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research outputs found

    Study on Legal Problems of Stock Index Futures Supervision in China

    Get PDF
    股指期货交易的开展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规避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培育机构投资者,健全资本市场的体系与功能,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但由于其具有高杠杆性和高风险性,因此制定并实施股指期货监管法律是保护股指期货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稳定有序发展,实现经济功能的基础和前提。除前言和结束语外,本文分四部分阐述我国进行股指期货监管的法律问题。第一章从股指期货交易的特殊机制出发分析其高风险性,并在对政府干预市场的经济理论和法理依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论证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必要性;第二章以分析股指期货监管的目标和原则为基础和指导,提出通过立法设置政府主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及期货交易所...The progress of stock index futures dealings is significa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and it will help to evade the systematic risk of the security market, foste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perfect the system and function of capital market,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our country’s capital market. But because of its high lever nature a...学位:法律硕士院系专业:法学院法律系_法律硕士(JM)学号:20020815

    MySQL密码认证算法的FPGA优化实现

    Get PDF
    My SQL数据库软件被广泛地应用于WEB项目中,因此它的安全性极为重要。本文针对My SQL密码认证算法的FPGA实现以及应用进行研究,利用并行化、流水线架构实现My SQL认证算法。提出一种基于BRAM的SHA-1算法流水线架构并对其流水线级数进行优化,从而实现高性能。同时利用多模块并行,多密码验证算法,以提高硬件运行速度和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优化,高性能实现了基于FPGA硬件的My SQL认证算法,单块芯片的口令恢复速度为18亿个口令密码每秒,多个FPGA构成子板的认证速度为72亿/秒,比采用GPU GTX 690平台的速度提高了5倍。本研究项目获得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分析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资金.厦门市科技局科技专项经费以及2017年厦门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金的支持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测分析

    No full text
    本文以上市公司被ST(特别处理)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运用Fisher多元判别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判别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比较其预测结果发现,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准确率明显优于Fisher多元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因此,神经网络方法更适合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

    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

    No full text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逐步恢复,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日益增长,跨国公司不断出现。跨国公司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要求,促使世界各大银行纷纷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外资银行的进入,虽然为东道国引入资金,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强化了国际时常波动的传导机制,而可能对东道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诸方面带来不容忽视的消极的影响。因此,外资银行监管已成为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1979年起,我国开始正式引进外资银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华外资银行数量已初具规模。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工作虽已取得一些...学位:经济学硕士院系专业:经济学院财政金融系_金融学(含保险学)学号:19941201

    Investigation of Phase Separation during Pyrolysis of Blending Polymeric Precursors

