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国有企业投资“悖理”行为的理论解释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投资出现了不少“悖理“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偏离了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但却是符合理性的经济人行为。本文试图从分析国有企业的利益结构出发进行解释,希望能为这种“悖理“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一、国有企业的利益结构分析国有企业的利益结构可以概括为两大层次的委托一代理关系。首先,国家(政府)接受全体人民(初始委托人)的委托成为国有资产产权的代理人;其次,国家(政府)又作为委托人将经营权委托给企业(最终代理人)。在第一层次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全民中的每个
中美贸易协商:不确定性与最优选择
本文试图为中美贸易协商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并从更一般化的意义上对削减关税之谜(tariff reduction paradox)给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从一个高关税的初始环境出发,在一定条件下政府之间会相互协商以降低关税,但不会完全取消关税。这是由于在某些情况下,关税可以减少多重瓦尔拉斯均衡带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而言,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发生的"禀赋互换(endowment swaps)"可成为优于关税和贸易管制的一种替代选择
香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40年的“东方之珠”
香港被誉为\"东方之珠\",因为得天独厚的维多利亚港雄居世界东方,在世界航运版图中举足轻重、像珍珠般贵重。改革开放40年,香港已从招商引资的门户转变为中国金融开放和全球化的门户,成为新的\"东方之珠\"。1.香港已经从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崛起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关键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演变成中国和世界互连互通的门户。改革开放前,香港是中国内地同西方间经贸往来的中转站,数量巨大的转口贸易让香港一举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以及随之
信息不对称、企业监控和金融中介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在激励机制上是卓有成效的,近年来不少学者运用新资本结构理论来研究激励机制的改进和完善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进展。另一方面,监控机制的改革却陷入了困境,作为监控代表的金融中介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票市场,两者都存在着严重的功能缺陷,而这与缺乏适当的理论作指导不无关系。因此,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改革实践,监控的迫切性都要大于激励。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借鉴新金融中介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国股票市场的症结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念框架和理论借鉴。本部分首先区分了不同类型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协调机制,为企业监控构建一个分...学位:经济学硕士院系专业:经济学院财政金融系_金融学(含保险学)学号:19951200
理性恐慌,流动性黑洞和国有股减持之谜
一个具有吸收态的状态转化模型表明国有股减持政策诱使股市状态转向所谓的“流动性黑洞”;同时,在股市行情大跌时追逐流动性的假说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因而股市大跌是整个市场的宏观现象。在这些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一个微观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国有股减持之谜”:它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由消息所引发的股市行情大跌,其根源在于中国股市的功能缺陷,这进一步支持了我们先前关于“中国股票市场达不到弱式有效”的结论
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与外部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引发了各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广泛关注以及监管机制的重新审视,\"太大而不能倒\"的传统原则正向\"太关联而不能倒\"的新理念转变。采用\"有向无环图技术方法\"以及网络拓扑分析方法,从网络关联视角考察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演变,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走势发现,中国内地金融市场为风险溢出的净输入者,64%的全球波动溢出规模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明显的跨市场传染效应。为保持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宏观审慎风险防范机制应该考虑\"太关联而不能倒\"的监管理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结构性数据分析的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研究”(17ZDA073)阶段性成
中国股市弱式有效吗?
中国股市是否弱式有效一直是争论的热门话题 ,它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支持者通过实证研究占据上风和主流地位;质疑者多停留在经济判断上 ,未能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因而缺乏说服力。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澄清几个基本概念 ,重新正确理解弱式有效 ,并采用一个新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中国股市不是弱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