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金属上化学吸附的簇模型量子化学研究

    Get PDF
    簇模型方法是研究化学吸附的最重要的量子化学方法之一。本文对‘簇──表面类比法’的物理内涵、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评述

    簇模型选取的配位数原则——CO/ZnO吸附体系的ab initio研究

    Get PDF
    提出并以ZnO为例初步考察了用于金属氧化物的簇模型选取的配位数原则,即尽可能选取边界悬空键总数最少的簇模型,使簇模型“边界效应”尽可能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O在一系列按配位数原则选取的(ZnO)n表面簇模型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配位数原则有效地缩小了簇模型的选取范围;依配位数原则确立的ZnO表面簇模型,能够对CO/ZnO吸附体系给出合理的定性解释.计算还表明,考虑相关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计算结果

    NO在NiO(100)面吸附的DV-X_α簇模型研究

    Get PDF
    采用量子化学的SCC-DV-Xα嵌入簇模型方法考察了NO/NiO(100)吸附体系的两种不同吸附方式:以N端在正离子顶位的垂直线性吸附和弯折式吸附方式.结果表明:1)在两种吸附方式下,NO都是电子受体;2)NO与表面正离子间的成键行为尽管类似于金属亚硝基化合物,但表面电场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使得吸附的N-O键的σ成链增强的主因.定性解释了NO/NiO(100)面吸附体系的IR光谱行为

    量子化学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与展望

    Get PDF
    本文通过对最近三届量子化学Sanibel国际研讨会和全国量子化学第5届学术讨论会会议内容的对比,评述了当前国际、国内的量子化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粗浅地探讨了我国量子化学的发展战略

    金红石型TiO_2表面嵌入簇模型的密度泛函研究

    Get PDF
    应用金属氧化物簇模型的选取原则和密度泛函方法,对一系列嵌入族模型金红石型(TiO2)n(n=2~15)的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合理选取的嵌入簇模型可以得到与实验一致的固体表面电子结构,通过描述表面的性质能够给出表面金属吸附的电子行为的定性解释,进一步证实了该模型的密度泛函研究能够用于固体金属氧化物的簇-表面类比.揭示了选择合理的簇模型是保证族表面类比方法成功的主要因素

    计算机模拟铜原子簇的稳定构型和能量性质

    Get PDF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铜原子簇 Cun(n=2,3,4,6)的稳定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通过拟合从头算势能面构造铜原子簇势能函数的双体、三体及四体项,并利用该函数和全局优化“Basin-Hopping”算法得到较大铜原子簇(n=13~56)能量极小的结构,计算结果与实验及其它计算结果相一致

    计算机模拟铌原子簇的稳定构型和能量性质

    Get PDF
    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结合全局优化“Basin-Hopping”算法研究了铌原子簇: 对于 Nb 小簇 n=2~6 我们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它们的稳定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 通过拟合计算结果构造铌原子簇势能函数, 并利用该函数和全局优化“Basin-Hopping”算法得到较大铌原子簇(n=7~20)能量极小的结构. 计算结果表明与实验及其它计算结果相一致

    CO在Cu/ZnO上吸附的簇模型研究

    Get PDF
    采用DFT方法和HF方法对CO在Cu/ZnO催化剂上的Zn(Ⅱ)和Cu(Ⅰ)表面位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HF方法给出了较弱的M-CO(M=Zn(Ⅱ),Cu(Ⅰ))表面吸附键描述,但无法正确预测其强弱顺序,MP2方法与DFT方法则给出与实验事实一致的描述.文章还对CO/铜基催化剂吸附体系的IR光谱进行了合理的理论预测

    金属氧化物SPC簇模型方法——嵌入簇点电量的确定

    Get PDF
    探讨和比较了确定金属氧化物晶体点电荷量的几种自洽条件的优劣 ,并使用abinitioHF方法对在不同点电荷量嵌入环境下MgO簇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点电荷量的大小会明显影响嵌入簇的电子性质 ;即使MgO被通常认为是纯的离子型氧化物 ,点电荷量取为表观化合价± 2 ,仍过高地估计了Madelung势 ,嵌入簇与点电荷之间应满足一定的自洽条件 ;使用点电荷为嵌入环境时 ,即使达到电荷自洽、偶极矩自洽或势自洽 ,簇模型计算结果仍与固体性质存在一定的偏差 ;将点电荷进行球谐展开 ,赋予其连续变化的电荷密度分布后 ,得到了一个对固体整体性质描述较好的SPC簇模型

    Ammonia-Sensitive Porous Plastic Fiber Optical Probe Utilising Tri-iodo-fluorescein as Fluorescence Indicator

    Get PDF
    研究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双甲基丙烯酸四乙二醇酯和庚烷为聚合原料, 藻红为荧光指示剂对氨敏感的多孔塑料光纤探头, 同时探讨PH 及氨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Ammonia-sensitive porous plastic fiber optical probe, which is polymerized by methyl methylacrylate,tetraethylene-glycol bis(methylacrylate) and heptane,utilising tri-iodo-fluorescein as fluorescent indicator is invistigated;effect of pH and ammonia is also discussed.国家863计划资助!(818-Q-09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