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乙型肝炎病毒蛋白表型定义初探

    Get PDF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型方式,并根据病毒蛋白结构提出新的病毒蛋白分型方式. 方法:自GenBank中按基因型搜索符合要求的HBV基因组序列,并应用Vector NTI suite 8.0版软件进行基因组核苷酸及各基因编码蛋白质序列比较,并利用软件分析前前-S 基因、前-X基因和前-C基因的存在状态. 结果:在GenBank中根据HBV基因型分型搜索出119个病毒株全基因组,比较后发现选择病毒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总阳性率和总一致率分别为95.7%和47.7%;选择病毒株编码的全C蛋白、全S蛋白、全X蛋白和多聚酶的总阳性率分别为98.6%、87.3%、57.2%和95.2%,总一致率分别为37.4%、24.1%、27.7%和43.5%.在病毒群中,33.61%的病毒株编码前前-S多肽,14.3%的病毒株编码前-X多肽, 26.1%的病毒株不编码前-C多肽,94.1%编码前-X多肽的病毒株同时编码前前-S多肽.基因组1-700 nt一致率30.6%,1103-1653 nt一致率20.8%,为高变区;基因组1654-1950 nt的一致率为74.2%,为高保守区.4种病毒蛋白各有其相应的高变区和高保守区.根据病毒蛋白前导性序列的变异情况提出新的分型方法,命名为蛋白表型. 蛋白表型分7型,Ⅳ型为主要流行表型,占39.5%,Ⅴ型和Ⅶ型各占19.3%.亚洲HBV蛋白分型分布分散,Ⅰ、Ⅳ、Ⅴ和Ⅶ型所占比例均大于20%;欧洲Ⅳ型占58.3%,Ⅶ型占25.0%,Ⅴ型占13.9%. 结论:在综合分析HBV基因组的基础上,初步划分出HBV 基因组和病毒蛋白内部存在的高变区和高保守区.提出蛋白表型的新概念,并综合展示基因核苷酸突变所导致的病毒蛋白的结构差异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表达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关系

    Get PDF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ail, FHIT)蛋白在38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25例Crohn’s病、11例UC相关性腺癌和13例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标本常规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HIT在UC、Crohn’s病、UC相关性腺癌和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 结果:38例UC中,25例FHIT蛋白表达阴性;25例Crohn’S 病中,19例表达阴性;11例UC相关性腺癌中,6例表达阴性.FHIT蛋白在UC和正常对照组(71.43%vs 7.69%, X2=18.80,P0.05). 结论:FHIT蛋白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和UC相关性腺癌中呈低表达或缺失,提示该基因可能与IBD和UC相关性腺癌发生有关

    厦门市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的分析

    Get PDF
    目的: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通过巢式PCR法检测厦门市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50例HBV感染患者血清,提取血清中HBV DNA作为模板,设计HBV前S1基因和S基因中区域内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并将其中8条型特异性内引物分成A,B两组,分别扩增A,B,C和D,E,F型HBV,然后将第2轮PCR产物以用30g/L琼脂糖进行电泳,根据PCR产物电泳显示的产物长度判定HBV基因型,以了解厦门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共120例确定了HBV基因型.患者群中慢性乙型肝炎90例,占75.0%,急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分别占5.8%(7/120)、6.7%(8/120)和12.5%(15/120).分型结果:B型58例(48.3%)、C型30例(25.0%),B/C混合型32例(26.7%).HBeAg阳性患者中B基因型占63.8%,B/C型混合感染21.9%;抗-HBe阳性患者中以B/C型混合感染68.8%,B型25.9%,HBeAg阳性组与抗-HBe组之间比较发现B型和B/C混合型之间(P<0.05).结论:厦门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B/C混合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Primary study on trans-activation ability of hepatitis B virus envelope proteins