    No full text
    航空和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轻质耐高温材料。该材料不但能够承受特别高的使用温度(>2000℃),而且还要具有低密度、优异的抗氧化抗烧蚀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等优点。其中,ZrC、ZrB2、HfC、HfB2等高熔点陶瓷及其复合材料是最重要的超高温材料,得到广泛重视。研究表明,利用混合前驱体可以制备多组分的复相陶瓷材料,并且可以通过调整混合前驱体的配比来控制复相陶瓷材料中不同陶瓷组分的含量,也可以通过混合前驱体溶液浸渍热解技术制备相应的多组分陶瓷基复合材料。本论文以新近研制成功的超高温陶瓷前驱体为原料,通过不同前驱体的混合热解得到多组分的超高温复相陶瓷,并且通过聚合物浸渍热解(PIP)工艺成功制备了以超高温复相陶瓷为基体的生物炭、炭纤维增强的陶瓷复合材料。前者成本低,后者可以制备复杂结构和高性能复合材料构件。在此基础上,论文探索了在由ZrC有机前驱体(PZC)和聚碳硅烷(PCS)组成的混合前驱体溶液转变为ZrC/SiC复相陶瓷的过程中PZC/PCS混合前驱体的相分离及其对陶瓷产物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诸如混合前驱体配比、升温速率、热解压力、添加剂的加入等)对PZC/PCS混合前驱体热解得到的ZrC/SiC复相陶瓷产物相分离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了混合前驱体在不同预制体(生物质多孔炭材料和低密度C/C复合材料)中热解得到的复相陶瓷基体的分相与抑制技术。论文最后以混合前驱体为原料制备得到了C/C-HfB2-HfC-SiC复合材料,并对其组成成分、微结构、力学性能和抗烧蚀性能等进行了一系列表征,探讨了其抗烧蚀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 研究了PZC/PCS混合前驱体溶液在脱除溶剂过程中发生的高分子分相。发现含量较少的前驱体分子相互聚集,形成几十纳米大小的球形分子团簇均匀分散在溶液中。通过改变混合前驱体溶液的干燥方式,发现短时间干燥的混合前驱体产物中分散相粒子尺寸大小与干燥前的溶液类似,约为几十纳米;而长时间干燥的混合前驱体产物中分散相粒子的尺寸在几百纳米至几微米间,相较于干燥前混合溶液,分散相粒子尺寸明显增大;旋转蒸发干燥的混合前驱体产物中分散相粒子具有更大的尺寸(几微米至十微米),并且由于溶液旋转造成的剪切力,分散相有着较明显的空间取向。 (2) 研究了PZC/PCS混合前驱体在热解过程中发生的高分子—无机陶瓷颗粒分相。发现当混合前驱体的分散相为PZC粒子时,虽然其热解得到的复相陶瓷产物中ZrC分散相粒子尺寸有所减少,但其内部组分分布情况与热解前混合前驱体的相分布有很大程度的类似,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混合前驱体的相分布来调控最终复相陶瓷产物不同组分的分布;当混合前驱体的分散相为PCS粒子时,其热解得到的复相陶瓷产物中SiC分散相粒子尺寸较混合前驱体中的分散相粒子大,并且其内部组分分布情况与热解前混合前驱体的相分布有较大的不同,这是由于热解过程中分散相粒子相互合并所造成。 (3) 研究了混合前驱体热解生成的复相陶瓷的微观结构。发现在PZC/PCS混合前驱体体系中,当PZC含量较少时,陶瓷产物为SiC为连续相,ZrC为分散相的海-岛结构;随着PZC含量的增加,陶瓷产物最终形成以ZrC为连续相,SiC为分散相的海-岛结构。当热解升温速率增大时,热解产生小分子气体的速率也增大,这些气体的逸出会使得还是熔体状态的PCS更易于流动并且相互合并形成更大尺寸的PCS相,最终复相陶瓷产物中SiC相的尺寸增大,其分散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并具有取向性,ZrC/SiC复相陶瓷产物的相分离程度增加;如果复相陶瓷中SiC为分散相,当热解压力增大时,则大部分的SiC分散相相互合并,尺寸从几微米增大到数十个微米,外形也趋向于球形,ZrC/SiC复相陶瓷产物的相分离程度增加。相反地,如果复相陶瓷中ZrC为分散相时,热解压力的增大对其ZrC/SiC复相陶瓷产物的相分离程度的影响很小,这可能是由于PZC前驱体在较低温度下就开始分解从而丧失了流动性,导致无法合并形成更大尺寸的ZrC分散相;当PZC/PCS混合前驱体体系中加入硼氮前驱体(PBN)作为添加剂时,由于PBN可以与PZC和PCS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在热解过程中抑制了分散相的聚集和长大,最终使得复相陶瓷中含Zr相/含Si相的相分离程度很小,含Zr分散相粒子以几十纳米的尺度均匀地分散在连续相中。 (4) 通过PZC/PCS混合前驱体在不同预制体(生物质多孔炭材料和低密度C/C复合材料)中热解得到复相陶瓷基体。发现在尺寸较小(几个微米)的孔隙中,分散相ZrC粒子尺寸为几十纳米,均匀地分散在连续相中,这是因为小孔隙内混合前驱体溶液的量很少,因此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脱除溶剂,此时ZrC/SiC复相陶瓷基体的相分离程度较小;在尺寸较大(几十至几百微米)的孔隙中,部分分散相粒子出现了聚集长大,形成了几百个纳米大小亚微米级别的分散相ZrC,由于较大孔隙中混合前驱体溶液的量相对较多,干燥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此时ZrC/SiC复相陶瓷的相分离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虽然分散相ZrC在较大孔隙处出现了一定的聚集长大,但是由于预制体的孔隙都不大,溶液在孔隙内的干燥时间都不会太长,因此只形成了数百纳米大小亚微米级别的分散相ZrC,并没有形成由于长时间干燥所产生的几微米大小的分散相,以及由于旋转蒸发干燥所产生的十几微米大小的分散相。因此,PZC/PCS混合前驱体在生物质多孔炭材料和低密度C/C复合材料中热解得到的复相陶瓷基体中,分散相ZrC粒子能够以较小的尺寸(几十到几百纳米)均匀地分散在连续相中,此时ZrC/SiC复相陶瓷基体的相分离程度较小。 (5) 通过PZC/PCS/PBN混合前驱体在不同预制体(生物质多孔炭材料和低密度C/C复合材料)中热解得到复相陶瓷基体,由于PBN可以与PZC和PCS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在热解过程中抑制了分散相的聚集和长大,最终无论在较小孔隙(几个微米)还是较大孔隙(几十个至几百微米)中,含Zr分散相粒子尺寸为几十纳米,非常均匀地分散在连续相中,复相陶瓷基体中含Zr相/含Si相的微相分离程度很小。 (6) 将松木和橡木炭化得到两种不同的生物质多孔炭材料,并以它们为预制体,PZC/PCS混合前驱体溶液为浸渍液,通过PIP工艺制备得到了C/SiC-ZrC生物质复合材料。发现松木更加适合制备生物质陶瓷基复合材料,9次PIP后,松木预制体的质量增长率为315%,压缩强度增长率为104%,而橡木预制体则分别为13%和20.4%。 (7) 以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制得的低密度C/C复合材料为预制体,以HfC前驱体(PHC)、聚碳硅烷(PCS)和硼氮前驱体(PBN)配制的不同比例的混合前驱体溶液为浸渍液,通过PIP工艺制备得到了三组C/C-HfB2-HfC-SiC复合材料(C/C-HSB1、C/C-HSB2和C/C-HSB3)。通过表征发现,复合材料中炭纤维由一层热解炭所包裹,热解炭外围为连续致密的复相陶瓷基体,该基体是由HfB2和HfC颗粒均匀地分散于连续相而形成,分散相颗粒大小为几十个纳米,复相陶瓷基体的微相分离程度很小。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均随PIP次数的增加而增加。21次PIP后试样C/C-HSB1表现出最高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209.03 MPa和9.76 MPa?m1/2。研究其断裂失效形式和断口形貌,发现复合材料载荷-位移曲线达到最大载荷后呈现出台阶式缓慢下降的趋势,复合材料失效形式为韧性断裂,具有假塑性断裂特性。复合材料断口呈锯齿状,断口处纤维拔出多而长,且被拔出的纤维形貌完整。表明在制备过程中炭纤维上的热解炭与复相陶瓷基体间形成了弱的界面结合,使得复合材料在承受载荷发生弯曲变形时发生脱粘和纤维拔出,大幅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 (8) 采用电弧风洞烧蚀试验考察了制备得到的C/C-HfB2-Hf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试样C/C-HSB1在2300K加水烧蚀600s,质量烧蚀率为3.3×10-6g/(s?cm2),线烧蚀率小于1.7×10-4mm/s,复合材料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抗烧蚀性能。分析原因,在烧蚀过程中,材料表面快速生成了以HfO2为骨架,HfO2-SiO2玻璃相弥合其中的粘稠玻璃态覆盖层,从而有效阻止氧向材料内部的进一步扩散,保护了复合材料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想

