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research outputs found

    Analysis on linkage between farm landscape and water quality in Jiulong River watershed

    Get PDF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九龙江流域不同坡度类型的农业用地景观与水质指标(COdMn、nH4+-n、TP)的相关性分析,并分别对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的农业用地类型百分比与各水质指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坡度小于15°和大于25°的农业用地占总农业用地的面积比例与各水质指标呈较强的正相关。景观聚集度指数(COnTAg)与水体中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为0.565;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与水体中T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27。丰水期和枯水期是九龙江流域水质变化较大的时期。对河流近岸100M范围内的农业用地类型组成进行统计发现,坡度小于15°的农业用地面积平均比例为74.3%。河岸缓冲区和陡坡农业用地的数量及分布是影响该地区水质及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关键。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DMn, NH4+-N, TP and farm landscape in the Jiulong River watershed.Linear regressions between water quality and farm land percents were also processed in flood season, dry season and average seas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proportion of farm lands located in the slopes less than 15 degrees and greater than 25 degre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DMn, NH4+-N and TP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Contagion index (CONTAG) of farm land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P concentrations, and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SHDI) of farm land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P concentrations.The determinate coefficients were 0.565 and -0.527, respectively.Water eutrophication was susceptible to farm land pollutions in flood season and dry season.The farm lands located in the slopes less than 15 degrees took up 74.3% in the 100m-width riparian buffer.The farm lands located in the riparian buffer and in the deep slope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Jiulong River watershed.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100;4081006900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01222

    Ge/GeO/多层石墨纳米复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研究

    Get PDF
    由于其高容量、快速锂离子扩散速率和高电导性的优点,锗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研究利用GeO2和石墨作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制备Ge/GeO/多层石墨复合物并将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Ge/GeO2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40 nm.该复合物电极的第一次充放电容量分别是2045和1146 mA h g.1,库仑效率为56.0%.50圈充放电循环后,当电压范围为0.01.50 V时,容量保持在1008 mAhg.倍率实验表明,该电极在1C(1C=1000mAg)和2 C倍率大电流下,虽然容量略有衰减,但仍保持790和710 mAhg的高容量.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编号:NCET-13-0879);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泉州市桐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6J01069)资助项目

    高压对牛奶中细菌的生理活性的影响

    No full text

    Abaqus的CEL算法在整流罩平抛仿真

    No full text
    整流罩的平抛分离方式与旋转分离方式相比,具有罩内包络空间大、可容纳更多卫星、对飞行的干扰小、适应大质量大过载等优势。针对国内无法在真空罐内进行平抛分离试验验证的问题,通过Abaqus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流固耦合算法(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CEL)的计算优势进行平抛整流罩数字模拟仿真,为结构设计和平抛技术验证提供支撑。首先建立了整流罩有限元模型的简化方法,基于简化模型进行复杂流固耦合算法,对其真空分离试验进行了仿真预示。基于CEL算法的仿真结果能较好地模拟出平抛分离试验,可以作为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和方法

    空间有序的量子点超晶格的红外吸收

    No full text
    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高温下(540℃)生长了具有三维空间有序的白组织InGaAs/GaAs量子点超晶格结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到了明显的垂直人射吸收峰,中心响应波长在11μm.作为对比,在低温下(480℃)生长了相同的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几乎没有测量到明显的垂直人射吸收峰.高分辨率X射线双晶衍射测量表明高温生长的量子点超晶格具有更好的晶体质量,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表明在高温540℃下生长的量子点具有明显的横向有序;而在低温480℃下生长的量子点并没有显示出横向有序.在进行垂直人射的吸收测量时,为了扣除量子点超晶格的周期结构带来的干涉效应,提出使用生长条件完全相同但量子点区没有掺杂的样品作为背景,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及分辨率.结果表明空间有序的量子点超品格结构比空间无序的量子点超晶格更适宜作红外探测器结构

    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碳循环关键过程对降雨变化的响应

    No full text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或局部地区的降雨量及降雨时间分布将发生一定的变化。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收支中作用显著,对气候变化的反馈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草地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受到水分条件的限制,对降雨变化响应敏感,其碳源汇功能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的碳源汇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反馈,有必要深入研究决定草地碳源汇功能的两大碳循环关键过程——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呼吸对降雨变化的响应特征及机制。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草地生产力和土壤呼吸如何对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频率和间隔时间进行响应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相关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一种毛细管刻蚀导通的方法

    No full text
    本发明涉及一种毛细管刻蚀导通的方法,此方法包括两个步骤:用工具对石英毛细管很小的区域进行处理,使毛细管此区域的聚酰亚胺层去掉,壁厚明显减小;将毛细管的处理部分浸没在氢氟酸中进行刻蚀,直至导通。本发明的优点为与传统的刻蚀方法相比,此方法刻蚀导通的毛细管刚性强,不易断裂;此刻蚀方法成功率高;刻蚀导通时间变短;刻蚀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带填

    干湿交替下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变化的微生物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No full text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分布最广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效应.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草地资源,是巨大的陆地碳储存库,也是全球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干湿交替是土壤中普遍发生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会加速土壤的碳矿化过程、激增土壤呼吸以及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等.在全球变化日趋显著的背景下,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降雨频率的变化将会加速土壤干湿交替进程,进而带来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以及土壤呼吸的变化,并对全球碳循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释放CO2消耗碳源、土壤呼吸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干湿交替过程中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微生物学响应机制,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未来的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与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关键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No full text
    土壤有机碳不仅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维持土壤良好的物理结构,而且库容巨大,其储量的微弱变化会导致大气圈中CO2浓度发生较大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全球碳平衡格局。氮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首要营养元素,大气氮沉降以及人为氮肥施入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氮的重要来源,其变化会深刻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生长和净初级生产力,并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和其他生态系统过程。欧美等国的生态学者近20年来就氮输入对不同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我国学者近年来也逐渐开始关注氮输入对陆地碳循环相关过程的定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但尽管如此,氮沉降以及人为氮输入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效应与作用强度依然是目前四大碳汇机制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鉴于此,本文综述和分析了近年来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等不同土壤碳组分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并针对目前氮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展望,以期对我国未来相关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滴灌对农田土壤CO_2和N_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No full text
    研究滴灌条件下土壤CO2和N2O的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刻了解灌溉方式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对农业灌溉管理措施的改进和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滴灌对农田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从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和土壤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CO2和N2O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滴灌对大气温室效应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