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单色布匹瑕疵快速检测算法

    Get PDF
    针对布匹生产企业存在人工检测布匹瑕疵效率低、误检率、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单色布匹瑕疵检测算法.首先由于布匹瑕疵的数据规模远小于大型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数据规模,如果采用大型卷积神经网络,计算量大且容易导致过拟合,因此设计了浅层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然后提出双网络并行的模型训练方法,用一个大网络指导小网络的训练过程,提高模型的训练效果;最后为了使得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脱离GPU的限制,能够在普通电脑、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中高速运行,且保证模型检测精度,提出结合特征图优化卷积核参数的模型压缩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实现高准确率、高检测速度,在PC机的CPU模式下,检测速度为135 m/min,准确率可达到96.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5403);;2016年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2016-213

    细胞外基质及基底的力学性质对细胞铺展动力学的影响

    No full text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迁移、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铺展作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作用的第一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基底的性质,如刚度、形貌等,而缺乏对细胞外基质的网络结构的研究。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构造不同硬度的PDMS及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体系,得到了细胞铺展的普遍规律——细胞铺展半径与铺展时间的标度律关系,并考察了基底刚度及细胞外基质网络结构对细胞铺展速度(标度律指数)的影响;同时,应用中间态理论,考虑细胞骨架、粘着斑、细胞外基质(基底)的耦合作用,从统计物理的角度出发,建立了细胞铺展的物理模型,并对基底刚度、细胞外基质网络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厌氧活性污泥产电特性及产电过程微生物群落变化

    No full text
    以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液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检测了运行第1周期前后电池的理化性质及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FC启动后产电性能良好,外接1000?电阻时输出电压可达0.62 V,功率密度达1247 mW/m2,内阻为143?,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63.6%;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MFC菌群与原始接种厌氧活性污泥菌群相比变化较明显,菌群多样性指数降低,优势菌门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产电菌群常见门,与MFC产电能力直接相关的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富集并成为优势菌属,相对丰度达16.73%

    厌氧活性污泥产电特性及产电过程微生物群落变化

    No full text
    以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液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检测了运行第1周期前后电池的理化性质及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FC启动后产电性能良好,外接1000?电阻时输出电压可达0.62 V,功率密度达1247 mW/m2,内阻为143?,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63.6%;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MFC菌群与原始接种厌氧活性污泥菌群相比变化较明显,菌群多样性指数降低,优势菌门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产电菌群常见门,与MFC产电能力直接相关的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富集并成为优势菌属,相对丰度达16.73%

    厌氧活性污泥产电特性及产电过程微生物群落变化

    No full text
    以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液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检测了运行第1周期前后电池的理化性质及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FC启动后产电性能良好,外接1000?电阻时输出电压可达0.62 V,功率密度达1247 mW/m2,内阻为143?,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63.6%;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MFC菌群与原始接种厌氧活性污泥菌群相比变化较明显,菌群多样性指数降低,优势菌门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产电菌群常见门,与MFC产电能力直接相关的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富集并成为优势菌属,相对丰度达16.73%

    Adaptive Guaranteed Cost Control for Yaw Dynamic of Small-scale Helicopter

    No full text
    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直升机航向控制算法。针对具有模型不确定性的直升机航向线性模型,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机制的最优保性能控制器。该控制策略通过引入自适应机制降低固定增益控制器所固有的保守性,并且控制器的反馈增益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方法解得。理论分析和数字仿真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能

    Robot Joint Stiffness Control Based on Series Elastic Actuator

    No full text
    机器人关节的柔顺性在人机协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固定的关节柔性无法满足动态变化的人机协作需求,因此对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器提出了具有刚度调节能力的要求.本文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平面涡卷弹簧作为机器人关节的柔性元件,并提出一种可用于具有固定刚度的串联弹性驱动器的刚度控制方法.根据关节刚度的定义,将测量得到的弹簧输出端角度用于计算弹簧的输入端转角,使得机器人关节驱动器的等效刚度可以被调整到所期望的大小.该方法以电机位置控制为内环,关节刚度控制为外环,简化了控制器设计,并实现了解耦控制.对所设计的刚度控制器进行了分析.最后在自主设计的单自由度薄型串联弹性驱动器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刚度调节实验,包括刚度的双向阶跃、零刚度和正弦变化的刚度,实验结果表明关节等效刚度能准确跟踪期望值,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p

    BIOMASS,SOIL AND ROOT SYSTEM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ABUCKTHORN×POPLAR MIXED FOREST

    No full text
    选择黄土高原的 2 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 ,对沙棘 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 44 8% ,胸径平均大 3 2 7% ,林分生物量高 1 3 9 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杨树纯林 ;混交林地与杨树纯林地相比 ,土壤表层各层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两林地土壤含水量除 8月份接近外 ,其他月份混交林地都要高 ;混交林土壤全N比杨树纯林地高 5 %~ 69 0 % ,土壤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但速效P高出 2 2 4%~ 2 3 3 3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杨树纯林中根径 &lt;3 5mm和 3 5~ 1 0mm的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 0~ 3 0cm ,而混交林主要分布在 0~ 1 0 5cm的范围内 ,相对更深、更均匀 ;杨树纯林中根径 &gt;1 0mm的根系分布比混交林更深、更均匀。混交林的根径为 &lt;3 5mm和 3 5~ 1 0mm的根系分布范围大体相同 ,根径 &gt;1 0mm根系的分布范围要小

    激光破岩技术在地下煤气化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No full text
    激光破岩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能源行业新兴的一项前沿技术,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本文介绍了激光破岩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实验研究,通过总结国内外地下煤气化试验项目,分析提炼出制约地下煤气化快速发展的工艺技术难点,阐述了激光破岩独有的技术优势,论证了该项技术在地下煤气化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提高地下煤气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齿廓修形的大模数滚刀刃口曲线设计

    No full text
    针对大模数齿轮高阶修形齿廓的滚齿加工,不同的滚刀前角的滚刀刃口曲线不同,对齿轮的齿廓精度影响较大。根据滚齿加工的2自由度的齿面包络原理,计算了滚刀基蜗杆与齿面的滚切接触迹线,通过旋转投影,计算了不同前角的滚刀刃口曲线,对比了刃口曲线的形状和倾角随滚刀前角的变化情况,为滚刀刃口曲线的设计和检测提供了依据,并通过修形齿廓的滚切加工和齿廓检测验证了上述设计方法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