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工程”与“工程师”词源考略

    Get PDF
    汉语"工程"与"工程师"的基本词义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本文在梳理经典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指出,在西学传入之前,汉语中的"工程"一词的基本内涵已延续至今;清末自强运动时期,"工师"等传统称谓及"工程司"等新词汇曾与受西学影响而出现的"工程师"一词并行一时,直至在20世纪前后随着工程事业的建制化,才逐步被后者取代

    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

    No full text
    中国现代科技体制的演变,历经体系初建、全面规划、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创新体系4个时期。文章通过回顾史实,探讨各时期科技体制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举措的变化。研究表明,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中国科技体制的重要特征;国家发展的目标与需求、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与趋势,是中国科技体制演变的两种主要动力来源

    从一则李鸿章致克虏伯的署名信谈起

    No full text
    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致信德国工业巨头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商谈购买战船与火炮之事。信函的内容表明:李鸿章与阿尔弗雷德有直接的书信往来;克虏伯公司力图向北洋推销新式军火;李鸿章曾留意克虏伯所造的"毕福脱"快船,但是拒绝对方为原有火炮更换新式炮弹的要求;李凤苞和徐建寅被寄予厚望。李鸿章重视与克虏伯等西方军火制造商保持直接的交往,双方相互派员成为北洋引进军事装备和相关技术的重要渠道。更多还原</a

    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

    No full text
    中国现代科技体制的演变,历经体系初建、全面规划、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创新体系4个时期。文章通过回顾史实,探讨各时期科技体制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举措的变化。研究表明,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中国科技体制的重要特征;国家发展的目标与需求、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与趋势,是中国科技体制演变的两种主要动力来源

    研究集集体 学术日日新——回顾与总结“科技史重大项目的筹划与实施”(代编者按)

    No full text
    近4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史重大科研项目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2020年7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办"重大科研项目的筹划与实施"系列报告会,回顾《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华大典·数学典》与《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的筹划与实施。四位负责人的报告指出,发挥集体优势与追求学术创新是这些重大项目的成功经验

    中国武器制式体系的建立与发展(1864—1955)

    No full text
    制式武器的定型与列装是现代武器制造的关键环节之一。中国兵器工业的标准化与制式武器的发展与国防建设休戚相关,近百年的历程复杂多变,大体分四个阶段。晚清时期,李鸿章等洋务大员虽励精图治,军购与仿造却被似是而非的“画一”所误,制式观念淡薄,虽出现了少量制式的枪、炮、弹、药,但陆海军的武器装备体系远未成型。北洋政府曾试图确定基本制式武器,因受时局所困而未成。1932~1934年,国民政府在国际顾问的帮助下,拟定了一份较完整的陆军武器制式体系,初步完成中国第一次制式武器体系的建立,并在“抗战”中对国、共的军队都产生了较大影响。1955年,中国仿照苏联标准,正式投产一批新制式的武器,重建了武器装备体系。总体来看,中国制式武器的发展承上启下,原有基础与国内外局势决定了标准的选择。不同标准的优劣比较,实际上反映了以“仿造”为本的制造业受国际“强势”标准牵制并与之博弈的过程。技术转移主导中国兵工行业的标准化进程,预期的技术来源是确定武器制式的重要依据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