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铁硫二元团簇的产生及其紫外光解

    Get PDF
    用激光蒸发固体样品的方法产生了各种铁硫原子簇离子Fe_nS_m~+(n=1-13,m=1—13),并且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这些团簇离子的紫外激光解离规律.实验发现,所有组成为m=n,m=n-1与m=n+5的离子均具有较大的丰度,表明它们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各种Fe_nS_m~+离子的紫外光解结果显示出,当nn)离子的结构为在Fe_nS_n~+核心外围再键合上其他的S 原子

    带导轨的镀膜架

    No full text

    警务信息平台关系数据库服务云模型探讨

    No full text
    分析警务信息平台的系统架构,根据警务信息平台最核心的服务是高可用性关系数据库服务和必须最大可能保护原有的软硬件投资的特点,研究如何将云计算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的存储、访问、分析和管理方面的优势结合到关系数据库上,为未来能够支持系统性能线性扩展、新业务快速部署、安全统一管理、海量数据高效并行备份和恢复的警务信息平台的模型研究提供思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67003

    一种水下机器人用光纤补偿装置

    No full text
    本发明属于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用的光纤补偿装置。包括上导流罩、承载框架、下导流罩、光纤铠缆、光纤团及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承载框架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承载框架的顶部设有铰接结构,铰接结构用于与从上导流罩引入的光纤铠缆连接,承载框架内设有与光纤铠缆连接的光纤团和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光纤团的上方,由光纤团引出的光纤微缆从下导流罩伸出且与水下机器人连接。本发明为水下机器人提供水面光纤补偿,可应用于所有采用光纤通信的水下机器人,使操纵者在水面能实时监控出纤状态及光纤剩余情况,解放了管理水面光纤的人力,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

    快速热退火和氢等离子体处理对富硅氧化硅薄膜微结构与发光的影响

    No full text
    采用micro-Raman散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谱和光致发光谱研究了快速热退火及氢等离子体处理对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200 ℃衬底温度下生长的富硅氧化硅(SRSO)薄膜微结构和发光的影响。研究发现在300-600 ℃范围内退火,SRSO薄膜中非晶硅和SiO_x:H两相之间的相分离程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趋于减小;而在600-900 ℃范围内退火,其相分离程度退火温度升高又趋于增大;同时发现SRSO薄膜发光先是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显著加强,然后在退火温度达到和超过600 ℃后迅速减弱;发光峰位在300 ℃退火后蓝移,此后随退火温度升高逐渐红移。对不同温度退火后的薄膜进行氢等离子体处理,发光强度不同程度有所增强,发光峰位有所移动,但不同温度退火样品发光增强的幅度和峰位移动的趋势不同。分析认为退火能够引起薄膜中非晶硅颗粒尺度、颗粒表面结构状态以及氢的存在和分布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不仅颗粒的尺度大小,而且颗粒表面的结构状态都对非晶硅颗粒能带结构和光生载流子复合机理发挥重要影响

    氢化非晶硅氧薄膜微结构

    No full text
    以Raman散射、X射线电子能谱和红外吸了光谱细致研究了PECVD法250℃衬底温度下制备的氢化非晶硅氧(a-SiOx:H)薄膜的微结构及键构型。研究表明,在0.52≤x≤1.58的氧含量范围内,a-SiOx:H薄膜成分和结构不是均一的,依赖于局域键构型氧化程度的不同,大致存在着5种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分离的结构组分,即Si,Si2O(:H),SiO(:H),Si2O3(:H)和SiO2。其中的Si相以非氢化的非晶硅(a-Si)颗粒形式存在,随氧含量x的增加其尺度持续减小但始终存在。提出一种多壳层模型来描述a-SiOx:H薄膜的结构,认为a-SiOx:H薄膜中a-Si颗粒依次为Si2O(:H),SiO(:H),Si2O3(:H)和SiO2壳层所包围。随薄膜氧含量x的增加,各壳层厚度相应变化但各自的化学构成基本保持不变

    中国现代花粉数据集

    No full text
    孢粉是重建古植被、古气候的重要基础数据。孢粉数据库对研究样点至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古环境演变规律、古气候变化特征反演和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拟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收集整理了中国1960–2020年间发表和部分未发表的现代花粉数据记录,包括样品编号、采样位置、采样地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样品类型、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周边植被信息、参考文献、花粉类群及其含量等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标准化等处理,由此整合为中国现代花粉数据集。该数据集由4 497个现代花粉采样点的数据信息组成,包括660个来自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数据,1 763个前期整理发表的数据和2 074个近期收集的数据,涵盖772个花粉类群。样品类型以土壤表层样品(3 332个)为主,苔藓样品以及湖泊、海洋表层样品等为辅,广泛分布于全国不同地理区域和植被类型中,其中以温带荒漠区域(24.91%)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24.02%)最丰富,其次为温带草原区域(16.14%)和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15.83%)。数据按照来源可分为原始数据(58%)和数值化数据(42%);按照数据类型可分为原始统计粒数的样点(59%)和以花粉百分比表达的样点(41%)。半个多世纪以来,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表层现代花粉取样和研究。本数据集虽然仅获取部分记录,但样点覆盖了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可有效地用于古植被与古气候重建的现代孢粉与现代植被校验,并将为中国孢粉数据库的建立与更深入的孢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