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DFT理论探讨银电极表面吸附吡啶和水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Get PDF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吡啶和水分子分别吸附于粗糙银电极表面的拉曼光谱强度。结果表明,在不发生共振拉曼散射情况下,拉曼强度随电极表面负电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一致

    空肠弯曲菌penner o:19 cjaA基因的克隆表达

    Get PDF
    目的克隆空肠弯曲菌penner o:19 cjaA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及纯化蛋白,为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方法扩增空肠弯曲菌penner o:19 cjaA基因,构建pGEM-T-cjaA克隆载体,以EcoRI和XhoI为酶切位点构建pGEX-4T-1-cjaA原核表达载体。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后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用Glutathione Sepharose4B纯化重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pGEX-4T-1-cjaA表达载体,并获得浓度为10μg/μl的rGST-CjaA重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pGEM-T-cjaA克隆载体及pGEX-4T-1-cjaA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蛋白rGST-CjaA,为研究空肠弯曲菌疫苗打下基础

    黄土丘陵沟壑区城郊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No full text
    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由全球性尺度不断转向针对性区域尺度背景下,典型区域村庄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已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为此国家实施了&ldquo;退耕还林(草)&rdquo;工程。选择合适尺度的典型区域来分析&ldquo;退耕还林(草)&rdquo;工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定量评价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为此,本文在国家&ldquo;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rdquo;以及首期退耕补贴到期等背景下,以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mdash;&mdash;延安赵庄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试图从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功能两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生态效应。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 6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与方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耕地减少和撂荒地等未利用土地增加为主;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差异性不显著,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土地利用类型以灌草地、林地为主,集中程度有分散化的趋势。三个时段(2000-2003年;2003-2006年;2000-2006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有较大差异。未利用土地、居住及建设用地、林地、灌草地以不同程度增加,动态度大小依次为43.92%、15.35%、0.33%、0.17%;而耕地、果园、水域以不同程度减小,动态度大小分别为7.45%、3.79%、0.20%。耕地、果园、水域呈&ldquo;落势&rdquo;状态;未利用土地、居住及建设用地、林地、灌草地呈&ldquo;涨势&rdquo;状态。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有:耕地、果园等面积的减少,未利用土地、居住及建设用地等面积的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主要涉及8种形式,总体表现为:耕地、果园的转出;未利用土地、居住及建设用地的转入。农民追求比较经济效益是赵庄村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 研究期间,景观斑块数与景观斑块密度增加,而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水域斑块数不变,果园、林地、灌草地、居住及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的斑块数增加,耕地的斑块数减少。耕地、果园、水域的斑块结构减少,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居住及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土地的斑块密度减小,其余的都呈增加的趋势,平均斑块面积指数表现出与斑块密度指数相反的趋势。研究区2个时期的景观异质性差异显著,景观指数变化表现为:优势度指数与偏离度指数减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增大。6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趋于改善,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其中,工副业比例增大与种植业、养殖业、果菜比例减小是研究期间农民收入构成的主要变化特点,农民收入主要以工副业、果菜为主。3. 随着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未利用土地、居住及建设用地、林地、灌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耕地、果园、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八种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呈减少趋势,只有娱乐文化增加。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所采用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缺乏弹性,估算价值可靠,系数适合当地情况。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点,应进行针对性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4. 研究时段内,赵庄村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了较好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整体生态效益持续增加。</span

    贵州省铜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探析

    No full text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目前,铜仁市正处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深入分析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以期为铜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与重要参考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land-use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Hilly-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of Northern Shaanxi

    No full text
    以位于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赵庄村为例,选取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偏离度等主要指标,对村庄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研究区景观斑块数与景观斑块密度增加,而平均斑块面积减少;2)研究区2个时期的景观异质性差异显著,景观指数变化表现为:优势度指数与偏离度指数减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3)6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有了较大变化,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趋于改善,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其中,工副业比例增大与种植业、养殖业、果菜比例减小是研究期间农民收入构成的主要变化特点,农民收入以工副业、果菜为主

    New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Land Resource Evaluation in China

    No full text
    依照土地资源评价种类的不同,对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新进展分别进行综合叙述。并对国内土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nduse Change in Suburban Countryside i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No full text
    以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mdash;&mdash;延安市赵庄村为例,选取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趋势状态指数、土地利用景观指数等指标,对村庄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6 a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以耕地的减少和未利用土地的增加等变化为主;未利用土地、居住及建设用地、林地、灌草地以不同程度增加,其动态度大小依次为43.92%,15.35%,0.33%,0.17%;而耕地、果园、水域则以不同程度减小,动态度大小依次为7.45%,3.79%,0.20%;耕地、果园、水域呈&quot;落势&quot;状态,而未利用土地、居住及建设用地、林地、灌草地呈&quot;涨势&quot;,朝着规模增大的趋势发展;斑块数与斑块密度增加,优势度指数与偏离度指数减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延安市城郊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No full text
    以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赵庄村为例,在分析2000—2006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依据谢高地等人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土地利用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并对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6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撂荒地等未利用土地增加。总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32.92万元,变化率为1.86%。未利用土地、居住及建设用地、林地、灌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耕地、果园、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这8种服务功能类型呈减少趋势,只有娱乐文化类型在增加。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所采用价值系数缺乏弹性,估算价值可靠,系数适合当地情况。根据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点,应进行针对性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分级方法论探研——以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为例

    No full text
    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损失一直是灾害风险评估上的难题。本研究以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经典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新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利用历史灾情和孕灾环境解决风险评价中致灾因子破坏力与灾害发生的可能,并以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为例进行了定量化评估研究。主要改进在于:确定灾害损失率和环境参数以建立地震灾害可能损失计算模型,计算承灾体地震灾害风险的可能损失量;用标准差和对数位转换的相关计算对地震灾害风险等级进行划分。案例结果显示:山西全省发生地震灾害,可能损失风险包括房屋破坏风险超过3百万间,经济损失风险超过130亿元,人员伤亡风险将近30万人。山西省各县市之间地震灾害综合风险差异明显,最高风险区域是太原市辖区、大同市辖区、晋中市辖区等15个县市区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