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3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中华美学的现代意义及重建之路

    Get PDF
    中华美学既具有前现代性又具有现代意义。其前现代性体现为天人合一观念的蒙昧性、非超越的世间性和逻辑体系的薄弱等。这种古典理论,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实践。同时,中华美学又具有现代意义,它保存着合理的思想内核,包括主体间性思想、直觉体悟的现象学方法,情感美学思想、身体美学思想以及生活美学思想等。如果祛除中华美学的蒙昧性,就可以与现代美学进行对话,从而成为中国现代美学的思想资源

    Deconstruction,Body,Life:Post modern aesthetics in China

    Get PDF
    后现代美学传入中国已有三十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格局,身体美学、生活美学都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并呈现出枝繁叶茂的态势。然而关于后现代美学在中国的研究大多仍限于一家一派,且诸多研究者所选择的思想家也往往不同,而对后现代美学在中国之整体发展情况的研究仍然付之阙如,本文认为适时总结后现代美学的成果和收获、经验和教训,或许有助于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并进而反思美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后现代美学产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语境,关于这一语境,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或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或称之为消费社会,或称之为晚期资本主义,或称之为后现代性。在这一语境中,出现了泛审美化和反审美化两种对立的审美现...Post modern aesthetics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for thirty years, and the pattern of Chinese aesthetics research has deeply been influenced,body aesthetics and life aesthetics have taken root in China, and shows a tendency of flourishing. However on the research of Post modern aesthetics in China are mostly limited to a person or a school, and those thinkers who are chosen by many researchers are...学位:文学博士院系专业:人文学院_文艺学学号:1022013015407

    如何进行现象学的美学研究?——以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引言为中心

    Get PDF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的引言初步勾勒了他所理解的现象学方法。以这篇引言为中心,适当参照其他现象学美学家如海德格尔、英加登、盖格尔的某些观点,便可以管窥现象学美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一般而言,现象学的美学研究都是意向性分析和本质研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现象学美学家往往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意向性分析、本质研究、搁置价值判断是现象学美学研究的三个要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象学美学史”(项目编号:11BZX084)

    Research on Deng Yizhe’s Calligraphy Aesthetics Thoughts

    Get PDF
    本文旨在阐述20世纪初期的美学家、美术史家邓以蛰先生的书法美学思想。主要从其文化背景入手,通过对其相关美学论述,尤其是《书法之欣赏》一文的研究,探讨其书法美学体系的建构,着重阐述其书法意境说,以及在方法论方面的独特贡献。 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邓以蛰书法美学思想: 第一部分“时代背景与生命经历”。本文从邓以蛰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生命经历入手,认为动荡的时代背景和中西文化思想的碰撞的时代环境促成了其美学思想的诞生,而其丰富的生命经历,使他得以将传统文化的积淀与西方文化思想融合起来,为他后来以西方美学理论阐释中国传统书法美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理论视角。 第二部分“邓以蛰书法美学体系概述”。...This paper aims to expound calligraphic aesthetics thoughts of Deng Yizhe,who was one of the great aesthetician and art historian by the early 20th century. Starting from its cultural context, through its associated aesthetic works, especially on the 《appreciation of calligraphy》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calligraphy aesthetic system, it focuses on the calligraphy mood that as well as his uniqu...学位:文学硕士院系专业:人文学院_文艺学学号:1022013115238

    生存美学:超越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

    Get PDF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舒斯特曼在《实用主义美学》中提出了建立“身体美学“的构想。21世纪初随着舒斯特曼的著作翻译到中国,身体美学开始受到国内美学界的关注,有关身体美学的谈论日益增多,有些学者以传统的意识美学为参照甚至提出了美学转向的论断。我们认为如若从人的生存整体出发,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都有其不足之处,生存美学才是当今美学建构应取的方向

    Aesthetics Transformati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a study on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Get PDF
    近二十年来,在中国美学中,影响最大的学术事件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1994年,杨春时发表了题为《走向“后实践美学”》的论文,对实践美学展开了批评。针对杨春时的批评,实践美学的捍卫者立即发文反驳,形成了影响全国的大论争。在论争中,杨春时的超越美学、潘知常的生存美学,张弘的存在美学组成了后实践美学,改变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整体格局。 后实践美学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首先,后实践美学是中国美学的自我修正。基于民族救亡图存的需要,美学自传入中国开始就由哲学学科扭曲为应用学科,审美教育成为美学中心。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意识形态的强势影响,表面繁荣,实际没有学术独立性。直到后实践美学兴起,立足审美...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debate between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academic event in Chinese aesthetics. In 1994, Yang Chun-Shi published a paper to criticize Practice Aesthetics. And then, the defenders of Practice Aesthetics immediately retort. Great debate was begun. In the debate, Yang Chun-Shi’s Transcendence Aesthetics, Pan Zhi-Chang’s L...学位:文学博士院系专业:人文学院中文系_文艺学学号:1022009015352

    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

    Get PDF
    所谓新实践美学与旧实践美学没有本质的区别 ,它们都以实践哲学为基础 ,以实践作为美学的基本范畴。由此在对待审美、美学的逻辑起点、劳动与审美以及美的本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 ,新实践美学的观点仅仅是在实践美学体系内作修补 ,它注定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

    超越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

    Get PDF
    早期现代美学是"意识美学",它高扬精神性,排除了身体性,从而为高雅艺术和精英文化的独尊地位提供论证。后期现代美学转向"身体美学",它肯定意识与身体的同一,同时也偏重于身体性,从而为通俗艺术和大众文化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应该超越身体美学与意识美学的对立,既承认审美的精神性,也承认审美的身体性,并且肯定精神性的主导地位,建立身心一体的现代美学

    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Get PDF
    从历史条件来说,主体性的实践美学所赖以产生的启蒙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现代社会已经来临,因此人的精神需要也发生了变化,从高扬主体性转化为批判主体性,从对主体性的信心转化为对主体间性的渴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主体间性的后实践美学取代主体性的实践美学就势在必然了。从世界美学的现代发展上看,主体性哲学和美学已经成为过去,当代哲学美学已经走向主体间性。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学的思想资源还是19世纪的西方美学包括青年马克思的《手稿》的话,那么当代中国美学已经面向现代西方美学,与世界美学的接轨也必然要求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这就是说,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就是扬弃曾经作为主流的主体性实践美学,在继承其合理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它的学术批判,并且在主体间性哲学的基础上建构现代美学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持续多年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就是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过程,因此其意义是不能低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场争论的深入发展,一个可以与世界美学比肩的中国现代美学体系一定会出现

    美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Get PDF
    实践美学对主体性的强调,是美学研究的一大理论收获,也在文艺创作和审美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主体论哲学背后理性独断论的理论误区,使实践美学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后实践美学关注主体间性在审美活动中的本体地位,既为方兴未艾的生态美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又沟通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从而拓展了美学理论的阐释空间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