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Get PDF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在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下,银行难以摆脱"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等问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不足。应通过培育经理人市场、在法律上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等措施来完善公司治理

    从亚洲金融危机看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

    Get PDF
    从亚洲金融危机看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李晓峰陈光此次亚洲金融动荡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银行业普遍存在着巨额呆账,其抗御金融风险能力大大下降。目前我国虽然不会出现类似的危机,但这决不等于说我国没有金融..

    微地形环境下输电线路微气象分析与预测技术

    Get PDF
    为了研究微地形区域输电线路运行的气象情况,在小气候理论基础上,以华北电网3条典型微地形区域且历史上发生过由极端天气引发的输电线路事故为例,分析了山区微地形导致的微气象形成机理,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微地形气象因子与宏观大气参数之间的回归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从定量角度揭示微气象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且能够对微地形区域输电线路运行的微气象参数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为输电线路电气可靠性实时评估与预警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科技项目(沿海重污区输电线路覆湿雪闪络预测技术研究,KJ19-1-07)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资助(微地形、微气象电网覆冰数值预测技术研究,52020118000U)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外绝缘表面液滴吸附生长模型及诱发沿面放电闪络机理研究,51677128

    台资企业融资偏好与两岸金融机构合作

    Get PDF
    本文分析了目前两岸金融合作的现状、台资企业融资难及台资企业融资偏好等问题。阐述了在新形势下,两岸银行业合作的途径和框架

    Detection of isoniazid-resistant mutations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y fluorescent PCR probes and melt-curve analysis

    Get PDF
    目的研究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突变方法,评价检测耐多药结核病的能力。方法对结核病人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使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与金标准传统药物敏感性试验比较,获得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率。结果检测408例结核病人临床分离培养样本,药敏试验检出278例异烟肼敏感标本,130例异烟肼耐药标本;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出异烟肼敏感和耐药标本281例、127例,灵敏度为87.69%,特异性为95.32%,一致率为92.89%。结论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速度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突变的快速检测,适于耐多药结核病的快速筛查。OBJECTIVE The study explored the features of fluorescent PCR / melt-curves analysis in the detection of isoniazid-resistant mutations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so to evaluate the capability of the metho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ETHOD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d from tuberculosis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fluorescent PCR / melt-curves analysis and gold standard conventional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obtain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consistency of the new method.RESULTS Among the 408 culture samples isolated from tuberculosis patients,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indicated 278 isoniazid-sensitive and 130 isoniazid-resistant specimens, and fluorescent PCR / melt-curves analysis revealed 281 and 127 specimens, respectively.Consequently, sensitivity, specificity,and consistency of the fluorescent PCR / melt-curves analysis were 87.69%, 95.32%, and 96.32%, respectively.CONCLUSION Fluorescent PCR / melt-curves analysis is time-efficient and high in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and may be used in the rapid detection of isoniazid-resistant mutations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rapid screening of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8ZX10003-004

    超视锐度研究及理论解释

    Get PDF
    超视锐度超分辨是视觉研究中一个奇特的现象, 本文先对超视锐度现象的实验研究情况作一系统介绍, 然后阐述了相关理论模型及观点联系到其他感觉系统中也有类似现象, 从信息论观点提出这是一种系统层次上的功能现象,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275023) 武器装备予研基金资助项目(514540503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调节EGF受体核移位

    Get PDF
    EB病毒编码的病毒潜伏膜蛋白 1(LMP1)是重要的致瘤蛋白,一直以来是EB病毒致瘤机制的研究核心.传统的受体学说认为,细胞膜受体作为第一信使,在细胞膜上与其配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但近年来,对EGFR家族成员受体核移位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意义的研究,拓宽了人们对细胞膜受体生物学功能的认识.利用我们建立的Tet-on系统调控LMP1表达的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证实,LMP1可调控EGFR的核移位,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通过GFP与EGFR及不同突变体的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发现,EGFR的核定位信号在其核移位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并初步发现LMP1调控EGFR核移位为配体非依赖性

    中国海及邻近区域碳库与通量综合分析

    Get PDF
    中国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其中,南海北依\"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南邻\"全球气候引擎\"西太平洋暖池,东海拥有全球最宽的陆架之一,跨陆架物质运输显著,黄海是冷暖流交汇区域,渤海则是受人类活动高度影响的内湾浅海.中国海内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输入,外邻全球两大西边界流之一的黑潮.这些鲜明的特色赋予了中国海碳储库和通量研究的典型代表意义.文章从不同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不同界面(陆-海、海-气、水柱-沉积物、边缘海-大洋等),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海藻养殖、珊瑚礁、水柱生态系统等)多层面对海洋碳库与通量进行了较系统地综合分析,初步估算了各个碳库的储量与不同碳库间的通量.就海气通量而言,渤海向大气中释放CO2约0.22Tg Ca-1,黄海吸收CO2约1.15Tg Ca-1,东海吸收CO2约6.92~23.30Tg Ca-1,南海释放CO2约13.86~33.60Tg Ca-1.如果仅考虑海-气界面的CO2交换,中国海总体上是大气CO2的\"源\",净释放量约6.01~9.33Tg Ca-1.这主要是由于河流输入以及邻近大洋输入所致.河流输入渤黄海、东海、南海的溶解无机碳(DIC)分别为5.04、14.60和40.14Tg Ca-1,而邻近大洋输入DIC更是高达144.81Tg Ca-1,远超中国海向大气释放的碳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沉积有机碳通量分别为2.00、3.60、7.40、7.49Tg Ca-1.东海和南海向邻近大洋输送有机碳通量分别为15.25~36.70和43.39Tg Ca-1.就生态系统而言,中国沿海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有机碳埋藏通量为0.36Tg Ca-1,海草床溶解有机碳(DOC)输出通量为0.59Tg Ca-1;中国近海海藻养殖移出碳通量0.68Tg Ca-1,沉积和DOC释放通量分别为0.14和0.82Tg Ca-1.总计,中国海有机碳年输出通量为81.72~103.17Tg Ca-1.中国海的有机碳输出以DOC形式为主,东海向邻近大洋输出的DOC通量约15.00~35.00Tg Ca-1,南海输出约31.39Tg Ca-1.综上,尽管从海-气通量看中国海是大气CO2的\"源\",但考虑了河流、大洋输入、沉积输出以及微型生物碳泵(DOC转化输出)作用后,中国海是重要的储碳区.需要指出的是,文章数据是基于中国海各海区碳循环研究报道,鉴于不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所得数据难免有一定的误差范围,亟待将来统一方法标准下的更多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A0601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751207、91428308、41722603、41606153、41422603);;中央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720170107);;中海油项目(编号:CNOOC-KJ125FZDXM00TJ001-2014、CNOOCKJ125FZDXM00ZJ001-2014)资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