    Get PDF
    目的构建系列含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前-前-S区的酵母细胞表达质粒,初步探讨表达蛋白是否具有反式激活作用。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含前-前-S区的全S、S2和S基因,定向克隆于pDEST32载体,进行序列测定,重组质粒命名为pDEST32-wS、pDEST32-pS2和pDEST32-SHBs。用乙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MaV203,经Western blot和胶体金法验证重组质粒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以酵母双杂交法将重组质粒和载体pDEST22共同转入酵母菌MaV203,并在SC/-leu/-trp/-his三缺培养基及不同浓度梯度3AT培养基中验证自激活。结果重组质粒pDEST32-wS经序列测定含有HBV自前-前-S至主蛋白基因序列。经Western blot和胶体金法证实转染的酵母细胞可表达表面抗原蛋白。pDEST32-wS与pDEST22共转染实验证实被转染酵母细胞不能在浓度30 mmol/L以上的3AT培养基生存。结论构建了pDEST32-wS、pDEST32-pS2和pDEST32-SHBs表达载体,pDEST32-wS和pDEST32-SHBs在酵母细胞中可表达HBsAg... 【英文摘要】 Objective To construct yeast expression vector of HBV whole-S gene including pre-pre-S region and explore the trans-activation function of whole-S protein.Methods Whole-S gene,pre-pre-S to pre-S2 region and major HBsAg coding region containing Not I and Sal I endoenzyme sites were obtained by PCR method.After enzyme digestion,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into yeast expression vector pDEST32.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sequenced and named as pDEST32-wS,pDEST32-pS2 and pDEST32-SHBs,respectively.Recombinant plasmids...厦门市首批重大疾病科研攻关项目(WKZ0501);; 厦门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项目(WSK0506);; 厦门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Z03109);;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2006F3127);;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2006F3127

    三叶因子1表达与胃黏膜损伤及胃癌的关系

    Get PDF
    目的 测定三叶因子 1(TFF1)在正常及病理条件下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TFF1在胃黏膜损伤修复及胃癌抑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正常及不同病理条件下胃黏膜中TFF1的表达情况 ,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阳性信号平均吸光度值以了解其表达情况。结果 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TFF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 (0 .5 1± 0 .0 5 ,0 .5 1± 0 .0 6 ,0 .5 0± 0 .0 6比 0 .4 4± 0 .0 6 ;P值均 0 .0 5 )。结论 TFF1表达随黏膜损伤程度的加重而表达增强 ,提示其在胃黏膜保护及促进上皮重建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TFF1在癌旁组织中表达增强提示其可能与肿瘤抑制及分化机制有关 ,而在癌组织中表达减弱可能与其分泌减少有关

    三叶因子家族研究进展

    No full text
    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 factor family,TFF)是一群主要由胃肠道黏液细胞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其共同特征为均含一特殊的 P 结构域,由38-39个氨基酸通过6个半胱氨酸残基经由3个二硫键相互联接,使整个肽链扭曲、折叠形成三叶状结构,由此命名.这种结构的稳定性使三叶因子家族具有明显的抗蛋白酶水解、酸消化及耐热特性,因而能在消化道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生物活性.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有 pS2/TFF1、SP/TFF2和 ITF/TFF3三种,他们具有黏膜保护与修复、肿瘤抑制、信号传导、调节细胞凋亡等功能

    TFF1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中的表达

    No full text
    目的 测定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TFF1)在正常、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FF1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正常人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中TFF1的表达,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其阳性信号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慢性胃炎组TFF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而正常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中表达均较弱,二者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 TFF1在正常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中表达相似,认为TFF1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无关:而慢性胃炎组表达较高,认为与TFF1在胃黏膜屏障功能保护和促进上皮重建的机制有关

    三叶因子1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胃黏膜中的表达改变

    No full text
    目的:测定三叶因子1在正常、胃癌、不典型增生及肠化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FF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种条件下胃黏膜中TFF1的表达情况,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其阳性信号平均光密度值了解其表达情况. 结果:胃腺癌患者癌旁组织表达(0.51±0.07)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0.44±0.06,P0.05);不典型增生胃黏膜TFF1表达(0.57±0.03)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 结论:TFF1在癌旁组织及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中表达增强提示其可能与肿瘤抑制及分化机制有关,而在癌组织中表达减弱,且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弱可能与癌组织腺体及细胞破坏、TFF1的分泌减少有关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