汉语东北方言语音史研究还仅仅是一个起始,清代东北方音史文献形态所呈现出非线性、非均衡的特征,相关的文献分布零散而隐秘,语种多样化,亟待挖掘与整理。清代东北方音史研究面临着多重理论“范式”选择,对“语言异质化”理论、词汇扩散理论、语言演化尺度理论、语言类型学理论、语言地理类型学理论等的研究,需要超越现有的研究“范式”,才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东亚珍藏明清汉语文献发掘与研究”(12&ZD17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及民国东北方言与北京官话语音关系研究”(12BYY065)

    域外之“眼”与高本汉之“圆”

    Get PDF
    多少年来,一些人习惯性地认为,中国的汉语史就应该由中国学者利用中国的汉语文献来研究,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为什么?你想想看,中国人嘴里说的是汉语,中国人用自己的汉字记录了自己的语言,久而久之,就成了中国自己的汉语文献。当然人们也相信,只有中国人才能凭语感最准确地理解中国汉语文献,不用自己国家的汉语文献研究汉语,难道还需要用别国的文

    定位与谱系——台湾汉语音韵学史“解构”及其意义

    Get PDF
    一百多年来,台湾汉语音韵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是世界汉语音韵学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的中国大陆汉语音韵学内涵需要借助台湾汉语音韵学取得的成果来丰富、完善。中国大陆学界还很少有人去"解构"它,台湾学界也很少有人能够正确看待它。因此,着眼于台湾汉语音韵学史分期与特点,全面盘点通论、理论与方法、语音史与方音、语音比较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梳理出学术谱系脉络,通观其中国文化母体意识并给以东亚视阈学术史定位,肯定能为思考中国大陆及台湾汉语音韵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7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1900

    胡以鲁《国语学草创》汉语方言分区理论及“原型”

    Get PDF
    胡以鲁(1912)《国语学草创》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中国学者所写的第一部带有强烈近现代中国语言学精神色彩的著作。其“论标准语及标准音”部分,将“统一”于“国语”之下的汉语方言分为十种..

    晚清东北方言词语考订——以《东北鼓儿词选》张注为例

    Get PDF
    《东北鼓儿词选》收录清末东北子弟书作家韩小窗的作品,因书中东北方言味很浓,于是,当代东北人张兴唐先生对之加以注释。文章对张注所提到的晚清东北方言词语进行考订,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引起学术界对晚清东北方言研究的重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B013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