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汉字键盘输入的认知模型

    No full text
    本文从汉字输入方法评测的重要意义和目前遇到的困难出发,说明以工程心理学的方法建立的汉字键盘输入认知模型是设计完整的评测系统和优化输入方案的有效手段

    Biological Motion Perception Deficienc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A Study of Biological Motion Perception Based on Depth and Directional Rotation

    No full text
      大量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存在生物运动知觉缺陷。目前有关自闭症儿童的生物运动知觉研究多采用二维的生物运动识别任务,基于深度和方向旋转的三维空间中的生物运动知觉研究很少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Harbin air by using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No full text
    为提高环境中持久性有毒物质残留水平的分析能力,以2007年1~4月哈尔滨市4个不同功能区域(市区—郊区—农村—偏远地区)的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监测质量浓度为数据样本,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作为样本聚类的方法,研究该地区2007年春季大气中PAHs的分布特征,并得到不同样本的聚类中心以及样本的隶属度矩阵,为样本的特征分析提供量化依据.分类结果发现:城市工业区的污染状况最为严重,农村地区和介于市区和工业区的居民区的区域次之,而远离污染源的市内居民区、城市上风向和偏远地区污染较轻.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区大气中PAHs主要来自于燃煤和工业排放,农村大气中的PAHs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秸秆的燃烧.市区和农村地区大气中PAHs对于人类的健康存在较大潜在威胁.

    新同位素~(175)Er

    No full text
    简介首次合成新核素174Er及对其衰变纲图测定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the synthesis and γ decay scheme of new isotope175Er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related experimental process and main results are represented briefly also.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

    ~(175)Er的衰变纲图

    No full text
    用14MeV中子照射天然Yb靶,通过176Yb(n,2p)175Er反应产生了新的重丰中子同位素175Er,借助X-γ,γ-γ符合测量方法,首次鉴别出了175Er,并测得其半衰期为(1.2±0.3)min.同时还观察到了175Er衰变所发射的8条新γ射线,建立了175Er的部分γ衰变纲图,从中指定了175Tm的一个基态转动带.The 175Er activity was produced via the reaction 176Yb(n, 2p) 175Er by 14MeVneutron irradiation of a natural ytterbium metal target with a thickness of ~ 80mg /cm2.X-γ and γ-γ coincidence measurements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175Er activity.The half-life of 175Er has been determined to be (1.2±0.3)min. Eight new gamma rayswere assigned to the decay of 175Er. A partial decay scheme of 175Er has been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which a ground rotational band has been assigned to175T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项

    新重丰中子核~(237)Th的合成和鉴别

    No full text
    用14MeV中子照射(NH_4)_2U_2O_7粉末,通过~(238)U(n,2p)~(237)Th反应产生了新的重丰中子同位素~(237)Th,并用放射化学方法分离了它。借助于跟踪其子体~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