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密度制约对宝天曼落叶阔叶林锐齿栎死亡前后分布格局的影响

    No full text
    为了在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中验证森林树木死亡是否受密度制约的影响,我们在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1个100 m×100 m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样地,用双变量函数g(r)(the pair-correlation function)研究了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死亡前(活树和枯木统称为死亡前树木)和死亡后(活树为死亡后树木)的分布格局。把样地中的锐齿栎分为幼树(1 cm≤DBH5 m尺度呈聚集分布,死亡后幼树(1 cm≤DBH5 m的尺度呈聚集分布;(2)采用随机标签零模型和案例–对照设计的方法,排除生境异质性影响后,将幼树和小树的分布格局作为案例,将成年树的分布格局作为对照,并代表生境异质性的作用,通过小径级树木与成年树分布格局的对比发现,密度制约效应对死亡前后的锐齿栎分布格局均具有影响;(3)幼树和小树在成年树周围的分布死亡前为显著聚集分布格局,死亡后剩余树木的聚集强度下降;随着与成年树之间距离的增加,死亡后的幼树(仅包括现存的活树)逐渐向随机分布格局演替。本研究初步表明锐齿栎空间格局受生境异质性的影响并呈现出显著的聚集效应,排除生境异质性影响后,锐齿栎死亡前后的空间格局受到密度制约的影响,这一结果为Janzen-Connell假说提供了支持

    Diagnosis of 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by copy number variation analysis based on cerebrospinal fluid metagenom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o full text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60岁,因&quot;头晕、头痛2个月余&quot;入院。 症状体征 患者近2个月逐渐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既往史:明确诊断肺腺癌,伴肺内转移和多发骨转移,一直规律抗肿瘤治疗。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右肺呼吸音低,心、腹查体无殊,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诊断方法 脑脊液细胞学提示异型细胞。我们采用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对人源序列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分析,提示异常非整倍体,符合恶性肿瘤。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细胞学以及二代测序结果,确诊脑膜癌病&mdash;&mdash;肺癌脑膜转移。 治疗方法 行肿瘤靶向治疗、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等抗肿瘤综合治疗。 临床转归 头晕、恶心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适合阅读人群 神经科;检验科;呼吸科;肿瘤科</p

    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带落叶阔叶林群落不同径级系统发育结构的变化

    No full text
    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能够有效地反映各种生态过程对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研究群落系统发育结构能推断出其形成的生态过程,对于揭示群落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将宝天曼1 ha落叶阔叶林样地分为10 m×10 m、20m×20 m、25 m×25 m三个尺度的样方,将样地内乔木个体划分为小径级(1 cm≤DB

    Detection of 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by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and copy number variation analysi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No full text
    摘要 目的初步探索通过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联合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分析技术对脑膜癌病辅助诊断的意义。 方法连续入组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2022年3月至2022年6月确诊的10例脑膜癌病患者。脑膜癌病的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脑膜癌病诊断专家共识》的标准,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采用脑脊液mNGS病原微生物与CNV双组学检测。对照组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患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共10例。 结果入组的10例脑膜癌病患者中,肿瘤来源包括乳腺癌4例、肺癌6例。脑脊液mNGS联合CNV检测结果8例阳性,检测到非整倍体CNV,支持脑膜癌病的诊断;阳性率为8/10,阳性患者的肿瘤来源包括肺癌4例、乳腺癌4例。脑脊液CNV阴性患者2例,均为肺癌。全部患者脑脊液mNGS病原微生物分析结果均阴性;对照组CNV分析结果无阳性病例。 结论脑脊液CNV可作为脑膜癌病的诊断标志物,mNGS联合CNV对诊断脑膜癌病具有较高的阳性率,病原微生物与CNV的双组学联合分析的检测策略有助于拓宽脑脊液mNGS在临床辅助诊断的应用范围。</p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psychological pain

