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research outputs found

    Intertemporal choice: From Behavioral to Neural Mechanism

    No full text
    跨期选择是行为决策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当结果发生在不同时间点时,人们对这些结果做出的权衡取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出的很多重要决策均涉及跨期选择。通过两个研究,本文从行为和神经基础的层面探讨了跨期选择的机制。 研究一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跨期选择:养老金决策。研究一以中国劳务输出工人为被试,在真实情境中探讨了时间折扣偏差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养老金决策的影响作用。通过调查问卷及养老金购买行为记录,我们发现,被试表现出一种反转的、行为上的养老金谜题:少数被试有购买养老金意愿,但多数被试最终实际参抓!了养老金计划。同时,在控制了离职意愿的影响后,我们发现,可预测购买养老金意愿及行为的变量不同:保险相关经验可预测养老金购买意愿,但养老金购买行为可由时间折扣率和定期储蓄率预测。这一结果将对更好地设计和推广养老金计划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在研究二中,基于以往行为研究发现的符号效应,即获得情境的时间折扣率高于损失情境,我们使用事件相关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一,探索了跨期选择中时间折扣的神经机制。研究二使用了两个跨期选择的决策任务:获得和损失情境的跨期选择任务,且两个任务的形式完全对称。研究结果发现,当被试对一未来的获得与损失进行选择时,侧额p_卜和后顶叶区域都发生了激活,但在折扣损失时,不仅这两个区域的脑激活更强,脑岛、丘脑、背侧纹状体等区域也显著激活;而如果被试需要对即刻的选项进行选择,后扣带回和内侧前额叶皮质都会发生激活,但在折扣损失时,前扣带回、脑岛和额上回都会发生激活。这些结果说明,人类的大脑对未来损失比对未来的获得更加敏感,而这可能是由诸如恐惧、厌恶之类的负性情绪所驱动的。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购买养老金存在意愿小于行为的现象,且时间折扣率可预测养老金决策的比率;(2)额顶网络参与获得与损失情境中的时间折扣过程,但是损失条件下时一间折扣的神经机制与获得条件下并不对称。</p

    健康行为中的跨期决策研究--基于资源匮乏理论视角

    No full text
    国民的健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与目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的现状,如何在当前经济发展和国民未来健康间权衡,成为现代社会,包括中国必须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这一问题与健康行为中的跨期决策密切相关。先前行为决策研究发现,健康的跨期决策具有不同于金钱的独特心理属性,但其机制尚不明瞭。社会心理学领域新近提出的资源匮乏理论认为,资源匮乏状态可能影响人们在重要决策中的策略。由此我们推测,健康行为中的跨期决策亦可能受到资源状态及环境、个体差异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一视角,本项目拟通过行为实验、眼动追踪、不同人群对照及大样本调查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层面深入探究资源状态对健康跨期决策的作用、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从实证角度揭示中国民众健康跨期决策的基本现状,并探索环境、决策效价、注意偏差等对健康跨期决策的影响。项目结果可加深对跨期选择机制的理解,为促进健康行为、制订相关公共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决策回避与决策冲动及其机制

    No full text
    决策回避和决策冲动是个体在决策时常见的两种稳定的不良决策倾向,也是与做出决策的时间相关的重要概念。以往研究中,对二者的研究沿不同路线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分散混杂,缺乏对概念的整合和对内在机制的深入探索。本项目计划(1)检验决策回避与冲动中个体的决策原则;(2)考察决策情境冲突和决策回避与冲动的关系;(3)探索人格和决策回避与冲动的关系。项目拟通过直接测量个体的决策回避和决策冲动行为,整合二者的概念并深入探讨其本质与内在机制。冀在本项目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决策回避与冲动的解释和预测模型,促进行为决策、管理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发展与完善,并可为管理实践及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干预、管理人员选拔与培训、职业选择等实践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跨期选择的性质探索

    No full text
    跨期选择指人们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价值做出的权衡与决策。大量研究证明,跨期选择中人们存在普遍的时间折扣倾向,即将未来的价值折扣后与当前价值进行权衡。跨期选择研究不仅与人类心智的起源与机制等基础科学问题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国家公共政策的制订,可为增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调整我国社会消费结构提供心理学的理论支持与指导。本项目拟采用实验室研究和大规模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深入探索跨期选择的本质。一方面,采用实验室研究法探讨影响跨期选择的重要因素,冀回答:(1)跨期选择的效价及其与价值数量、延迟时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心理机制;(2)跨期选择中是否存在领域特异性及其心理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全国范围的调查,以期(1)建立中国城镇居民时间折扣率的常模;(2)测量不同类型人群的时间折扣率,以探讨跨期选择的性质与内涵。项目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加深学界对跨期选择现象的理解

    决策心理助推社会发展

    No full text
    回顾2018年,决策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ldquo;助推&rdquo;(Nudge)。助推是近20年行为科学和行为决策领域的一种新研究取向,是指既不必取道行政命令也不借助经济杠杆的第三条&ldquo;柔性&rdquo;的独特方法,以促使人们的行为朝着预期方向改变。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Richard H.Thaler(理查德</p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Intertemporal Choice

