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环境因子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

    Get PDF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Pallas)休眠卵在不同萌发条件下累积萌发率的结果显示:保存在休眠卵形成的原液中,温度为20℃-30℃时萌发率均较高,30℃时用过滤湖水萌发时的萌发率最高(65%);保存在无机培养液中的休眠卵,用曝气自来水萌发时最高,用湖水次之,无机液萌发效果较差20℃和25℃时三种萌发液中的萌发率接近;母体投喂小球藻形成的休眠卵的累积萌发率高于投喂混合藻组,且以过滤湖水为孵化液时效果较佳;累积萌发率与光照时间的长短并无直接关系(P>0.05);休眠卵在5

    武汉东湖若干种轮虫休眠卵的形态观察

    Get PDF
    休眠卵是轮虫在恶劣生态条件下形成的滞育结构。本研究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湖14种轮虫休眠卵形态进行了观察,其中关于尾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caudatus,Barrois&Daday)、方形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hermann)、中型晶囊轮虫(Asplanchnaintermedia,Hudson)、顶生三肢轮虫(Filiniaterminalis,Plate)的休眠卵的形态特征尚未见过报道。这些休眠卵一般卵壳较厚,颜色较深,壳表面有纹饰。不同种轮虫的休眠卵形态、

    淡水浮游动物的定量方法

    No full text
    <正> 我国所特有的四大家鱼,在鱼苗阶段均以浮游动物为食。体长10毫米左右的鱼苗生长的快慢和成活率的高低取决于水体中轮虫数量的多寡。在鲢、鳙的鱼种、成鱼阶段,浮游动物在食谱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虽然浮游动物在鱼类的食物中如此重要,但它的定量方法目前却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取样、计数、测体重、生物量的换

    武汉东湖若干轮虫卵和胚后发育时间的观察

    No full text
    在不同的实验温度下测定了武汉东湖10种体外带卵轮虫和4种非带卵轮虫卵及其胚后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卵的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它们间的关系可用曲线回归方程1nD=a+blnT+c(1nT)~2描述。在相同的温度培养下,体外带卵轮虫卵的发育时间一般比非带卵轮虫的时间长。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胚后发育时间亦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实验结果表明,卵的发育时间约占世代发育时间的31%(24—41%);胚后发育时间约占69%(59—76%)。本文还同其他研究者所获得的卵的发育时间与温度间的回归方程式、胚后发

    三种淡水枝角类生物学的研究

    No full text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平突船卵潘、隆线溞、微型裸腹溞的生长和繁殖。这三种淡水枝角类的生长随龄数的增加而变慢;总生活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平突船卵溞在20℃时,有3个幼龄、18个成龄、总生活时间为46.8天;30℃时为3个幼龄、15个成龄和18.8天。30℃时,隆线溞有3个幼龄、14个成龄、总生活时间为18.7天;微型裸腹溞则为2个幼龄、9个成龄和10.7天。 种类不同,累计产卵数相差很大。隆线溞在30℃时高达366个;微型裸腹溞仅为48个。平突船卵溞在20℃和30℃时分别为178个和172个。产卵率以隆

    武汉东湖短尾秀体溞的种群变动和生产量

    No full text
    测定浮游动物的生产量是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生产量的测算可客观地评价不同种群对系统作用的大小。短尾秀体溞在我国广为分布,但其生产量在我国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测定研究了东湖麦秋季的优势枝角类——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的种群变化和生产量。在1983—1985年间,这种秀体搔在Ⅰ站的平均种群密度依次为7.67±12.39,11.15±20.58和10.14±11.19个/升;Ⅱ站则分别为7.36±11.07,7.37±16.16和9.6

    温度对透明溞和隆线溞一亚种发育及生长的影响

    No full text
    透明溞(Daphnia hyalina)和隆线溞一亚种(D.carinata ssp.)的发育、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极为密切。胚胎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低温培养的个体普遍大于高温。龄期、寿命也随温度升高而变短。在15—30℃温度范围内,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_m)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透明溞的产卵率以20℃为最高,达1.4936;而隆线溞一亚种则在15℃为最高,达1.490。不同种类在各种温度下,卵一胚胎,幼体,成体3个发育阶段所需时间的百分比变化甚小。卵一胚胎占总发育时间(从卵进入孵育囊起至成体死亡止)

    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卵的发育、种群增长和生产量的影响

    No full text
    1981—1983年,在不同的培养温度下,观察了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卵的发育时间、种群的增长并用3种不同方法测算生产量。在5—30℃的培养温度下,轮虫卵的发育时间(D)随温度(T)升高而缩短,其曲线迴归方程为: LnD=2.0539+0.1097LnT-0.3046(LnT)~2 在10,15,20,25℃的培养温度下,从休眠卵孵化出来的孤雌生殖雌体,其繁殖的种群增长曲线都呈“S”形,或称逻辑斯蒂曲线(Logistic curve)。不同的温度,种群达到高峰所需

    武汉东湖若干轮虫卵和胚后发育时间的观察

    No full text
    在不同的实验温度下测定了武汉东湖10种体外带卵轮虫和4种非带卵轮虫卵及其胚后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卵的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它们间的关系可用曲线回归方程1nD=a+blnT+c(1nT)~2描述。在相同的温度培养下,体外带卵轮虫卵的发育时间一般比非带卵轮虫的时间长。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胚后发育时间亦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实验结果表明,卵的发育时间约占世代发育时间的31%(24—41%);胚后发育时间约占69%(59—76%)。本文还同其他研究者所获得的卵的发育时间与温度间的回归方程式、胚后发

    短尾秀体溞的发育与生长

    No full text
    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是东湖6—9月的优势种群。作者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观察了它的发育与生长。这种溢的卵与胚胎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卵与胚胎发育时间(D)与温度(T)间的迥归方程为: logD=2.0195-1.3784logT 短尾秀体溞的生长速度随龄数而变化,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幼龄为高速生长期,成龄前期为中速生长期,后期则为缓慢生长期。在25℃时有4个幼龄,10个成龄;而在30、35℃时有3个幼龄,12或11个成龄。幼龄的脱皮频率远大于成龄。每个成龄期的平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