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research outputs found

    Organizational Preparedness of Product Crisis: An Integration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stitutional Theories

    Get PDF
    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的质量标准在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企业一旦发生产品危机,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对于危机的处理依旧处于被动地位,危机意识比较薄弱。然而,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表明,那些为危机做了充足准备的企业,会比危机倾向型组织遭受更少的危机。并且面对同样的危机,危机准备型组织会比危机倾向型组织遭受更少的损失。因此,企业产品危机准备的研究对企业如何应对产品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企业产品危机准备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组织学习和组织制度环境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影响企业产品...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bo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the product is improving and consumers' rights consciousness has been enhanced. Therefore, modern enterprise is more easily to suffer product crisis. Once the enterprises fail to adopt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product crisis, it will lead to huge losses to the enterprise. For the h...学位:管理学硕士院系专业:管理学院_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号:1772011115114

    Preliminary Study of Hangzhou Undergraduates Apartment Design

    Get PDF
    大学生人才公寓是国内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建筑类型,是政府廉租房的一种具体形式。该文主要从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两方面,阐述了杭州大学毕业生人才公寓的设计过程,提出大学生人才公寓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年轻创业者的生活本质,提倡开放、交流、活力的新居住精神。The apartment of undergraduates is the new architectural typ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 kind of low rent houses by government.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Hangzhou Undergraduates Apartmen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general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t brings forward the concept that Undergraduates Apartment design should take into young people's life essence consideration, and advocates the new housing concept of openness, communication and vitality

    植物挥发性气体(VOCs)研究进展

    Get PDF
    植物挥发性气体(VOCs)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植物间信息传递及适应性改变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释放VOCs具特异性、系统性、时序性与节律性等特点,VOCs主要在寄主选择行为、产卵行为、求偶行为、引来昆虫天敌干涉等方面影响植食性昆虫。VOCs介导的植物间信息传递作用包括4个过程:"释放者"植物合成及释放气体、气体在空气中的运输、气体在植物表面的吸附及"接收者"植株对气体信号的感知。收集VOCs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溶剂洗脱法和吸附-热脱附法

    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

    Get PDF
    分别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MSS/TM/E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B)影像数据,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完成了中国1978~2008年4期(基准年分别为1978,1990,2000和2008年)湿地遥感制图,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湿地现状及近30年来湿地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ⅰ)截止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324097km2,其中以内陆沼泽(35%)和湖泊湿地(26%)为主.(ⅱ)1978~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而人工湿地增加了约122%.过去30年里湿地减少的速度大幅降低,由最初5523km2/a(1978~1990年)降为831km2/a(2000~2008年).(ⅲ)减少的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其类型变化由湿地向非湿地转化的比例逐渐降低.初期(1978~1990年)几乎全部(98%)转换为非湿地;在1990~2000年间减少的自然湿地约有86%转化为非湿地,而在2000~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7%.(ⅳ)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是中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湿地变化在中国分为三大不同特征区域,即西部三省/自治区(西藏、新疆和青海)、北部两省/自治区(黑龙江和内蒙古)和其他省市区.其中西部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以气候增温为主;新疆湿地由于气候增温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造成变化不大.北部省/自治区的湿地变化则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而其他省市区的湿地变化几乎完全受控于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Analysis for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ields in process of hydrate dissociation by depressurization

    No full text
    An improved axisymmetric mathematic modeling is proposed for the process of hydrate dissociation by depressurization around vertical well. To reckon in the effect of latent heat of gas hydrate at the decomposition front, the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is employed. The semi-analytic solutions for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ields are obtained by using Boltzmann-transformation. The location of decomposition front is determined by solving initial value problem for system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distributions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along horizontal radiate in the reservoir are calculated. The numeric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ving speed of decomposition front is sensitively dependent on the well pressure and the sediment permeability. Copyright (C)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加热开采过程中海底稳定性研究

    No full text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结合我国南海水合物的矿藏情况,对水合物的加热开采过程进行传热分析。首先利用热流值计算输入的总热量,再根据已分解的水合物计算水合物分解消耗的热量以及产出的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热量,估算在加热开采过程中的热效率(用于水合物分解的热量与输入热量之比)、能量效率(开采所得甲烷气体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与输入热量之比)与水合物分解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水合物分解到一定范围后,产出热量会小于输入热量,所以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应控制水合物的分解范围,以保证较高的热效率。以此为依据对水合物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的分解范围控制及布井情况进行分析,在确定水合物最大分解范围之后,假设在水合物区打竖直开采井,对水合物加热开采过程进行热力耦合计算。这里计算的温度场为一个瞬态温度场,随着加热的进行,水合物的分解范围从井筒附近向外围不断扩大。水合物分解后,沉积物弹性模量和强度会明显降低,在模拟过程中,把沉积物的参数设成温度的函数,通过温度场来控制沉积物参数的变化,从而解决水合物分解过程中的移动边界问题。按上述方法计算出水合物加热开采过程中不同分解范围时海床表面岩体的位移情况及矿区岩体的塑性区情况,最后总结出水合物开采过程中海床表面的位移变化规律及矿区岩体的塑性区发展规律,给出合理的开采建议

    梯级引水式水电站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No full text
    为研究梯级引水式水电站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云南景谷河3座梯级电站影响下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电站的修建显著改变了河流的流速及水深;减水段和混合段水体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级电站混合段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减水段;功能摄食类群上混合段的滤食者、撕食者和捕食者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减水段;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表明,相对于混合段,水电站影响下减水段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故修建梯级小水电站时,应关注其对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