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两种盾盘吸虫的生活史及吸虫纲系统发生的讨论

    Get PDF
    1.本文记述分布在我国的盾盘吸虫六种:贝居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conchicola K.Ba-er);黑龙江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amurensis Achmerov,1956);饭岛腹盾吸虫(Aspidogasterijimai Kawamura,1913);印度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indica Dayal,1943);中华杯盾吸虫(Cotylaspis sinensis Faust and Tang,1936)及东方簇盾吸虫(Lophotaspis orientalis Faust andTang,1936)。对各虫种的形态特征作简单描述。2.印度腹盾吸虫的生殖细胞发生及早期胚胎发育经详细观察,本文简单介绍此种吸虫的精子及卵子发生、受精卵发育达到杯状蚴过程及各发育期的形态特点。3.本文报道东方簇盾吸虫的各发育期虫体的构造特征,并简单介绍杯状蚴侵入其贝类宿主的途径和寄生部位。4.本文对盾盘吸虫的分类及系统发生等问题进行讨论

    福建腹口吸虫种类及生活史的研究

    Get PDF
    一、前言 腹口类吸虫由于其口孔开在身体腹面中央部位而不同于所有口孔开在前端的复殖类吸虫。本类吸虫的各幼虫期,如具纤毛棒的毛蚴、分支的胞蚴以及牛首状的尾蚴等特征也和前口类吸虫的各幼虫期有显著的差别。自从1819年Rudolphi发现腹口吸虫至今世界各地报道的种类已有一百七十余种,但是,在这许多种类中,进行过生活史研究的只有

    长劳管吸虫生活史的研究

    Get PDF
    1950年我们中之一(Tang,1950)在福州调查鸟类寄生虫从树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Stejnger)的直肠两侧的盲囊中找到了一种吸虫定名为长劳管吸虫(Cortrema torti Tang,1950)。在详细观察它的形态构造之后,认为它和分布在欧洲和美洲的家雀(Passer d.domesticus(Linne))肛门周围的上皮囊内寄生的豆形肛瘤吸虫(Collyriclum faba Bremser,1831)甚为相似。由于后者当时是被列入隐孔科(Troglotrematidae)因而长劳

    福建双腔科吸虫及六新种的记述

    Get PDF
    前言 双腔科(Dicrocoelidae Odhne,1911)吸虫对于畜牧业生产及人体保建卫生有着重要的关系。我们除对与人畜关系密切的一些种类如寄生于胰脏的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1889)Looss,1907),腔阔盘吸虫(E.coclomaticu

    我国牛羊双腔类吸虫病

    Get PDF
    牛、羊双腔类吸虫广在我国广大牧区和农村中相当严重地流行,大大地妨碍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过去,国内外有关本类吸虫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学的资料很贫乏。解放后,我们不断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现将所得到的一些结果简述于后。 一、我国牛羊双腔类吸虫病病原种类 双腔科Dicrocoeliidae Odhner,1911是复殖亚纲中一个很大的科,据山口左仲(1971)的“脊椎动物吸虫纲要”记录寄生在乌类的有213种,哺乳类的有74种,共28

    福建嗜眼科吸虫种类的记述

    Get PDF
    嗜眼科(Philophtalmidae Travassos,1918)吸虫是禽类寄生虫,其中某些种类系寄生于宿主眼中致病如我省沿海尤其闽南地区的鸡嗜眼吸虫(Philophthalmus gralliMathis et Leger,1910)在许多鸡、鸭中流行产生严重病害。此外,本科吸虫中尚有种类是寄生在禽类的泄殖腔及肠管等部位如平睾亚科(Parorchiinae Lal,1936)吸虫等

    牛、羊二种阔盘吸虫及矛形双腔吸虫的流行病学及生物学的研究

    Get PDF
    一、前言 双腔科某些吸虫是对牛、羊、猪、骆驼等家畜危害严重的一类寄生虫,例如寄生在胰脏的各种阔盘吸虫(Eurytrema Looss,1907)及寄生在肝脏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 Stiles et Hassall,1896)。前者分布全国各地,许多牛、羊群因此寄生虫病而大批死亡;后者主要分布在我国从东北到西北的各牧区中,在羊肝脏中寄生的虫体数量是以千、万来计算,严重地影响畜牧业生产。阔盘吸虫像矛形双腔吸虫一样,不仅是牲畜的重要寄生虫病的病原,而且也都能感染人体致病(图版Ⅰ图1),国内外病例常见不鲜(张

    福建省数种杯叶科吸虫研究及一新属三新种的叙述(鸮形目:杯叶科)

    Get PDF
    杯叶科是食鱼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寄生的吸虫。本文修订了以往在福建报道的虫种,叙述了一个新属三个新种,取消了前此所定的一个属及种[Tangiella parovipara(Faust and Tang,1938)],认为是存疑的种。本文还报道了盖前冠吸虫 Prosostephanus Tubangu,1922的终末宿主河獭,从而作者(Tang,1941)完成了其生活史的研究。本文比较了从河獭所得的标本与从描、犬所获标本各器官的测量数据,发现由最佳的终末宿住所得标本,其个体及各器官和卵子的测量数据均较大

    中国裂体科血吸虫和稻田皮肤疹

    Get PDF
    一、引言 解放后的新中国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危害人民的血吸虫病基本消灭。在考察我国血吸虫病的自然疫源和家畜疫源的同时,有关动物血吸虫的问题也得到了注意。这些血吸虫虽然不是人类正常的寄生虫,但其尾蚴却能侵入人体肌肤及内脏,产生称为稻

    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的终末宿主体内异位寄生的研究

    Get PDF
    日本血吸虫寄生的位置,通常在门静脉系统的根支血管中。在这里寄生的成虫产生的卵沉积在肠壁和肝组织内。由于血管分布的状况,日本血吸虫寄生的部位有一局限的范围。在此范围以外的病变,医学者称之为异位损害(ectopic lesion)。异位血吸虫病常由临床症状作出诊断,也由尸体解剖,或活组织检查,找到虫卵的沉积或成虫虫体而更加证实。以往国外的报导记录了人体各器官都有卵子的沉积。Faust(1948)曾统计自188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