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中央官员来源与地方经济增长

    Get PDF
    本文将1985—2007年中央官员的来源按籍贯与工作经历进行了划分,尝试系统考察中央官员对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央官员对其籍贯来源省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其曾工作过的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并不显著,并且这一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其籍贯来源地的投资率来实现的。进一步运用分位数回归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上述作用对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拓展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作用的认识

    企业危机后的信息资源建设

    No full text
    在指出企业危机信息资源建设原则的基础上从认知、学习和内容模块三方面论述企业危机信息资源建设过程。具体阐述了基于信息资源载体和管理过程的危机信息资源认知;基于信息资源本体知识转化和应急反应的危机信息资源学习和由案例、方法、专家、组织和工具等组成的内容模块

    企业危机信息顾问机制研究

    No full text
    企业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处理效果决定了危机管理效果。本文提出建立专门处理危机中信息问题的信息顾问机制,使企业危机管理建立在科学的信息分析基础之上。并阐述了信息资源顾问、信息技术顾问和管理整合顾问等机制内容;指出了树立理念,设立顾问小组和建立危机知识管理框架等建立机制的要点

    乡镇尺度绿洲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动态模拟与分析

    No full text
    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根据历史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主要人文驱动因素——人口、经济、技术和市场,设计参考模式、经济模式和生态模式3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数量需求情景,采用CLUE-S模型分别模拟了地方区、兵团区未来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地方区与兵团区Logistic回归的ROC系数均大于0.7,在40 m×40 m栅格粒度除地方区1998年Kappa系数为0.75外,其余均大于0.8,说明CLUE-S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干旱区乡镇尺度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其计算的土地利用空间发生概率是合理的,不同需求情景下的空间动态模拟结果有效性好,可作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决策的参考依据

    土地变化多尺度研究进展与展望

    No full text
    土地变化是生物物理因素和人为因素在时空上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目前多以遥感、G IS、统计回归分析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分析表征土地变化的多源数据,获取土地变化的多尺度特征。土地变化的多尺度研究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①缺乏土地变化微观与宏观之间相互联系的综合研究;②小尺度土地变化过程的聚合不能正确表征大尺度的变化过程,而且受测量范围和分辨率(精度)的限制,所得到的观测数据仅能描述部分土地变化;③现有的土地变化模型多基于单一尺度,在分析土地变化的多尺度特征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对现有土地利用模型的整合以及与土地经济学模型的集成,将是深入研究土地变化多尺度科学问题的潜在方向,具体包括:土地变化的微观与宏观表达研究;土地变化多空间尺度的表征研究;土地变化的微观与宏观之间、不同空间尺度相互关系研究;土地变化多尺度分析模型研究。这将深化土地变化的驱动过程与机理研究,并推动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

    内陆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以新疆白杨河流域为例

    No full text
    基于GIS/RS环境对两期Landsat7-E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区域整体景观格局水平和土地利用类型水平两个角度,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等5个指数描述白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除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有所减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景观水平上看,区域景观异质性在增大,景观斑块的连通性降低,表现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增加,优势度指数减小;从类型水平上看,5年间人类对景观的干预程度较大,对人工景观的干扰强于半自然景观,体现在半自然景观类型的分离度较小,而人工景观类型的分离度较大。同时,景观周长-面积分维度指数的增长趋势说明景观斑块的自我相似性减小,几何形状趋于复杂化。总体上,是人类活动加剧破坏了自然绿洲内部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并且人类活动干扰还在增加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