    No full text
    摘要:&nbsp;心理痛苦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要来自于受挫的心理需求。其特征是对自我及其功能的消极变化的感知,伴随着强烈的消极情绪。心理痛苦常与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有关,被认为是自杀过程的核心,更高的心理痛苦水平与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对心理痛苦的测量评估在门诊筛查、临床治疗、危机干预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心理痛苦的识别和自杀风险预测的准确性,经过二十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十余种测量心理痛苦的方法可以纳入临床风险评估。传统的评估方法较多基于Shneidman对心理痛苦的定义及其自杀理论,用于测量心理痛苦的强度和频率。近年来自杀模型和理论的发展,为心理痛苦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最新的评估方式趋向于更简短、便利的操作,或呈现心理痛苦的具体临床特征。此外,主题统觉测试、视觉模拟量表、疾病和自我的图示表征测量、结构化访谈等形式,弥补了自我报告的局限性。未来可以进一步结合神经生物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手段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在特殊人群和跨文化群体等多元环境中的应用。</p

    Clinical analysis of 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 patients with cerebellar ataxia

    No full text
    摘要:&nbsp;目的:分析总结合并小脑共济失调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mdash;2019年诊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中合并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与预后。结果:347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共有15例(4.3%)合并小脑共济失调,其中1例患者合并卵巢畸胎瘤,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28岁,从脑炎发病到出现小脑症状平均病程30.8 d,极期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平均3.73分,脑脊液白细胞中位数28&times;10 6/L。15例患者均接受了一线免疫治疗,1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二线免疫治疗,9例患者接受了吗替麦考酚酯长程免疫治疗。随访时间7~66个月,末次mRS评分平均2.73分,预后良好者(mRS评分&le;2分)6例(6/15) 。结论:抗NMDAR脑炎合并小脑共济失调者相对少见,此类患者在神经功能方面预后较差,应及时识别抗NMDAR脑炎患者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状,采用规范的免疫治疗方案和长程免疫治疗,以期改善预后。</p

    生态效益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筛选

    No full text
    生态效益评价的重要性已经广为人知,但评价内容和指标不统一,大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基本上是各说各有理,很难相互比较。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基础上,提出生态效益评价框架,强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决策依据,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应该包括生态系统整体贡献,考虑与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的关系;并探讨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关联性、灵敏性、层级性、决策导向性、代表性、可行性、独立性及经济适用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提出了生态效益指标筛选的多准则综合法和生态效益评价指标检验的3个标准(可定量化、专一化和震撼性)。本研究将为生态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参考

    生态效益及其特性

    No full text
    生态效益从1980年代提出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到了1990年代,随着外来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引进,生态效益在生态学界的使用不像从前普遍。将探讨生态效益的定义、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形成机制和主要特征,为国家将落实生态效益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将生态效益定义为生态系统及其变化引起的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善程度,并指出了生态效益形成机制及其特性的范围,其中机制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机制、生态系统内部稳定机制以及人与自然耦合机制;生态效益特性包括:生态系统介导性、人类福祉相关性、区域环境依赖性、持续再生性、多维性、跨尺度性、外部性、基础性和非市场性。这将为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方法的建立和不同研究成果比较提供科学基础

    JUNO Sensitivity on Proton Decay pνˉK+p\to \bar\nu K^+ Searches

    Get PDF
    The 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Observatory (JUNO) is a large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or designed to explore many topics in fundamental physics. In this paper, the potential on searching for proton decay in pνˉK+p\to \bar\nu K^+ mode with JUNO is investigated.The kaon and its decay particles feature a clear three-fold coincidence signature that results in a high efficiency for identification. Moreover, the excellent energy resolution of JUNO permits to suppress the sizable background caused by other delayed signals. Based on these advantages,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for the proton decay via pνˉK+p\to \bar\nu K^+ is 36.9% with a background level of 0.2 events after 10 years of data taking. The estimated sensitivity based on 200 kton-years exposure is 9.6×10339.6 \times 10^{33} years, competitive with the current best limits on the proton lifetime in this channel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