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with DSP for Electrical Vehicles

    Get PDF
    介绍了一种电动汽车用的全数字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本系统以TI公司生产的专用于数字电机控制的DSP芯片TMS320LF2407,采用DC DC变换器提升电池的电压,用IR2132驱动IPM功率开关,实现了全数字PWM控制,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降低成本,增强系统性能,同时能够胜任各种操作要求。In this paper,a digital control system rareearth permanent magnetic brushless DC motor is introduced.The system is based on TMS320LF2407 which is especially used to control digital motor produced by TI.The system is mainly made of DCDC converter which can boost the fuel cell voltage,IR2132 and IPM,implements digital PWM control.It proves that this system can reduce cost,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effectively,and can satisfy any operating requirements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No full text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一书是1973~1975年,在广泛搜集、整理过去水保科研有关资料,调查总结群众造林种草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水土保持林草的防护原理、水保效益、配置、营造、管护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并对黄土地区82种主要水土保持树,草种的形态、生态特性、分布、水土保持作用、经济用途、栽培技术等方面作了详细叙述。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林草建设的树、草种选择及林草栽培技术、利用等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此书是目前国内比较系统、完整、内容丰富的一部水土保持林草书籍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No full text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一书是1973-1975年,在广泛搜集、整理过去水保科研有关资料,调查总结群众造林种草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水土保持林草的防护原理、水保效益、配置、营造、管护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并对黄土地区82种主要水土保持树、草种的形态、生态特性、分布、水土保持作用、经济用途、栽培技术等方面作了详细叙述,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林草建设的树、草种选择及林草栽培技术、利用等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此书是目前国内比较系统、完整、内容丰富、新颖的一部水土保持林草书籍,可供从事农、林,牧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工作的同志及农民技术员参考

    柴达木盆地资源植物

    No full text
    该书是作者在1959—1960年参加中科院青、甘综合考察队时对柴达木盆地的植物资源,植被、森林等进行了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柴达木盆地的植物环境。第二章主要论述植物的基本特点,植物的性质与关系。第三章主要论述资源植物及其利用。第四章主要是提出资源植物的经营意见

    黄土高原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

    No full text
    该试验跨森林草原、灌丛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四个自然地带。在年降雨量350至250毫米左右的干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区飞播沙打旺取得了成功,在国内是首次,从而开辟了沙打旺飞播新的生态区。吴旗飞播建造沙棘、沙打旺带状混交植被试验,解决了沙打旺衰败后的植被接替问题,通过辐射诱变技术选育出沙打旺早熟品种,解决了年均温不足10℃地区沙打旺结籽困难的问题

    固原县农业建设方针的探讨

    No full text
    该成果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出发,对固原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等,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对该县农业建设方针,提出了科学性、方向性的意见;并帮助该县制定了全县农业、林业建设区划。同时对该县小流域的规划以及全县土壤培肥改土、抗旱增产措施、水土流失的概况和防治都提出了具体意见。该成果分析了固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指出了该县在农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改变该县不利局面,实行“以牧为主”的方针,客观依据及其实施步骤;并指出当前应实行“大力造林种草,兴牧促林,农林牧全面发展”的方针及采用草灌先行等过渡措施。该成果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固原县已按此成果所提意见安排了全县三年调整时期的生产部署。这项成果,不仅对固原县的农业建设有指导作用,而且对黄土高原的农业建设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延安地区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