    Get PDF
    风险管理是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完善的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出发,参照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T-MPLS分组传送网分层体系结构的研究

    No full text
    文章首先针对传送业务从基于电路的时分复用(TDM)业务向基于分组的业务转变对分组传送网的要求,说明了满足这一要求的分组传送网的总体分层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MPLS)分组传送网的分层结构,最后,分析了基于该结构的TDM和IP等业务的综合承载机制

    HfB_2-HfC-SiC改性C/C复合材料的超高温烧蚀性能研究

    No full text
    目的制备HfB_2-HfC-SiC复相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并探究该材料的超高温烧蚀性能。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渗透结合前驱体浸渍热解工艺制备HfC-SiC复相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C/C-HfC-SiC)和HfB_2-HfC-SiC复相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C/C-HfB_2-HfC-SiC),采用大气等离子烧蚀实验研究材料的超高温烧蚀性能。结果C/C-HfC-SiC和C/C-HfB_2-HfC-SiC复合材料2200℃线烧蚀率分别为1.54&times;10~(-3),1.38&times;10~(-3)mm/s。结论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微结构特征,亚微米级的HfB_2和HfC基体均匀弥散分布在SiC基体中。复合材...</p

    Virginal Progesterone Gel Compared with Subcutaneous Progesterone Injection in IVF-EM Cycles; A Meta-Analysis

    No full text
    目的 比较黄体酮2种剂型(阴道缓释凝胶与注射液)对实施基于非冻融胚胎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技术(IVF-ET)孕妇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Elsevier、ResearchGate、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搜集关于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与黄体酮注射液影响IVF-ET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Revman5.3版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阴道缓释凝胶组和肌内注射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临床妊娠率(RR=0.98,95%CI:0.90~1.07)、继续妊娠率(RR=0.96,95%CI:0.79~1.17)、流产率(RR=0.80,95%CI:0.59~1.10)、活产率(RR=1.13,95%CI:0.97~1.31)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和肌内注射液对采用IVF-ET妊娠结局相同。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overall efficacy of virginal progesterone gel and subcutaneous progesterone injection for luteal phase support(LPS)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Methods This paper involved ten randomized controltrials from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Elsevier,ResearchGate,CNKI and Wanfang data.A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Revman5.3 to analyze clinical pregnancy,ongoing pregnancy,abortion and live birth extracted from ten studies from January 1990 to June 2016.Results The me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uses of virginal progesterone gel and subcutaneous progesterone injection for luteal phase support were similar in clinical pregnancy rates(RR=0.98,95%CI=0.90~1.07),ongoing pregnancy rates(RR=0.96,95%CI=0.79~1.17),abortion rates(RR=0.80,95%CI=0.59~1.10)and live birth rates(RR=1.13,95%CI=0.97~1.31).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virginal progesterone gel is comparable to subcutaneous progesterone injection for IVF-EM ART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