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A nanoparticulate polyacetylene-supported Pd(Ⅱ) catalyst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Get PDF
    负载型的金属催化剂虽然分离方便,但在反应活性、选择性以及催化剂的结构表征方面均明显不如相应的均相催化剂.将均相催化剂通过不同的化学键固载于高比表面积载体是实现均相催化剂多相化的重要途径,这样可使催化剂兼具均相和多相催化剂的优势.然而要将均相催化剂锚定于特定载体上,通常涉及较为复杂的合成反应,对载体也有严格的要求.因而该法仅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难以实现规模生产.因此,提供一种简便有效地制备兼具均相和多相催化剂优势的催化剂合成方法非常必要.本文报道一种简便的制备聚乙炔纳米颗粒负载Pd(Ⅱ)催化剂(nP-Pd(Ⅱ))的方法,所制催化剂在水相中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中表现出极高的活性,同时具有便于分离、容易放大制备的特点.在室温下,将乙炔气通入PdC l2-4的水溶液中迅速变得浑浊,静置后容器底部有棕色沉淀,同时溶液变为无色透明.固体产物使用水、乙醇等溶剂进行洗涤;干燥之后收集既得聚乙炔纳米颗粒负载的Pd(Ⅱ)催化剂nP-Pd(Ⅱ).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Ir)及拉曼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X射线吸收光谱(EXAfS)等手段对nP-Pd(Ⅱ)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显示,在nP-Pd(Ⅱ)中Pd并非以Pd纳米颗粒形式存在;Xrd中没有未Pd纳米晶的特征衍射峰.Ir等表征证明乙炔在Pd的催化作用下发生聚合作用,生成了聚乙炔.EXAfS结果表明,Pd分别和氯原子以及C=C双键进行配位;同时,没有观察到Pd–Pd键的生成,进一步证明了Pd未被还原为Pd纳米颗粒.XPS也印证了Pd(Ⅱ)的价态.形貌上,nP-Pd(Ⅱ)为直径2–3nM的颗粒,其中的Pd原子均匀分散于聚乙炔纳米颗粒上,使其在反应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与底物接触,从而在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中表现出极高的活性.更重要的是,由于“憎水效应“,nP-Pd(Ⅱ)在溶液中以微米级的聚集体形式存在,因而反应后通过离心或者静置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因此,在nP-Pd(Ⅱ)催化剂中,每个Pd原子都是潜在的活性中心,这与典型的均相催化剂相似;同时,其独特的形貌使其具备了多相催化剂便于分离的特点.因此,nP-Pd(Ⅱ)是一种兼具均相和多相催化剂优点的催化剂且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极为简便.乙炔是常用的工业气体,溶剂采用水,制备在室温下即可完成,我们也成功地制备出克级规模的高活性、稳定性的nP-Pd(Ⅱ)催化剂.A novel nanoparticulate polyacetylene-supported Pd(Ⅱ) catalyst(NP-Pd(Ⅱ)) for use in the aqueous Suzuki-Miyaura cross coupling reaction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simply treating an aqueous solution of PdC l42- with acetylene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Electron mic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Raman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NP-Pd(Ⅱ) structure in detail.These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d atoms in the NP-Pd(Ⅱ) were present as Pd(Ⅱ) and were coordinated with both the Cl atoms and the C=C bonds of the polyacetylene.Both the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the Pd(Ⅱ) along the polyacetylene backbone and the aggregation of the NP-Pd(Ⅱ) in solution work in conjunction to make this material an ideal catalyst,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both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catalysts.supportedbyMi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2011CB932403;2015CB932303); 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221420102001;21131005;21390390;21333008)~

    负载型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简

    No full text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绿色介质,具有低熔点、难挥发、宽电化学窗口、结构可调等特性.负载型离子液体将离子液体与不同种类载体结合,维持其流动或结构特性,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易回收、降低工艺能耗等优点,突破传统离子液体在工业应用中的限制,为实现离子液体规模化应用提供新方法.本文总结了负载型离子液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负载型离子液体的分类及浸渍法、键合法、溶胶-凝胶法等常用的制备方法;阐述了其筛选预测模型及在模拟计算中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负载型离子液体在催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负载型离子液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负载型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简

