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research outputs found

    Y型聚乙二醇干扰素琢-2b注射液治疗HCV基因2/3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Get PDF
    目的以标准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评价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 IFN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筛选符合要求的2型/3型CHC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Y型Peg IFNα-2b组和Peg IFNα-2a组,同时口服利巴韦林,疗程24 w,停药随访24 w。采用Abbott Real Time HCV Genotype II检测HCV基因型,采用Cobas Taq Man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详细记录不良事件。主要疗效指标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并进行非劣效检验。结果本试验实际入组2型/3型CHC患者255例,实际治疗241例。全分析集(FAS)数据显示,158例试验组和83例对照组患者SVR分别为85.4%(95%CI 79.94%~90.94%)和79.5%(95%CI 70.84%~88.20%,P=0.2402);对符合方案分析集(PPS)人群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SVR分别为87.9%(95%CI 82.45%~93.27%)和85.9%(95%CI 77.82%~94.01%,P=0.7060),率差的95%可置信区间均符合非劣效标准;对PPS人群分析显示,85.8%受试者获得了早期病毒学应答(RVR),RVR的阳性预测值为9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分别为95.6%和95.2%,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和3.6%。结论应用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CHC患者,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 IFNα-2b具有与对照药物Peg IFNα-2a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编号:2012ZX10002-003);“重大新药创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2ZX09303019)

    An fMRI study of human brain areas involved in attentional modulation of sensory processing

    No full text
    目的:探讨注意力在感觉信息处理的调控过程中的相关脑功能区。方法:23个健康被试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并接受触觉、视觉和听觉三种不同模态的感觉刺激。根据实验指令,被试需在实验的不同时段将注意力分别集中于触觉刺激或视觉刺激。对不同感觉刺激在不同注意力水平下的激活脑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取出不同感觉刺激条件下神经活动受到注意力调控的公共脑区。结果:采用团块水平的family-wise error(FWE)多重比较校正方法(团块定义阈值P&lt;0.001,校正后阈值P&lt;0.05),发现被试接受触觉和视觉刺激时神经活动受到注意力调控的公共脑区包括双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顶下小叶、右侧前中扣带回、双侧脑岛、左侧尾状核、左侧辅助运动区以及左侧小脑。结论:额叶、顶叶部分区域、前扣带回以及双侧脑岛在注意力对感觉信息处理相关神经活动的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nbsp;</p

    地面检校场的非量测型数码相机检校[J]

    No full text
    由于相机检校作为非量测型数码相机应用于摄影测量前的必经步骤,其精度直接决定着后续测图的精度,因此针对传统的相机检校方法不能较真实地反映相机的物理状态、检校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给出了基于地面检校场进行检校的流程,并以和静县数据为例,将该方法的检校精度与基于室内三维检校场以及基于纯平液晶显示器的检校精度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经该方法检校出来的相机参数精度更高,能够满足大比例尺测图要求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早古生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意义[J]

    No full text
    萨吾尔地区位于西准噶尔北部,是以出露泥盆-石炭系火山碎屑-沉积岩为特征的构造单元。本次工作测得萨吾尔西南部铁普克玄武安山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427.6±4.2Ma,形成于中志留世;同时测得侵入该玄武安山岩内的花岗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87.2±2.9Ma,是中泥盆世的中酸性岩浆作用。本文首次报道了萨吾尔地区存在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年龄证据。与邻近的塔尔巴哈台和谢米斯台地区代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对比显示,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和谢米斯台两个地质单元在早古生代可能具有一致的成岩背景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滴灌沙枣防护林地土壤盐分分布特征/Effect of Drip Irrigation on Forest Soil Salinity Distribution in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China[J]

    No full text
    为了研究不同滴灌措施对极端干旱区防护林土壤盐分的淋洗作用,以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塔里木河下游喀拉米吉绿洲沙枣防护林开展了灌溉与不灌溉、不同滴头距离、不同滴灌年限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①不灌溉林地土壤盐分含量与流动沙丘相似,流动沙丘土壤盐分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大于不灌溉林地。滴灌林地土壤含盐量低于不灌溉林地。②1.5m滴头距离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压盐碱效果显著(P〈0.01)。1.5m与3m滴头距离处理在50cm土体中含盐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前者比流动沙丘低30.5%~32.7%、后者比流动沙丘高17.1%~13.3%。与3m滴头距离处理相比,1.5m滴头距离处理产生水盐运移的"互作"影响,盐峰下移。③滴灌后的第1、2、3年,林地的土壤盐分分别下降至30cm、50cm和70cm以下,基本对沙枣根系生长没有影响。随着滴灌次数增加,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大,根系附近土壤盐分逐渐减少。滴灌能使防护林的根系分布上移,大部分在10~65cm土层内,土层越深,林木的根系越少。④灌水季节末期,不同林龄的防护林在120cm土体的含盐量表现为:1a林〉2a林〉6a林,说明滴灌对林龄大的防护林淋洗效果更为明显;非灌溉季节里,防护林的林龄越大,其土壤盐分表聚现象越明显

    1975—2005年中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J]

    No full text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碳循环的影响研究已覆盖全球绝大多数地区,但中亚LUCC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仍属未知。论文以人工林面积、森林产品收获产量及林地转移面积为基础数据,应用Bookkeeping模型,分析了1975—2005年期间三种LUCC方式对中亚森林碳库的影响。近30 a LUCC对其碳库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碳汇,固碳量为3.07 Tg。植树造林表现出强烈的碳汇功能,总固碳量为12.97 Tg。森林采伐是最主要的碳释放来源,共释放碳5.80 Tg。林地转移呈现较强的碳释放特征,共排放为4.10 Tg。结果表明1975—2005年该区域LUCC对森林碳库具有明显的增汇效应。研究结果..

    2.7~1.6 ka BP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圆沙绿洲的演化[C]

    No full text
    汉及更早时代塔里木盆地绿洲的研究工作少见.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现代绿洲尾闾达理雅博依以西的古河道,对圆沙古城遗址(38°52'N,81°35' E)所在的干三角洲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陶石器残片、砍剁木及铜器小件等古人类活动遗迹点百余处,采集到能够反映古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变迁的14C年龄样品14个及沉积物光释光(OSL)年龄样品5个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圆沙古城及其周围的绿洲至少约2.6 ka BP于春秋时代(公元前716~475年)就已存在;约2.2 ka BP,流经古城遗址的古河道曾发生断流,绿洲主体随克里雅河东迁至喀拉墩—带,成为史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年)塔里木丝路南道古国扜弥重要领地;约1.9 ka BP,克里雅河曾再次在圆沙古城一带发育绿洲,该绿洲属东汉(公元24~220年)扜弥国,约至1.6 ka BP与精绝和楼兰等塔里木盆地古绿洲同期废弃.圆沙等古绿洲的发育演变暗示,塔里木盆地铁器时代文明的开始可能与我国西部的2.8 ka BP冰进事件有关,而其约1.6kP的消亡则与塔里木盆地精绝和楼兰等古绿洲的衰退可能有相似的原因.应用地貌学和考古学对圆沙干三角洲的年代学分析,为汉代及之前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演化与环境变迁研究提供了证据

    基于附加参数光束法平差的非量测型数码相机检校研究/Calibration of a Nonmetric Camera Based on Bundle Adjustment with Additional Parameters[J]

    No full text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附加参数光束法平差和高精度的室内三维检校场对非量测型数码相机进行内方位元素和镜头光学畸变差的测定.论文详细阐述了利用附加参数光束法平差进行相机检校的原理,实现过程,并对检校参数进行了精度评定和可靠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经该方法进行检校的相机可用于大比例尺摄影测量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