    No full text
    延安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改变黄土高原面貌,迅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根治黄河,促进本地农、林、牧、副业的发展,从1975年至1979年,在延安地区进行了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研究。在1975年人工地面撒播试验的基础上,从34个树、草种选出飞播供试树草种有乔、灌、草14种,其中以油松、沙打旺、柠条表现最好。主要试验内容有:适宜飞播树、草种的选择,飞播树、草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播种期、播种量,不同立地条件飞播效果,种子处理以及飞播有关技术。试验证明,在延安地区采用适宜的树、草种进行飞播造林种草,是提高植被率、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此项试验为快速绿化黄土高原建立人工植被提供了科学依据。延安地区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1976~1979年共飞播面积79,000亩,其中油松34,602亩,沙打旺12,055亩,柠条28,700亩。目前沙打旺保存面积率达16.7%~68.0%,成苗率7.0~25.0%,每亩成苗2,500~13,900株,现已形成大面积生长旺盛的高草地,第2至4年平均每亩产草量1,800~3,800斤,比同期封禁的草地产草量提高5-10倍,乃至40倍,油松飞播当年成苗率7.6~11.9%,越冬保存率60.2%,3—4年生油松有苗面积占有效面积的48.4%,占播种面积的42.9%。每亩有苗182~247株,生长健壮,其有苗面积高于全国飞播造林平均面积保存率(38%)。柠条飞播效果以1979年播区最好,当年出苗率5.1%,有苗面积占飞播有效面积的69.6%,每亩平均有苗554株,四年生柠条平均每亩保存3.68株,成苗面积率58.2%;三年生有苗面积率25.0~48.8%,平均每亩有苗127~213株。这一成果已分别在吉林、内蒙、宁夏等地推广应用

    延安地区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

    No full text
    延安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改变黄土高原面貌,迅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根治黄河,促进本地农、林、牧、副业的发展,从1975年至1979年,在延安地区进行了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研究。在1975年人工地面撒播试验的基础上,从34个树、草种选出飞播供试树草种有乔、灌、草14种,其中以油松、沙打旺、柠条表现最好。主要试验内容有:适宜飞播树、草种的选择,飞播树、草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播种期、播种量,不同立地条件飞播效果,种子处理以及飞播有关技术。试验证明,在延安地区采用适宜的树、草种进行飞播造林种草,是提高植被率、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此项试验为快速绿化黄土高原建立人工植被提供了科学依据。延安地区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1976~1979年共飞播面积79,000亩,其中油松34,602亩,沙打旺12,055亩,柠条28,700亩。目前沙打旺保存面积率达16.7%~68.0%,成苗率7.0~25.0%,每亩成苗2,500~13,900株,现已形成大面积生长旺盛的高草地,第2至4年平均每亩产草量1,800~3,800斤,比同期封禁的草地产草量提高5-10倍,乃至40倍,油松飞播当年成苗率7.6~11.9%,越冬保存率60.2%,3—4年生油松有苗面积占有效面积的48.4%,占播种面积的42.9%。每亩有苗182~247株,生长健壮,其有苗面积高于全国飞播造林平均面积保存率(38%)。柠条飞播效果以1979年播区最好,当年出苗率5.1%,有苗面积占飞播有效面积的69.6%,每亩平均有苗554株,四年生柠条平均每亩保存3.68株,成苗面积率58.2%;三年生有苗面积率25.0~48.8%,平均每亩有苗127~213株。这一成果已分别在吉林、内蒙、宁夏等地推广应用

    大连极紫外相干光源

    No full text
    先进光源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十年来,飞速发展的自由电子激光技术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探索未知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和实现技术变革的重要工具。建成的大连极紫外(EUV)相干光源的运行波段为50~150nm,单脉冲能量大于100μJ,且可提供10-12 s和10-13 s量级的超快激光脉冲,是我国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并且是国际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在世界范围内为用户提供具有高峰值亮度和超短脉冲的极紫外激光。大连EUV相干光源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担的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目标是打造一个以先进极紫外光源为核心、主要用于能源基础科学研究的光子科学平台

    JUNO Sensitivity on Proton Decay pνˉK+p\to \bar\nu K^+ Searches

    Get PDF
    The 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Observatory (JUNO) is a large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or designed to explore many topics in fundamental physics. In this paper, the potential on searching for proton decay in pνˉK+p\to \bar\nu K^+ mode with JUNO is investigated.The kaon and its decay particles feature a clear three-fold coincidence signature that results in a high efficiency for identification. Moreover, the excellent energy resolution of JUNO permits to suppress the sizable background caused by other delayed signals. Based on these advantages,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for the proton decay via pνˉK+p\to \bar\nu K^+ is 36.9% with a background level of 0.2 events after 10 years of data taking. The estimated sensitivity based on 200 kton-years exposure is 9.6×10339.6 \times 10^{33} years, competitive with the current best limits on the proton lifetime in this channel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