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基于评价指标为潜变量背景下的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 技术评估

    No full text
    基于生态技术属性、应用、实施效果以及其特征表现为潜变量的现实,以潜变量为背景,构建了两种情境下的指标体系,在 纸坊沟流域对两种情境下的指标体系进行验证,两种情境下的评估结果与均现实相符。水土保持技术选择、应用过程以及技术 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直接涉及到的是潜变量,为了精确揭示水土保持技术的本质、明确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技术应用过程及水 土保持技术体系,基于课题&ldquo;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与评价模型开发&rdquo;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 2018 年 5 月农户调研资料,构建了 包括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难度、技术相宜性、技术效益以及技术推广潜力在内的 5 个一级指标、技术完整性等在内的 14 个二 级指标的水土保持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解释,得到评判标准。采取一二级指标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安塞县纸坊沟 流域水土保持技术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纸坊沟流域 3 个阶段水土保持技术综合得分分别为: 0.5399( 0.5191) ,0.6724( 0.6628) , 0.7866( 0.7748) ( 括号内为基于二级指标的测算结果) 。流域内水土保持技术及其应用综合效果不断提升,动因为: 水土保持技 术体系不断优化,水土保持技术选择与应用的要素的耦合度不断提升,并与农户理念趋近。</div

    水土保持技术对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耦合路径分析

    No full text
    水土保持技术通过对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作用过程影响系统的耦合效果,这一过程及效果成为农户选择水土保持技术 的关键点。为此,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典型流域&mdash;县南沟流域为对象,通过对 2017 年 130 户农户调研资料的分析,揭示其作 用过程和耦合路径,结果表明: 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农业产业形成了一个新的耦合系统,水土保持技术对生态 环境的改良和农业资源量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对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但其( 现阶段) 作用强度较弱, ( 水土保持技 术对三者的路径系数分别为 0.13、0.08、-0.02) ; 这是由于县南沟流域基本完成了规模化治理,故水土保持技术对农业产业-资源 系统的影响的弱强度是基于水土流失治理及治理措施有效发挥基础之上的弱强度,同时隐含了现有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已不 能完全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围绕水土保持内涵经营过程,以生态功能的提升为主线,筛选、 集成、研发水土保持技术,形成可适化水土保持技术体系。</div

    The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the multi-layer wafer of pyrex glass and Al by the common anode bonding process

    No full text
    采用公共阳极法实现了Pyrex玻璃与铝多层晶片的静电键合,对玻璃/铝/玻璃阳极接合界面的组织结构及其连接机理和力学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分别利用微拉伸测试设备和ANSYS软件分析了连接区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分析认为键合区由玻璃-过渡层-铝组成,过渡层为Al_2O_3-SiO_2复合氧化物。玻璃/铝界面的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均以铝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在玻璃/铝/玻璃多层连接区,键合界面附近的残余应力和应变呈对称分布,多层结构的对称性有利于缓解接头应变和应力,表明应用公共阳极法可实现多层玻璃/铝/玻璃的良好键合

    The chiral shift mechanism of α-alanine molecule in SWCNT (9, 9) of armchair(α-丙氨酸分子在扶手椅型SWCNT(9,9)内的手性转变机制)

    No full text
    采用组合的量子化学ONIOM(B3LYP/6-31 + + G(d,p):UFF)方法,研究了限域在SWCNT(9,9)内α-丙氨酸的分子结构和手性转变机制.为得到相对高水平的体系能量和反应势能面,在ONIOM(B3LYP/6-311 + + G(3 df, 3 pd):UFF)水平上计算了各个包结物的单点能.分子结构分析表明:与单体α-丙氨酸相比,受限在SWCNT (9, 9)碳纳米管内时,键长均略缩短,骨架原子的二面角基本不变.反应路径研究发现,α-丙氨酸分子在SWCNT(9,9)内的手性转变路径有2条与单体情况大致相同.不存在单体情况的有羰基H和甲基H协同转移过程的反应通道.对手性转变反应过程势能面的计算发现,S型α-丙氨酸在SWCNT(9,9)内向R型转变与单体α-丙氨酸手性转变反应过程的主要能垒相比较,路径1的最高能垒同样是由在纸外面的氢从手性碳直接到羰基氧的过渡态产生的,能垒基本不变;路径2是氢先在羧基内转移,此过程的能垒由194.5降到137.6 kJ • mol-1.而后纸外面的氢从手性碳转移到羰基,此过程的能垒由317.1降到302.9 kJ • mol-l.研究结果表明,SWCNT(9,9)对α-丙氨酸的限域影响使手性转变反应过程的某些能垒降低,改变或部分改变了反应路径

    皮状丝孢酵母同步利用葡萄糖/木糖的糖转运动力学

    No full text
    皮状丝孢酵母( Trichosporon cutaneum)能够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生产油脂。以2脱氧葡萄糖(2 DOG)为底物,考察皮状丝孢酵母糖跨膜运输的转运动力学。结果表明:2 DOG转运符合米氏方程,表观米氏常数Km为0.19 mmol/L,最大转运速率Vmax为14.1 nmol/( min&#183;mg)。葡萄糖和木糖均竞争性抑制2 DOG转运,葡萄糖表观抑制常数Ki远低于木糖,表明存在一个共用转运体系,且该转运体系对葡萄糖亲和力更高。大量木糖与2 DOG同时转运到胞内,进一步说明木糖与葡萄糖共运输。代谢抑制剂和pH对糖转运有明显影响,说明质子/底物同向运输系统是该酵母的主要糖转运系统

    基于标本探究中国植物的组成变化趋势和新物种发现的可能性

    No full text
    本文主要是根据中国植物志现有的39586份植物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整理来探究中国植物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将来可能趋势,从而能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帮助。本文主要的统计项目有中国植物主要命名人的统计及其发现并命名的年份,根据这两项能够对比出中国近现代的植物学研究的发展。接着对中国植物组成进行分析,主要的大科分别是菊科(7501),禾本科(5720),豆科(5720),兰科(3951),蔷薇科(3799),毛茛科(2592),杜鹃花科(2273),百合科(2221),唇形科(2176),莎草科(2135)。接着对植物的异名及错误命名情况进行统计,其中异名最多的植物为Toona ciliata,异名情况可能是由于植物存在不同的生态型造成的,植物分化出不同的生态型意味着植物具有较大的进化可能,所以异名多的植物具有较大的进化潜能。最后对中国植物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中国植物的主要分布区为我国的西南部,而这些地区归属于和东南亚共享的生物热点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发现新种的可能

    2000–2010年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实际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数据集

    No full text
    蒸散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的关键过程,水分利用效率是反映生态系统碳水循环间耦合关系的重要指标,二者在生态学、农学、水文学、气候学等多个学科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涡度相关法被认为是现今唯一能直接测量生物圈与大气间物质与能量交换通量的标准方法,已成为生态系统尺度碳水交换通量观测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整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联盟(China FLUX)的长期观测数据和中国区域其他观测站点基于涡度相关法发表的文献数据,构建了一套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实际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数据集。本数据集共有实际蒸散量数据记录143条、水分利用效率数据记录96条,涉及5种生态系统类型45个生态系统,时间跨度为2000–2010年。本数据集可以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生态系统管理和评估、全球变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corecore