    No full text
    跨期选择指人们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价值做出的权衡与决策。大量研究证明,跨期选择中人们存在普遍的时间折扣倾向,即将未来的价值折扣后与当前价值进行权衡。跨期选择研究不仅与人类心智的起源与机制等基础科学问题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等现实问题。本项目拟采用实验室研究和大规模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深入探索跨期选择的本质。一方面,采用实验室研究法探讨影响跨期选择的重要因素,以探索:(1)跨期选择的效价及其与价值数量、延迟时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心理机制;(2)跨期选择中是否存在领域特异性及其心理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全国范围的调查,从而:(1)建立中国城镇居民时间折扣率的常模;(2)测量不同类型人群的时间折扣率,以探讨跨期选择的性质与内涵。项目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加深学界对跨期选择现象的理解

    跨期选择的性质探索

    No full text
    跨期选择指人们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价值做出的权衡与决策。大量研究证明,跨期选择中人们存在普遍的时间折扣倾向,即将未来的价值折扣后与当前价值进行权衡。跨期选择研究不仅与人类心智的起源与机制等基础科学问题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等现实问题。本项目拟采用实验室研究和大规模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深入探索跨期选择的本质。一方面,采用实验室研究法探讨影响跨期选择的重要因素,以探索:(1)跨期选择的效价及其与价值数量、延迟时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心理机制;(2)跨期选择中是否存在领域特异性及其心理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全国范围的调查,从而:(1)建立中国城镇居民时间折扣率的常模;(2)测量不同类型人群的时间折扣率,以探讨跨期选择的性质与内涵。项目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加深学界对跨期选择现象的理解

    双语情景下的语言储蓄假说:不同语言影响未来取向及跨期折扣?

    No full text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口已经成为了双语使用者,探究使用不同语言对决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大现实问题。跨期决策主要涉及不同时期的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基于语言学中&quot;语言塑造思维&quot;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Chen(2011)提出的语言储蓄假说(Linguistics-saving hypothesis)也发现:强未来时态标识的母语(即动词需要根据未来时态进行变换)可能减少了个体未来导向的行为,也影响了个体的跨期决策偏好。前人研究已表明,短暂地使用其他语言也会对个体的风险决策及时间取向产生影响。据此,本研究假设:语言储蓄假说在双语情景下仍然适用,即当母语是弱未来时态标识语言(如中文)的个体,使用强未来时态标识的外语(如英文)时,由于英文语法强调&quot;现在时&quot;与&quot;未来时&quot;的不同,使用英文就可能会使得个体的未来时间取向更低、对未来事件的感知更为遥远,从而产生更大的跨期折扣率。研究1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中文组114人,英文组78人),利用跨期选择量表及未来取向应对量表分别测量被试的折扣率及未来时间取向,结果发现:相较使用中文,中文母语者在使用英文时的未来时间取向更低(p=.006, Cohen&rsquo;s d=0.398, BF10=3.852),但两组在跨期折扣率上的差异未达显著(p=.198,Cohen&rsquo;s d=0.190, BF10=0.347)。研究2(中文组215人,英文组208人)改用跨期匹配任务,得到的结果与研究1一致:中文母语者在使用英文时的未来时间取向更低(p 100),但语言对跨期折扣率(p=.362, Cohen&rsquo;s f=0.045, BF10=0.179)、主观时间知觉的影响不显著(p=.560, Cohen&rsquo;s f=0.032, BF10=0.139)。本研究部分支持了双语情境下的语言储蓄假说,表明语言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母语的长期影响,即使是短暂的语言转换也可能对个体的未来取向产生影响。但本研究暂未发现语言对跨期折扣率、主观时间知觉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除时间因素外,跨期折扣率可能还受到了其他因素(如:冲动性人格)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从其双语情境进一步探寻双语储蓄假说的内部机制。</p

    Is Loss Aversion A Robust Effect? An Uneven Route of Seeing that losses Loom Larger than the Same Amount of Gains

    No full text
    损失规避是预期理论的核心部分之一,指等量的损失和获得产生的心理效用并不相同,前者大于后者。大量研究从生理、认知、情感等角度探讨损失规避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以期认识、预测并控制损失规避导致的偏差。本研究假设损失规避与获得或损失的"程数"(route)有关,以往研究发现了损失规避现象,是由于其采用的"双程损失-单程获得"典型情境中,损失程数多于获得程数。为检验该假设,本研究设计了不同于传统范式的"获得和损失程数相等"的镜像情境、"单程损失-双程获得"及"三程获得"三种不同的得失情境。研究结果支持本假设:当损失的程数等于或少于获得的程数时,损失规避现象消失;获得或损失的程数越多,个体对其的心理感受强度趋于越高。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检验心理感受强度在程数和损失规避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