    No full text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绿色介质,具有低熔点、难挥发、宽电化学窗口、结构可调等特性.负载型离子液体将离子液体与不同种类载体结合,维持其流动或结构特性,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易回收、降低工艺能耗等优点,突破传统离子液体在工业应用中的限制,为实现离子液体规模化应用提供新方法.本文总结了负载型离子液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负载型离子液体的分类及浸渍法、键合法、溶胶-凝胶法等常用的制备方法;阐述了其筛选预测模型及在模拟计算中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负载型离子液体在催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负载型离子液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负载型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简

    No full text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绿色介质,具有低熔点、难挥发、宽电化学窗口、结构可调等特性.负载型离子液体将离子液体与不同种类载体结合,维持其流动或结构特性,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易回收、降低工艺能耗等优点,突破传统离子液体在工业应用中的限制,为实现离子液体规模化应用提供新方法.本文总结了负载型离子液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负载型离子液体的分类及浸渍法、键合法、溶胶-凝胶法等常用的制备方法;阐述了其筛选预测模型及在模拟计算中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负载型离子液体在催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负载型离子液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负载型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No full text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绿色介质,具有低熔点、难挥发、宽电化学窗口、结构可调等特性.负载型离子液体将离子液体与不同种类载体结合,维持其流动或结构特性,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易回收、降低工艺能耗等优点,突破传统离子液体在工业应用中的限制,为实现离子液体规模化应用提供新方法.本文总结了负载型离子液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负载型离子液体的分类及浸渍法、键合法、溶胶-凝胶法等常用的制备方法;阐述了其筛选预测模型及在模拟计算中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负载型离子液体在催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负载型离子液体未来的发展趋势.</p

    Low-overhead smart power grid data aggreg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No full text
    本发明属于云计算与分布式神经网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神经网络的低开销智能电网数据聚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终端设备特征提取;(2)局部数据汇集;(3)云端数据处理。本发明允许边缘设备进行快速的局部推断,大大减少了通信成本,降低了时间开销,同时,通过分布式计算,可以保证数据聚合中的隐私问题并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

    16信道0.35μmCMOS/VCSEL光发射模块

    No full text
    研究了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及其列阵器件的光谱特性、调制特性、高频特性及与微电子电路的兼容性,将1×16的VCSEL与CMOS专用集成电路进行多芯片组装(MCM),混合集成为16信道VCSEL光发射功能模块。测试过程中,功能模块的光电特性及其均匀性良好,测量的-3dB频带芝宽度大于2GHz

    不同干扰方式对疏叶骆驼刺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J]

    No full text
    本实验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置春季刈割、春季火烧、秋季刈割、对照4个处理,研究干扰对其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秋季刈割叶片长宽比、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叶片进行能量交换、物质积累的能力最强。2)不同干扰方式均降低了疏叶骆驼刺株高,不利于疏叶骆驼刺的恢复与再生,3种人为干扰方式比较秋季刈割骆驼刺再生能力最强。3)秋季刈割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3种干扰在生理上降低了疏叶骆驼刺受外界逆境的损害,秋季刈割抗逆性最强。因此,秋季适度刈割是疏叶骆驼刺最佳的保护性利用措施

    NaCl处理对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生长及生理的影响/Effects of NaCl Treatments on Growth and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amarix ramosissima[J]

    No full text
    以1年生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幼株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50、100、200、400mmol·L-1)NaCl处理对多枝柽柳生长状况及叶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水势,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0mmol· L-1)的NaCl处理对多枝柽柳株高、冠幅面积、分枝数和叶、枝干重具有促进效应;高浓度(≥200 mmol · L-1)的NaC1处理抑制了多枝柽柳生长,对侧根干重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冠幅面积、分枝数、叶干重、枝干重及株高的抑制.H2O2和MDA含量在低浓度(≤100 mmol·L-1)NaCl处理下较对照未出现积累现象,随NaCl浓度升高(≥200 mmol·L-1)二者含量较对照出现显著积累.低浓度(≤100 mmol·L-1)NaCl处理下,多枝柽柳叶片SOD、POD、CAT和APX活性较对照均有所提高,高浓度的NaCl处理下SOD和POD活性开始降低.多枝柽柳叶片水势随NaCl处理浓度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低浓度(≤100 mmol·L-1)NaCl处理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呈上升趋势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